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behappy旅游北京首都博物馆首博 |
分类: 串起一刻 |
5月18日是世界博物馆日,有幸还在北京,早上去了首都博物馆。很不错的博物馆,可惜航班时间紧,只能走马观花匆匆掠过。图中的景德镇窑青白釉水月观音菩萨像位于展馆三层的文物精品展中,瓷器中的精品。
首博-景德镇窑青白釉水月观音菩萨像
去首都博物馆那天正好是世界博物馆日,不过,现在很多博物馆都是免费参观的了,也不存在免票的问题了。首博的门票我是在网上预约的,到达以后报预约号直接领票就可以。开门时间是早上9点到下午4点,里面确实挺大,值得好好逛逛。
首博-外观
很有艺术感的首博,分为两个区域,从地下到地面共有6层。
首博-大厅
《古都北京·历史文化篇》展厅,契丹渔猎木立佣,乍一看好像在遛鸟。这个展厅表现了北京从原始聚落,经过封建王朝,走向民主共和的历程。很多北京各处出土的文物。
首博-契丹渔猎木立佣
还是《古都北京·历史文化篇》展厅,京城房子模型。
首博-京都盛世
青花送子图净水碗。净水碗为明末清初常见器型,为佛家供器。此器圆唇、撇口、鼓腹、高圈足无釉,外壁绘天王送子图,人物形态各异,惟妙惟肖。整幅画技高妙,画面神韵与当时名画家之作极其相似,尤其是青花色彩绚丽多姿,堪称康熙青花色分五彩的代表作。
首博-青花送子图净水碗
景德镇窑松石绿地粉彩番莲纹多穆壶。清乾隆年间作品,乾隆时期将藏传佛教作为国教,在宫中经常进行佛教法事,由于蒙藏地区的佛教僧侣与清宫往来频繁,故在清御窑厂仿制了一些符合蒙藏生活习俗的器皿多穆壶,供佛教高僧使用或赏赐之用。
首博-景德镇窑松石绿地粉彩番莲纹多穆壶
景德镇窑珊瑚红地珐琅彩花鸟瓶(雍正年间)。此瓶通体以珊瑚釉作地,以珐琅彩绘碧桃和翠竹。腹部和颈部各有一只小鸟,蜜蜂飞舞于花丛,呈现出一派鸟语花香、春意盎然的景象。珐琅彩瓷耗工费时,彩料大多依赖进口,烧造极其珍秘稀少,传世品罕见。目前所见,如此瓶形制纹饰,国内仅此一件。
首博-景德镇窑珊瑚红地珐琅彩花鸟瓶
景德镇窑御窑厂图桌面(清道光)。瓷桌桌面是一幅采用青花料绘制的以御窑厂为中心的景德镇图,不仅是研究清代景德镇建筑、整体布局的形象资料,还印证了文献关于清在景德镇建制分布及其职能的记载。
首博-景德镇窑御窑厂图桌面
黄檀木观音像(清)。是用整块黄檀木雕刻而成,还有乾隆御笔的题字。
首博-黄檀木观音像
这是《北京文物精品展》展厅,里面有很多宝贝。有瓷器艺术、佛教造像艺术、玉器艺术、金银器艺术、传统工艺、文房珍玩、竹木牙角、纺织品、书画艺术、家具艺术等。还有很多投影大屏,播放着一些资料片。
首博-《北京文物精品展》展厅
白玉仿痕都斯坦菊瓣碗。一共两件,玉碗壁薄不足1毫米,重45克,饰两层纹饰,外壁琢卷草纹和五瓣花,腹部琢外凸内凹的细瓣番莲纹。整器轻薄剔透如蛋壳,纹饰繁密柔美,琢刻技艺高超,抛光技术堪称一绝,是清代宫廷造办处仿痕都斯坦薄胎玉器中的代表作。
首博-白玉仿痕都斯坦菊瓣碗
水晶镂雕百合双耳瓶。此器水晶质,以圆雕、镂雕、高浮雕、阴刻等技法施与器,椭圆形子母口,溜肩,肩部浮雕、镂雕两只如意形耳,瓶的腹部高浮雕出一朵盛开的百合花,花瓣上筯脉以阴刻线表示,体现出清代水晶雕刻艺术的风格与水平。
首博-水晶镂雕百合双耳瓶
模仿出的书房。背景用投影和音响营造出身处竹林的感觉。
首博-模仿出的书房
画珐琅人物纹鼻烟壶(清)。鼻烟壶就是盛鼻烟的容器,被誉为“集中各国多种工艺之大成的袖珍艺术品”。在世界上,中国素有“烟壶之乡”的称誉。
首博-画珐琅人物纹鼻烟壶
赵孟頫《大乘妙法莲华经·卷五》,这是赵氏小楷传世真迹中字数最多的一卷,计有一万三千余字。
首博-赵孟頫《大乘妙法莲华经·卷五》
琉璃三彩镂空龙凤纹熏炉(元)。在北京西城区黄寺汽车修理厂元大都遗址出土,琉璃三彩器,色彩斑斓绚丽,艺术感染力较强。图中所示炉炉顶为博山形制,在嶙峋的山石之间盘绕一龙,炉有两直耳。炉腹圆鼓镂空,有透雕凤纹饰,炉腹下承三兽形足。
首博-琉璃三彩镂空龙凤纹熏炉
清朝金漆菩萨立像。这个角度拍摄下来,在灯光的映照下,有佛光的感觉。金漆菩萨的确很美,带着微笑。裙角有风,嘴角含笑,很有神韵。
首博-清朝金漆菩萨立像
石雕释迦牟尼佛涅槃像(辽)。这尊像侧身卧于石床上,头饰螺发,头顶肉髻微隆;面相生动,神态安详;身着袒右肩袈裟,胸前露出蝴蝶结,衣纹写实自然。风格粗犷,形象地表现了释迦牟尼佛涅槃时情景。
首博-石雕释迦牟尼佛涅槃像(辽)
青釉释迦牟尼佛像(元)。这尊像头顶肉髻微隆,面相沉静。上身披双领下垂式袈裟,下身着裙,胸前饰有寓意吉祥的“卐”字符号。脸、胸及手裸露部分不施釉,呈赫褐色。基座上层六个棱面印各种花卉,束腰部分饰卷草纹,下为垂云纹,体现了元代佛像注重世俗情趣的艺术特点。
首博-青釉释迦牟尼佛像
石雕释迦牟尼佛与二胁侍菩萨像(北魏)。这尊佛像是北京地区现存最大的早期佛教雕塑。主尊为释迦牟尼佛,跣足站立,头部高昂,身着袒右肩袈裟和僧裙,躯体健壮、气势雄阔,具有北魏太各时期造像鲜明特点。主尊两侧为合掌恭立的二胁侍菩萨,身后为圆形大背光。背光后上半部有十二排小佛像。
首博-石雕释迦牟尼佛与二胁侍菩萨像
石经幢(辽代)。经幢为四面柱状体。四面各刻一尊佛像,为四方佛,即东方香积世界不动佛,南方欢喜世界宝相佛,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北方莲花世界微妙声佛。四佛像皆头饰螺发,身着袒右肩袈裟,头顶肉髻平缓,胸部肌肉写实,体现了辽代佛像的鲜明特点。出土于北京门头沟双林寺。
首博-石经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