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教学质量的决定因素--由一个教学公式联想到的

(2010-05-10 20:05:20)
标签:

教育

教学质量的决定因素

---由一个教学公式联想到的

 

    最近在读《有效教学和成功德育》这本书时,书中提到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曾对教学质量提出这样一个公式:教学质量=(学生+教材+教法+环境)×教师。

    从这个公式我们看到,在教学质量中,教师的作用是最大的。教师的分值越大,乘积越大,教学质量就越高。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直接实施者,教师的思想、学识和专业能力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效果。河北衡水中学在教学改革时,原任校长李金池也曾提出一个公式:y=kx。因变量y表示教师的教育力,系数k表示教师的人格修为,自变量x表示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育观念等。他认为,在这个函数式中,一般来说,教师的能力永远处在一种正值的状态,之所以出现学生因为不喜欢老师而不听他的课,造成这门课成绩下降甚至交白卷的情况,就是因为此时k值已成为了一个零或者一个负数,造成他的教育力永远是零或者是负数,其教学成绩必然要下降。中国有句古话:“亲其师,信其道”就是这个道理。

    因此,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塑造教师的人格魅力,激发教师的事业梦想,从而打造一支肩挑责任,心怀梦想的激情团队是学校教学质量提高的关键。学校教学质量的提升,离不开一群有追求的教育追梦人!然而,教师的专业能力提高也不是一蹴而就的,这需要很长的过程,既需要外部的激励机制和群体氛围,也需要教师本身的人生追求和事业规划。但是在当前应试教育的环境下,教师感受到的压力远远大于快乐,教师享受不到教育的快乐,也就逐渐放弃了自己的教育追求。教育不仅没有唤醒教师的教育梦想,还扼杀了教师的教育之梦。

    影响教学质量的第二个因素是学生。就学生而言,目前学生整体的生存呈现这样的局面:生活的空间越来越大,而活动的空间越来越小;面临的外部压力越来越大,而内心的动力越来越小;要求学习学科越来越多,而感兴趣的学科越来越少。在高考的压力下,学校德育和智育发展失衡,导致学生的精深发展和智力发展失衡,从而使学生精神的缺失。一个没有精神追求的人,就不会体验的学习的乐趣,体验不到进取的快乐,体验不到作为人的自豪感和幸福感。

    目前,学校对一个学生的评价大多还取决于成绩。对于成绩较差的学生,他们很难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他们的信心在一次次的考试排名中被摧毁了。那些意志力薄弱的学生就慢慢放弃了学习。当他们已经对学习彻底失去了信心,放弃了学习的时候,再高效的课堂教学,再科学的学习方法对他们都已经没有用了。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学生每天10至12个小时坐在那里读书,听讲,思考,记忆,回想,再现,一边能回答老师的问题---这真是一种无法胜任,使人精疲力竭的劳动,它归根结底将摧毁学生的智力和体力,是学生对知识产生冷淡的和漠不关心的态度,使得一个人只有学习,却没有智力活动。”

    因此,我们应该通过多样化的教育形式,激发学生的进取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坚强意志,变压迫学习为主动求知,从而提升学习效率,进而提高教学质量。同时,通过各种活动搭建学生成功的舞台,让学生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以成功带动成功,从而使学生始终处于激昂的奋斗状态。教育是否成功就是要看是不是每个学生在不同的层次上取得了成功。

    教材是进行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依据。但是使用同样一种教材,不同学校老师的教学质量也有高低之分,可能源于教师对教材的解读以及不同的教法问题。从目前情况看,统编的教材对不同学校有不足之处。这就需要老师站在课程标准及考试大纲的角度科学合理利用。美国心理学家希鲁纳说:“轻而易举的掌握教材,甚至胜过教材,这是对优秀教师的起码要求”。教师要立足教材,又要走出教材。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也提出:“要让教学大纲和教材只成为你最基本的知识,使教科书成为你科学知识海洋中的一滴水”。同时,针对统编教材的不足,教师要研究开发适合本校实际的校本教材。校本课程开发是形成学校特色的一种策略,学校要鼓励教师参与力所能及的教材开发研究,给他们提供发展的空间,最大程度挖掘其潜力。另外,学校应该组织教师集中学习,进修深造,鼓励他们根据自己的特长爱好选编教材内容。

    最后一个影响教学质量的因素是环境,也是我们平时相对忽略的因素。环境是自然的,环境也是可以创造的。著名的教学环境问题专家、澳大利亚学者巴里·J·弗雷泽(Barry J. Fraser)认为教学环境是由课堂空间、课堂师生人际关系、课堂生活质量和课堂社会气氛等因素构成的课堂生活情境。心理学家霍利(Hawley)认为教学环境“就是一种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温暖而安全的班级气氛”。学生在不同的教学环境中,必然产生不同的学习效果。正所谓“蓬生麻中,不失则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目前,在高考的压力下,学校的教学环境压抑,学习气氛紧张,竞争过于激烈。在过度紧张激烈的环境下,学生背负着巨大的压力,学习的效率将下降,也将逐渐失去对学习的兴趣。教师因为成绩的评价,在课堂上努力追求教学的高效率,力争的在每节课能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以便能在考试中取得好的成绩。效率似乎成了教师课堂唯一追求的目标。然而,教师追求效率最大化的同时,牺牲了对学生的情感教育,使课堂仅仅成了传授知识的平台,从而缺失了愉快和谐的课堂氛围。使课堂的环境比较沉闷压抑。形成了教师苦教,厌教,学生苦学,厌学,反而降低了教学效率,成了无效教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