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解决分歧,欧方将于下周派出工作组来京商讨,中方希望能够达成一致,尽快签署。中欧双边适航协议一旦签署,将有助于中国航空器打入国际市场。
《财经》记者 陈亮 韩舒淋/文
备受市场关心C919适航取证工作已有最新进展。
11月16日,中国民航局适航司副司长张森在民航局例会上向《财经》记者透露,C919适航审查工作包括概念设计、要求确定、计划制定、计划实施和窗口管理这五个阶段来推进,目前已经完成了前三个阶段的工作。
为了保障C919适航审定工作的推进,中国民航局组建50余人的审查组,开展适航审定工作。此外,中国民航局在中国商飞公司设立了适航办公室,专门C919飞机型号合格证的审定工作。
中国民航局适航司司长徐超群在珠海航展期间向《财经》记者表示,目前有200多名工作人员入驻商飞,全力保障C919的适航审定。
截至目前,中国民航局C919飞机的型号审查组已经完成了近300项的验证试验的试验目击审查,批准了500余份的试验大纲和80余份的试验报告。
按照计划,审查组还要完成包括审定试飞在内的,证明飞机设计符合适航要求的大量工程技术审核工作。
根据中国商飞内部计划,中国商飞希望于2020年底取得C919飞机的型号合格证。中国商飞公司将在研制批次中投入6架试飞飞机。
目前101架、102架机以西安阎良、山东东营及江西南昌等为试飞基地开展试验试飞。103架机已完成发动机点火试验,力争年底首飞。同时,C919还有两架地面试验飞机分别开展静力试验、疲劳试验等工作。
但是适航取证工作也不非想得这么容易,张森表示,这个期间还有不少技术难题需要攻克。比如复合材料结构的验证,电传操纵飞行控制率的验证,综合航电系统的验证等等。
截至目前C919累计订单已达815架。根据空客公司在珠海航展发布的最新全球市场预测,未来20年,中国将需要6180架C919同级别的新飞机。
在C919国内适航取证紧张进行之时,有望助推C919打入国际市场的《中欧双边适航协议》签署工作再起波澜。
张森表示,中欧双方在去年年底草签了协议文本,目前按照协议文本正在磋商具体的实施程序。经过几轮磋商,遗憾的是双方对签署草案协议的有关文本的内容的理解出现了分歧,主要是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如何接受对方批准的技术手册,第二个是如何接受对方申请批准。
2017年12月,中国民航局与欧盟方面草签了《中欧民用航空安全协定》及其适航审定附件《中欧双边适航协议》。中欧双边适航协议草案规定,中欧将全面认可或接受对方的民用航空产品,只是在认可审查介入程度方面,由于双方技术评估工作进展不一致等原因,可存在一定差异,具体实施程序将由中国民航局与EASA(欧洲航空安全局)共同制定。
中欧双边适航协议一旦正式批准生效,为我国审定批准的国产民用航空产品获得欧洲适航认可创造了条件,打开了通往欧洲市场的大门。
尤其是可为2016年向EASA递交型号合格证申请的C919提供取证便利,有助于C919尽早打入国际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