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头屿狂钓虎头鱼 《海钓中国》2006年8月期

标签:
卫军虎头屿虎头鱼小木船 |
分类: 钓鱼足迹 |
已刊登在2006年8月《海钓中国》杂志,没经本人同意,请勿转帖转载,谢谢大家!
2006年6月里的一天傍晚,我和建伟,卫军,文华钓鱼回来,叫上朋友球旋一起在一家小饭馆里吃饭。一边品尝着美味的海鲜,一边着聊着钓鱼间发生的趣事。当说到明天我们还要去虎头屿钓鱼时,不经常钓鱼的球旋说话了。
“明天我到厂里请个假,和你们一起钓鱼去,你们钓大鱼,我就去钓小小的虎头鱼,钓几条玩玩总有的吧?”
出海钓鱼,多个朋友多个伴,我们当然没有异议。
第二天的上午7点半,我们5人带着钓鱼的装备出发了,在东沙码头雇了条12匹的小木船,出了避风港后一直往东面开。太阳已经悬在空中,五级的西南风迎面吹拂,海面上波澜不惊,拉绳圈养着的羊栖菜(一种生活于海洋的食用藻类,洞头县是我国羊栖菜人工养殖的最大基地,出口日本,为该县支柱产业)收获了,勤劳的渔民们忙碌地在海面上作业,丰收的喜悦写在他们的每一张脸上。欣赏着碧海蓝天,白云帆影,一切景致让人心旷神怡。途中经赤礁、大、小竹屿等小岛,一个多小时后,虎头屿终于就在眼前了。
虎头屿是座无人居住的荒岛,位于洞头列岛的东面,东临浩瀚的东海。国际航道从此经过。岛的周围海底环境复杂,浪大流急,过去常发生因触礁而船翻人亡的海难事故。虎头屿的地势也较为险峻,孤峰挺拔,礁石奇特。有些位置,岩石如刀削般耸立,人根本不能攀爬上去。整座岛屿就象一把利斧剁插在海面上,因此在洞头又有“斧头礁”的别名。在民间还有传说,月宫中的吴刚砍伐桂树,一不小心丢落了手中的斧头,直落东海,遂化成了这个岛屿。
果不其然,在我们选择了北面背风处准备顶礁跳上岸时,看似没风浪的潮流在这里却变的非常汹涌湍急,小木船第一次顶到礁后,一个浪过来,打在礁石上。落差近两米,还差不多把小木船的船尾也推到岸边,90度顶礁的船变成了45度。船老大看个真切,马上倒挡退出,第一次跳礁失败。小木船在离岸边海面绕了个小圆圈后,重新找了个位置再顶,看准时机,建伟首先跳了上去,大家团结协力,飞般传递钓鱼装备,搀扶着依此跳到岸上。
初识虎头屿,满天振翅盘旋的海鸟们就是这座岛上的原住民。也许是木船的马达声惊扰了它们的晨梦,也许是罕有人迹到来,我们的来临使海鸟们感到莫名的兴奋,只见一大群海鸟翔集在你的周围,黑压压一大片,伸手可及的样子。海面上便跳动着许多精灵般的音符。高者,高过峰顶,低者,轻掠水面。可以很清晰地听到它们的鸣叫声,甚至可以感觉到它们煽动翅膀,划破空气时的流动声。
我们把所带的装备悉数搬往高处,我越过低矮的岩石绕到南面查看情况,风在这边好象大了很多,浪涌借着风势奔腾而来,直抵岸边后拍打在岩石上,三四米高的浪花四下散开,化成堆堆如白雪般的泡沫,留在岸礁周围盘旋往复。我回到高处,建伟和卫军已经搭配好钓组,今天他们用路亚专功鲈鱼,这样,南面的一些位置对他们来说是些绝佳钓点。球旋在北面浅水处钓虎头鱼,大坠小钩沉底直感钓法,搞笑的是他用了一根7、2米的长竿。过长的竿子拿在手上肘部还露出一大截,你看他在岸边,双手握竿上下拙笨地提竿、落竿,样子有点憨态可掬。我和文华也在北面选择了一个缓流区,搭配好浮游矶钓钓组,准备垂钓些鲷类鱼。
缓流区相当于一个倒着的三角,海水清澈。我们的钓位在其中的一个边上,二竿远外面就是很急的洋流,但捉摸不定的是,在潮水刚退一半的情况下,那股洋流有些杂乱,或左或右无章可循。诱饵打下去后四下散开,根本不能集中在一点,试着投入钓组,钓组乘着洋流一下子飘出老远,不能带住。情急之中,我们把钓棚设浅,从近5米水深变为4、5米水深。钓一竿远的地方。钓组稳定了许多,可是小鱼来闹了,尽是些虎头鱼,再慢慢一点点设浅钓棚,一直到3、5米,上钩的还是虎头鱼,真邪门了!
换位置。我和文华每人手上拿些钓具,小心翼翼地攀爬过陡峭的悬崖,向左边移动了十几米重新作钓,但新钓点的钓况还是和先前的位置差不多。用完了所有的办法,上钩的除了虎头鱼还是虎头鱼。我估计此海域的海底情况相当复杂。复杂的海底应该躲藏着一些大鱼,只是我们黔驴技穷,没有适应。
中午11点半,潮水到了最低潮。五个人都回到了高处休息,在上午的两三个小时里,建伟甩到了2尾5斤左右的鲈鱼,球旋钓虎头鱼20多尾,我和文华钓的虎头鱼不能算是对象鱼,等于白忙了一上午。
即来之则安之,来了就要玩个尽心。吃了午饭后,等潮水来还要好长一段时间。既然虎头鱼那么疯狂地掠食,我和文华索性更换钓组,去掉阿波,加大坠子,子线变短。先去走钓虎头鱼。挂上虾饵,在近岸浅水处荡线下去,触底后微微地上下提动钓竿,有节奏地重复着这些动作,等鱼咬钩时,竿尖传来的颤动也能让人些许兴奋,我们夸张地扬着钓竿,上钩的虎头鱼在线的末端闪动着暗褐色的身子,摘钩时,还会张开满身如荆棘般鱼鳍,让人想起远古的武士炫耀着自己身上威武的盔甲,煞是有趣。没花费多长时间,钓的虎头鱼就放满了一个小水坑。我们向右走过几步,再接着垂钓,附近的虎头鱼吃食凶猛太容易钓获,只要你肯钓,就会咬钩,一条条虎头鱼此起彼伏地被我们拎出水面。如此这般我们钓满了五、六个小水坑。正在提竿拉得臂膀酸痛时,建伟又在喊话了:
“风变大了,快收拾东西回去,我已经叫船过来了。”
我回到高处,向岛的南面眺望了一下,来时波澜不惊的海面此刻聚集着片片浪花,该有七级风了。只是我们在北面背风处垂钓没有发现天气的突然变化。看了下时间。还只有下午的1点。但出来海钓,安全第一,一切行动听指挥,我们快速地收拾好钓具等随身物品。登上小木船撤退。
小木船迎面顶着西南风逆流而归。浪花不时地飞溅进入船仓,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地被淋湿。船老大老练的叫我们全部蹲下,颠簸的小木船在他的操控下,安全地把我们送回了东沙码头。
回到住处清点下午钓的虎头鱼,有近60多尾,该有10斤吧。突然想起在虎头屿上,两个低洼的水坑里,每个水坑里都还有我们钓起的十几尾虎头鱼忘记拿回。但这丝毫不影响我的心情,反而想象着,当潮水涨上来之后,它们追逐着浪花,重新回到大海嬉戏时的欢快情景。
没想到此行在虎头屿上专钓了一个多小时的虎头鱼。如果说钓大鱼是"暴风骤雨"般的激烈与刺激,那么,小小的虎头鱼带给我们的就是“天阶小雨润如酥”般的意外与惊喜。谁又能否定,那不是一种别样的景致呢。
http://s8/middle/636f32d7g8bf32bfa1407&690
http://s3/middle/636f32d7g8bf32c5596d2&690
http://s10/middle/636f32d7g8bf32d441ce9&690
http://s4/middle/636f32d7g8bf32e2b70c3&690
http://s5/middle/636f32d7g8bf32e964334&690
http://s2/middle/636f32d7g8bf32f2ecca1&690
http://s1/middle/636f32d7g8bf32f8a74b0&690
http://s2/middle/636f32d7g8bf3303920d1&690
http://s8/middle/636f32d7g8bf330a3e857&690
http://s15/middle/636f32d7g8bf33135a23e&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