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黑龙江流域鱼类之23---七粒浮子

(2013-12-05 18:45:34)
标签:

旅游

分类: 黑龙江省流域内的鱼类
七粒浮子


网上图片1




网上图片2



网上图片3

中国有一种大家都很熟悉的、非常珍贵濒危的古老鱼类:中华鲟。它生活在长江里,属于国宝级的鱼类,号称水中大熊猫,生存历史2亿多年。也就是说,它比人类在地球上早存在了两亿多年,基本跟恐龙同时代诞生。

黑龙江有两种鲟鱼,跟中华鲟是远房大表哥或者姐夫小舅子的关系,分别叫施氏鲟和达氏鲟(网上还有一种叫史氏鲟的,现已经跟施氏鲟合并)。它们没有中华鲟那么出名是因为保护宣传的力度不够,其实这两种鲟都是极度濒危之类。

这两种鱼不是一个姓施的和一个姓达的中国人命名的,而是17世纪两个前苏联人估计是受叶卡琳娜女沙皇扩张领土的狗屁神圣使命,偷偷流窜到黑龙江流域来采集鱼类标准才发现并命名的,我估计一个叫施发财.彼得诺维奇,一个叫达富贵.别里科夫斯基。

得说一下:现在饭店里卖的号称中华鲟的鱼,包括以前远望附近莲华鱼村里卖的鱼,其实都是养殖的中华鲟或者施氏鲟。真正野生的施氏鲟或中华鲟是谁也不敢擅自捕捞出售的,更不敢买来吃,估计一尺长的野生鱼就能换来2年徒刑。

鲟鱼濒危的原因很简单:环境污染和过度捕捞。前者是因为人们对经济利益的追求,后者是因为人们对口腹之欲的贪婪。

野生的施氏鲟或中华鲟很少,现在采取的主要保护手段就是捕获到野生鲟后,人工采卵,人工放流,有的亲本鱼采卵后就死掉了。没办法,有时我们生活中往往面临的并不是一好一坏的简单选择,而是无奈的两害想比权其轻。

肇源县曾在2007年于松花江段捕捞到一条野生的施氏鲟,水产专家也很惊讶,这家伙开外挂了还是搭高铁过来的?一般的鲟鱼都生活在黑龙江,在50到100公里左右的范围内活动,而肇江段到黑龙江有上千公里远。

噢,施氏鲟就是人们常说的七粒浮子。这个名字的由来是因为从它的嘴边到腮边,有七个(通常是7个)明显突起的“疣状突起”。

鲟鱼有很大的营养价值,鱼肉富含胶原蛋白,软骨里有各种矿物质,鲟鱼卵做的鱼子酱在市场上非常昂贵。还有一种我们去俄罗斯常能吃到的鱼子酱,一般都是马哈鱼籽做成的。

鱼子酱,又称鱼籽酱,以产于接壤伊朗和俄罗斯的里海的鱼子酱质素最佳,以前是法国人餐桌上最奢侈的享受,也是王室的佳肴。世界范围内共有超过20种的不同鲟鱼,其中只有三个品种的鲟鱼鱼卵能制成鱼子酱。

不过以我个人的山炮体验,鱼子酱真它姥姥的难吃,腥的蒿的就是一泡水,真不明白那些法国佬为什么会一边慢慢品尝一边陶醉的点头:呦西,味道大大地OK思密达。

鱼类一般按照进化的不同阶段,分为四大类:

1.圆口类,非常古老,属于最原始的鱼,胸鳍腹鳍都不是成对的,嘴巴就是一个不能闭合的圆口,没有能够活动的下巴,脊柱也是一条类似软骨的组织。现在就有3种,一种就是前面说到七星子。大概出现在3亿多年前。

2. 软骨鱼类,如鲨鱼,也很古老,低等鱼,进化不完全。它的骨头都是软的,鱼鳍里的鳍骨也是软的,所以人们爱吃它的鳍,如粉条一样,我们叫它鱼翅。软骨鱼一般都生活在海洋里。

3. 软骨硬磷类,如中华鲟,施氏鲟,它的磷跟现在鱼类的磷不同,非常坚硬,更接近于龟甲。但它的骨骼还是属于软骨性的。属于更进化一点的鱼类。

4.真骨鱼类。现在我们常见的鱼都是真骨鱼,属于当今进化最高级的鱼类,肉里的脊椎、鱼刺包括很小的鱼鳍都是骨质的,哪怕一个很细小的刺,照样能扎进你嗓子里。

不得不说,由于栖息环境的恶化和野生数量的锐减,人们不得不像对待东北虎那样,对七粒浮子和中华鲟进行人工繁育和养殖,即使可能会产生近亲畸形,毕竟还是保留了这个古老物种的基因。但也正因为是不分南北地域进行的人工繁育和养殖,导致本来该生活在咱们黑龙江冷水域里的七粒浮子鱼,居然也能在杭州的千岛湖里出现了,请看下一楼的一篇新闻纪实报道。

扩展阅读:

施氏鲟  属鲟形目,鲟科,鲟属。俗称:七粒浮子。

体长梭形,头尾部尖细。头部呈三角形,顶部较平。吻尖,平扁。口小,下位,横裂,口唇具花瓣状皱褶。吻腹面口前方有横列的须2对,等长,须基部前方若干疣状突,多数为7粒,故称之为七粒浮子。

体被5行纵列骨板状硬鳞,各硬鳞上均具锐棘,鳞间皮肤粗糙。背鳍后位;胸鳍位近腹面,第一不分枝鳍条长,略硬;臀鳍位于背鳍基部之后;尾鳍歪形。头部及背侧灰褐色或黑褐色,腹面白色。

施氏鲟是一种典型的江河鱼类,不作远距离洄游。属于中下层鱼类,几乎所有时间都在活动。日常所见的多为单独个体,很少群集。平时多栖息于大江之江心、江套以及旋流里,更喜水色透明、底质为石块、砂砾的水域。平时行动迟缓,喜贴江底游动,很少进入浅水区和湖泊;而当江中春季涨水及风浪大时游动甚为活跃。冬季在大江深处越冬,解冻时游往产卵场所。性成熟个体一般长,在1米以上,重6公斤,年龄在9龄以上;雌鱼稍晚。产卵期长为5月底至7月中,在江河干流,小石砾底质环境中产卵,水温为17℃,怀卵量为51-280万粒。卵具粘性。鲟的食性依鱼的不同年龄而异。幼小个体主要以底栖无脊椎动物及水生昆虫幼虫为对象,成鱼除索食底栖动物外,还食小型鱼类,甚至捕食水蛙。性成熟的个体在产卵期索食强度很低,甚至停食。

鲟鱼分布于黑龙江流域,自黑龙江上游至俄罗斯境内的黑龙江河口均有。

鲟鱼个体不及鰉鱼大。1979年测量的136尾鱼的平均长度为1.54米,平均重量22.5公斤,其中最大个体长2.44米。其寿命比较长,曾测量1尾长2.3米,重102公斤的鲟鱼,约45岁。

鲟鱼为大型名贵的经济鱼类,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除供鲜食外,可以燻制,其味更佳。其卵巢也是加工食品鱼籽的原料。鱼鳍可制成鱼翅。鳔及脊索都为鱼胶的原料。鳔与鰉鱼鳔具有相同的药效。

俄罗斯曾对本种的驯养和繁殖进行研究,获成功后推广为湖泊和水库的养殖对象之一。我国自20世纪60年代始,开展了人工繁殖的试验,并获得成功,并在饲养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饲育幼鲟的经验。目前正在开展鲟、鰉的人工杂交试验,培育出杂交子一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