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乃武 密室相会 (音频专辑) 01/08 李伯康 王月仙

说王月仙也是万能下手也是有根据的,不过那王月仙和江文兰比较却是没有必要,因为她们毕竟属于两个世代,虽然年纪差不多,毕竟资格还是王月仙老。问题是王月仙没有像江文兰那样在上海评弹团有那么多的机会接触和排演不少现代题材的中长篇书目,属于比较传统的一位。我们从她过去和杨乃武名家李伯康合作录音那精彩的密室相会到最后和苏州评弹团的老艺人谢毓菁合作录制的雍正皇帝等书目,不难看出这位擅长弹唱的老艺人的深厚功底。在新长征评弹团,她不仅和张文倩合作弹唱三笑,又和周剑萍拼档,所谓超级、万能也就体现在这里,无论和谁合作,都能够给人留下精湛艺术的印象。
可惜的是王月仙仅仅活了68岁就走了,当然,比起她的同门姐妹徐丽仙来,她还算是长寿的,徐丽仙连花甲之年都没有跨过去。录像资料中的一段宝玉哭灵是王月仙晚年的作品,为她三弦伴奏的是上海评弹团的王锡钦,不知道他们是否也有什么合作弹唱的经历,因为在国外已经不怎么清楚了。王锡钦的老师张鉴庭生前和王月仙交好,从这一层的关系上来看,他们的合作也不奇怪。听过同样是王锡钦伴奏王月仙唱的开篇剑阁闻铃,为此写过评论文章的,王月仙弹唱的「蒋调」很有她自己的特色,尤其是王月仙的音质,厚实而又绵长,听起来很舒坦的。这段宝玉哭灵,依然是很有王月仙特色的唱段,最初听宝玉哭灵还不是薛筱卿的而是黄静芬的,比较王月仙和黄静芬的同样开篇,黄静芬唱得灵巧而王月仙则唱得凝重,都是「蒋调」风格为主而又唱出自己特色的段子。
王月仙擅长各种流派,尤其是「俞调」和「蒋调」的弹唱很有心得,对于她们那一代的艺人而言,「俞调」是打基本功的唱腔,人人都由此而进入唱腔;而「蒋调」又是最时髦的,在上个世纪四十年代,“老调”和“新调”的区别很明显,「蒋调」的出现自然让那些年轻的艺人趋之若鹜,这在张如君刘韵若编写的中篇《说书先生》中也有所表达,年轻的艺人在学艺的同时,自己也偷偷地学着哼「蒋调」,如果能够唱好了,很卖座的。王月仙具备了一个下手艺人最上乘的素质,和江文兰比较起来,王月仙的琵琶较强,江文兰的琵琶有一个弱点就是手指比较短,听她弹唱「薛调」唱腔技巧都没有什么问题,是不是感受到琵琶的伴奏有些缺憾,而王月仙的琵琶,正如蒋云仙所介绍的那样,功底很厚,听起来除了舒坦还更多享受,在上海评弹团的时候,曾和张鉴庭拼档,后来离开上海评弹团也是和张鉴庭有关的。听过“蒋(云仙)王(月仙)档”和朱雪琴三股档的宣传弹唱一直是我自豪的津津乐道,三人的“合肥”更具分量。
点击此处打开
《李伯康与父亲和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