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石毓智
石毓智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8,036,693
  • 关注人气:14,017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城市金融报:美国高校的对牛弹琴教学法

(2017-05-03 09:35:59)
标签:

365

教育

历史

文化

分类: 时事、政治与社会
城市金融报:美国高校的对牛弹琴教学法

城市金融报:美国高校的对牛弹琴教学法

       “对牛弹琴”是一种能耐

       美国大学教育处处可见有意识的“对牛弹琴”现象,结果是很多人最后变成了“牛人”。

         2010年,我到斯坦福大学访学一年。一天中午,我看到餐厅门口的院子里有一片贴着五颜六色的大画板,每个画板前都站有一个学生,原来是工程学院的一个班级的高年级大学生把自己的实验成果制成大幅的彩色图纸,并附上简单的文字说明,给路过者耐心地讲解他们的实验内容、意义和实用价值。这种活动的背后蕴藏着另一种教育理念,就是让这些学生学会如何把高深而抽象的科学道理用通俗的语言说清楚。

        斯坦福大学博士论文答辩有个特别规定,答辩委员会主席必须由一位非专业的教授担任,而且此人必须提至少一个问题。这考验一个博士生的应变能力,要找到一种创造性的方式,让一个外行听懂你博士论文的内容。

        我的博士论文是关于语言演化机制的,答辩委员主席是来自历史系的一位教授,他是十足的语文学门外汉。他问我:“如果一位唐代的人来到你面前,你们的语言交流会出现什么问题?”从那以后我就认识到,“对牛弹琴”还真能弹出让人意想不到的美妙乐章。“对牛弹琴”弹出的大科学家

         提倡“对牛弹琴”教学法,不仅要有合适的文化氛围,而且还要有配套的政策措施。美国大学的考试制度极具有弹性。各种各样学科背景的学生都可以来选修这门课,不用担心会不及格而在自己的成绩单上留下污点。这样的考试制度,就在同一个班级上课的学生中,有的是这门学科的高才生,有的则是一窍不通的“傻牛”,这帮人争论起来,“乱弹琴”肯定是避免不了的。不过这种课堂氛围,老师也乐见,学生也习惯,而且能够造就杰出的科学家。

         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的爱德华·文顿教授,是数学界菲尔兹奖得主,而文顿的研究领域则是理论物理,被誉为是“活着的爱因斯坦”。就是说,文顿教授是物理学界芬芳,数学界开花。文顿的求学经历则更加传奇,他的本科是在美国一所非常普通的大学念的,而且学的是语言学和历史学,属于文科生。可以想象,在他的求学生涯中,不知有多少场合会遭遇“对牛弹琴”的尴尬。正是因为他这样“被牛”多了,所以最后才成就为一个世界级的“超牛”。

        斯坦福还要求,每个被邀请来的“大牛”都要“给牛弹一次琴”,即面向全校乃至附近社区的民众做一次大众演讲。斯坦福大学的管理策略就是鼓励交叉学科,从人力和财力上支持交叉学科,想尽一切办法创造不同学科人员相互合作的机会,从而保证了大学的成功与活力。

    (摘自《羊城晚报》  石毓智/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