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神经心理学的起源和发展:
(1)手抄本:
1862年一位美国的埃及学者Smith在尼罗河中游的古城Luxor发现了一个古老的医学抄本,书写内容是古人关于解剖学、生理学和病理学的描述,其中有48个案观察,其中8例与头部外伤有关,其中的一例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脑损伤与功能障碍的关系的描述,。这可能是最早的关于脑与心理关系的记录。这个手抄本大概是公元前2500—3000年形成的。
(2)钻孔的颅骨:
在非洲、欧洲、亚洲、美洲以及太平洋地区均发现了一些史前期的钻了孔的人类颅骨。
(3)早期哲学家的理论:
最早认识到闹与人的心智活动有关联的是生活在欧洲的古希腊人。柏拉图认为:人类的推理功能在于头部,人的脑子,可以用来记录经验和印象。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精神以某种方式与心脏联系,而脑是用于冷却血液的。赫罗非德提出:人的很多高级心理想活动与脑的表面皱褶有关系。
(4)脑室学说:
公元4世纪末,Nemesius和Saint
Augustine提出脑室学说来解释人类的各种精神现象。所谓脑室学说就是把人的各种心理活动定位于人的各个脑室。脑室学说认为,人有三个脑室,我们现在解剖学上认定的两个侧脑室构成第一室,第一室是人类产生想象的部位;解剖学上的第三脑室构成第二小室,第二小室是人类进行深思和估计的部位;脑内的第四脑室形成第三小室,第三小室是人类产生记忆的部位。
(5)Vesalius的脑实质学说:
Vesalius(1514—1564)对人类和动物的脑结构做了精细的解剖研究,认为就脑的组织结构而言,人和动物的最显著的区别不在于脑室,而在于脑的实质,因为是脑的实质而不是脑室部位远远超过其他动物,因此,决定人的心智能力的是脑的实质,而不是脑室。
(6)松果体学说:
笛卡尔(Descartes)认为人脑中的松果体就是灵魂的寄居地。他认为,人们体验到的世界是一致的,这就需要各种感觉在到达灵魂之前先要聚集起来,人类有各种感觉器官,这些感觉器官大多是成双成对的,人脑必定有一个器官将各种分离的感觉经验汇集到一起,而松果体恰好就是这样一个器官,在人脑的各种结构中,只有松果体不具备双侧对称性,除此之外,在人体上不会有第二个这样的部位,而松果体还非常接近脑室,因此它必定是统一人类各种感觉经验的汇集地。现代科学证明,松果体是人体内的一个内分泌器官,分泌褪黑素等物质,对机体活动的调节有着重要的作用。
(7)纹状体、胼胝体和脑白质学说:
17、18世纪还有一些学者将人的精神活动定位于纹状体、胼胝体和脑白质。不过这些学说只是一时性的,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
(8)颅相学:
德国医生盖尔(F. J.
Gall,1785—1828)将头骨解剖学和人类的心智能力联系到一起,他认为,人类有37种不同功能和性格特征,包括音乐、记忆、谨慎、忠诚、好色、获取性等,每一种都在大脑上有专门的定位。他的研究方法是对人的行为进行观察并与头骨的外形进行对照。盖尔确定的那些功能和性状的定位没有科学的依据。但是盖尔试图将人的心理功能与脑的结构联系起来的努力对脑科学的发展是一个很有价值的贡献,颅相学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人们对大脑的定位研究,尤其是对神经心理学的产生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9)布罗卡的贡献:
法国医生布罗卡(Paul
Broca,1824—1880)是最早用明确的临床病例提出大脑机能定位观点的人。证明人类是左脑说话的,在左脑的额叶存在着一个负责言语运动的区域,这个区域的损伤将导致患者失去说话的能力。
(10)威尔尼克的研究:
神经病学家威尔尼克(Carl
Werniche,1849—1904)在左脑发现了感受性语言区,即威尔尼克区。从而大大促进了人们对脑与心理的关系的解剖定位的研究。威尔尼克还认为,能够定位的功能大部分属于较基本和简单的感觉和运动机能,较复杂的心理历程实际上要靠联合纤维联系大脑的各个部位,由许多不同的基本功能整合而成,即复杂的心理历程并不定位于大脑的某一特定部位。
(11)神经病学家的贡献:
神经病学家杰克逊(J. H.
Jackson,1835—1911)对脑的功能组织理论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他提出,人的神经系统至少是由三个从低级到高级的功能阶层组成,较基本的功能在大脑中有特定的部位。基本的功能相互联系形成高级的功能阶层组成,但高级的功能并不局限于大脑的特定部位,而是分散于大脑的不同的区域。他被称为现代神经学之父。
2.神经心理学的现状和当代神经心理学的发展:
(1)、神经心理学的出现:
20世纪40年代,神经心理学在神经病学和心理学相互融合的基础上以一门独立学科的形式出现在科学界。神经心理学这个专门的术语最早在公开出版物上使用是1929年,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E.
G. Boring在论述K. S. Lashley工作中首先使用了这个术语。
(2)、鲁利亚的工作:
前苏联心理学家鲁利亚(A. P.
Luria,1902—1977)于1973年出版了《神经心理学原理》一书,奠定了这门学科的基础。
鲁利亚在神经心理学基本理论方面最为重要的一个贡献是他提出的“脑的三大机能系统学说”,同时还提出了脑的这几个基本功能系统中的各级皮质的发展阶段。
鲁利亚在临床上采用的对于高级认知机能障碍的诊断方法,与西方的定量方法结合后,形成了一个成为目前国际上最为流行的两个主要的成套神经心理测验之一,即L—N成套神经心理学量表(Luria—Nebraska
neuropsychological battery,L—N)。
鲁利亚有影响的神经心理学著作有:《神经心理学原理》、《外伤性失语症》、《人类的高级皮质功能》、《神经语言学》、《心智破碎的人——脑损伤的故事》、《一个超常记忆者的心智》。
(3)、割裂脑实验和斯佩里的贡献:
美国心理学斯佩里(R.
Sperry)因为对裂脑人进行的著名的神经心理学实验而获得1981年诺贝尔医学&生理学奖,它是心理学领域内首次获得诺贝尔奖的人。
(4)认知神经心理学的兴起:
1983年J. A.
Foder发表了著名的论著《The Modularity of
Mind》,提出了脑的机能组块理论,从认知的角度重新审度了大脑机能构筑的理论,开创了认知神经心理学的萌芽时期。Foder的理论认为,人脑在解剖结构和功能上都是以一种高度分化并相对独立的模块为基础组建的,这种模块即认知单元。每一个认知单元由数个认知组件构成。这些模块或认知单元彼此结合起来,来完成人类各种复杂的认知和心理活动。
20世纪90年代,McClelland和Rumelhart等在神经心理学领域中应用了PDP(并行神经处理网络)模拟的方法得到业界广泛的采纳。
20世纪90年代后期,PET和fMRI在神经病学诊断中出现,引起了神经心理学家的高度关注。自此,神经心理学与认知科学、神经计算,以及脑影像技术相互融合的前提下上升为全新的认知神经心理学。欧洲兴起的认知神经心理学是目前神经心理学的主要发展趋势。
(5)神经心理学现状及主要流派:
国际上有专门刊登神经心理学方面的实验报告和研究论文,包括《神经心理学》(Neuropsychologia)、《临床和实验神经心理学》(Journal
of Clinical and Experimental Neuropsychology)、《应用神经心理学》(Applied
Neuropsychology)等,《脑与语言》(Brain and
Language)、《失语症学》(Aphasiology)等杂志击中了大量的神经心理学方面的论文。
(6)神经心理学的主要思潮:
神经心理学在理论和学术思潮中也会出现一些倾向,虽然不明显,但基本上还说可以分为以下三个主要思潮:
一是以北美(美国、加拿大)的以统计和定量为基础的神经心理学。
二是以东欧(前苏联)的以功能系统为基础的神经心理学。
三是以西欧(英国、意大利、法国、德国等)的以认知通路为基础的神经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