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种田山头火:其人、其诗、其传

(2013-11-08 14:46:30)
标签:

诗文介绍

按:以下是吾兄仲嘉宪大清早发来的邮件,打开一看,知道仲兄又向我推荐诗文。果然,这次推荐的是种田山头火。我之所以要把仲兄推荐的发至博客,是因为二十多年的交往,使我深知仲兄所有的推荐都是具有深厚的艺术价值的,尽管我不会写一行诗。现在我想说,喜好诗文的博友不妨看看。

 

种田山头火:其人、其诗、其传

 

其人

种田山头火(1882年~1940年),日本自由律俳句的著名俳人。曹洞宗的僧侣。本名:种田正一。

种田山头火出生在日本乡下一个大地主家庭。父亲有浓重的封建家长思想,要求妻儿言听计从,自己却生活放荡,多有外妾。童年的山头火经常看到父亲对妈妈呵斥辱骂和受了委屈的妈妈只能在躲在深夜里偷偷哭泣。这让山头火自幼对妈妈、对弱者就产生了不一般的同情和怜悯。有一次妈妈问起山头火喜欢什么样的女孩,瘦小的山头火紧紧的盯着妈妈的眼睛答道:“我喜欢寂寞又可怜,痛苦的快要死掉的人。”由此可见山头火的童年是多么的孤寂和凄清。当听闻父亲的外妾已有七个月的身孕,不堪受辱的妈妈选择了投井自尽。目睹母亲的自杀,山头火惊恐交具,以致他大半生都没能走出父抛母弃的孤苦阴霾。

青年时代的山头火考上了早稻田大学,但在东京的大学生活同样不快乐。由于性格孤僻,山头火常常独自一人在小酒馆里喝到酩酊大醉,然后又因无钱付款被扭送警局。当关心他的女友向他告白时,山头火也不敢接受,因为他害怕对事物投入自己的真心,害怕自己的付出换来的将是像妈妈那样的被背板,被伤害。闭锁心门的人自然不受欢迎也不能融入人群。但天性敏感的山头火对文学有极强的感受力和表达欲,他开始尝试把心情编排成俳句,“泪眼孩童归来,吾家灯火明侯”,“摆不脱链子,独自吠嚎的狗”,“蜘蛛结网,我肯定自己”等等早期作品,都传达了一种他在自我封闭中自我安慰的心态。

父亲的挥霍淫逸渐渐使家道中落,山头火被迫从大学肄业。过惯了大少爷生活的山头火回到乡里依旧高歌买醉,不事生产,整天在对俳句创作的幻想中度日,直到年龄增长,要面对婚事的来临。结婚对山头火来说是个难题,因为他已经习惯了逃避与幻想,害怕去承担包括组建家庭在内的任何责任。幸好山头火的未婚妻是个善良又开朗的女孩,她被山头火一种诗人的气质打动,用自己火焰般的热情为犹疑不定山头火打气。从浴室里的裸体相见的闹剧到大海边充满自信的对谈,再到原谅丈夫在新婚之夜宿醉娼馆,妻子的爱和包容让山头火试着找回了成长的勇气,结婚也成为山头火直面真实的人生的开始。“皎洁的月光啊,吾妻吾子啊”,为数不多洋溢着幸福的俳句就是诗人把握住生活后的快乐写照。

婚后的山头火,生活有过短暂的安定。一方面,他为了家庭的生计努力工作,一方面,他在当时知名俳句杂志《层云》上多有佳作,并从师俳句名家荻野井泉水。正当山头火的生活开始走向正轨时,父亲留下的债务给了他沉重的打击。生活放荡的父亲债台高筑到再也无力偿还,偷偷把债务转到山头火名下后自己弃家逃亡。还债的重压,逼迫山头火一度产生了躲到东京去写俳句的幻想,而更糟的现实是,家里赌上生活全部希望所开办的酿酒厂连续两年发生腐造,无酒可酿。经济崩溃,债主逼门,山头火只能举家夜逃,极其狼狈的远离故乡。

“故乡有如一去不留痕迹的萤火虫”。山头火一家迁居熊本市,靠俳友们的资助,开起经营旧书和文具的小店借以谋生。开始山头火对新生活还抱有热情,广交俳友,辛勤劳动,并再次从劳动中感受到“有一种光彩”。可是很快,他孤寂又爱幻想的本性重新占了上风。生意不好,他怨天尤人;前途渺茫,他彷徨无助。时而觉得自己愚不可救,不值得被众人关爱;时而又觉得自己才华横溢,只有去到大都市东京,自己的才能才会被挖掘出来。没有人理解自己,贫乏的生活日复一日,山头火的俳句也转入苦闷:“咳入深夜”,“烈日下的铁轨,笔直”,“酒酣耳热微醉中,树叶摇”等都象征了他对人生选择的一筹莫展。

弟弟二郎的来访,给了山头火一个认识人生的契机和付诸实践的动力。弟弟二郎自幼被过继到大户有富家,因为这层关系,有富家曾借给种田家大笔款项。随着山头火父子的先后逃离,有富家的债款无法收回。于是有富家迁怒二郎,与二郎断绝关系并把二郎赶出家门。无路可走的二郎只好投奔哥哥山头火。看着哥哥貌似安稳的生活,二郎多年的委屈和辛酸爆发,他处处刁难山头火,诬蔑山头火的俳句是抄袭之作,甚至公然携带娼妓来家。山头火并没有被弟弟的妄行激怒,他表现出一种对同为苦闷之人极大的理解和同情,用从未有过的耐心和爱心劝导弟弟。山头火反复的告诉弟弟,“我们是一家人”,家人的苦难我们会共同承受,共同担负。在与弟弟相拥而泣后,山头火以为自己的爱心唤回了弟弟,自己的努力将让弟弟走上新的生活之路。但旋即,电报传来弟弟上吊自杀的噩耗。母亲自杀,弟弟自杀,亲人们的相继在眼前离去,山头火终于明白了自己的力量是多么弱小,自己信奉的只要真诚以对、坦诚交流就能拯救别人又是多么的幼稚。长期以来一直在现实和幻想中徘徊的山头火真切感受到人生的无常与残酷。“万里无云的天空,围绕死者的人们”,巨大的痛苦让山头火急切的想要主动抓住生活,“我要永远歌咏生命的诗句!”已经三十七岁的山头火作出决定:“为了重生,我要上东京。”

来到东京的山头火在创作思想上发生了转变,他不再满足刻意堆砌出的诗句,而是提醒自己着力于抓住一瞬间内心对真实生活的领悟。只是此时的山头火在创作的思力上还未达到这种信手拈来的境界,常常冥思良久也不得一句。创作日益稀少,谋生、就职也不能持久,山头火的生活处处碰壁,一腔豪情又渐渐陷入了萎靡不振的沼泽。年届中年,已容不得山头火再躲回幻想。妻子的家人对他的行为鄙弃已久,遂趁此说动二人协议离婚。对生活毫无把握的山头火只能接受,妻子也怀着让丈夫自由去创作和生活的心情默默承受。看着妻子寄来的离婚协议书,山头火孤独的写下“都市的尘风吹上红色的邮筒”。

一九二三年,东京遭遇关东大地震。侥幸脱险的山头火只能落寞逃回熊本。迎接他的除了妻子的笑脸,就只有乡邻的嘲弄和儿子的反抗。再怎么自我标榜为了语言、为了艺术而活,一事无成的现实让山头火只是众人眼中一个永不争气的窝囊男人而已。山头火精神无托,又日益嗜酒,数次试图自杀,但又缺乏足够的胆量而未遂。“路尽无路,迂转见风”,绝望中的山头火只能求救于佛门。这可能也是像山头火这样既天性纯良又永远难融现实的诗人一种必然的历练和归宿。无依无靠的彻夜坐禅,山头火细细梳理出自己真实的想法,自省、自觉、自尊,以及足够的思考与留白,让山头火这样一位本性高洁的诗人开始用自己的眼光重新打量这个世界。而无论对世界的认识如何,此时的山头火一定明察到只有自己才能拯救自己。

于是山头火当起了行脚僧,开始在深山修禅,后又选择了托钵云游。托钵独行的旅程并不轻松,从他的俳句就可以看出:“铁钵中亦降冰雹”,“滑到跌倒,山亦寂静”,“细细品味只有饭的饭”,但山头火面对苦难的心境有了脱胎换骨的变化。旅程伊始,山头火就在《层云》上发表了名句:“不断的穿越,不断的穿越,依旧是青山。”这看似简朴的一句中,既反映了诗人对走入大自然怀抱的喜悦,又流露出山头火对漫漫漂泊之旅的无奈。不过这种无奈不是绝望无力的,而更有一种青山连绵,生命无限,我来徐徐穿越,一任艰辛的淡定和从容。现在的山头火已经有了主动去化解苦难的思力,于是对爱的感悟和对生命的欣喜也洋溢而出。对于苦行,他坦然以对“日日托钵,处处百花盛开”,对于妻儿,他满是怀恋:“大马小马,温暖齐归”,对于曾视为生命支柱的妈妈,他也由依靠转变为纪念:“供上乌龙面,娘啊,我也一起享用。”在贯穿整个后半生的漂泊中,山头火写下了大量这样简朴却清纯,新鲜又隽永的自由律俳句,真正践行了他用生命歌咏生命的艺术美学。

晚年的山头火是在俳友的帮助与关怀下渡过的。当得知自己身患绝症后,山头火非但没有止步,反而避开众人,跨海远行。在这最后的旅程中,病入膏肓的山头火突然发觉,无亲无友的独自求道原来仍是一种痛苦。我们每个人所追求的极限并不存在于飘零动荡的踽踽独行,而是存在于历尽曲折追寻后的清澈静止,无法与他人牵手的路才是没有分享与温暖的路。“笔直之路多寂寥!”悟出此句的山头火心情已步入与万物圆融相通的境界,他毕生的在现实、逃避、才情之间的徘徊之旅也走到了周而复始的原点。一九四零年,山头火因心脏麻痹在松山逝世,生前发表的最后一首俳句为:“风起云涌,云涌云涌,步上白云。”

 

其诗:种田山头火俳句集

译者:李芒

飒飒松风,撞罢晨钟又暮钟。

久疏持帚来,欲扫篱笆花正开。

拨草行行复行行,此身犹在青山中。1926

雨淋精湿,却是一枚指路石。

头顶烈炎天,化缘走向前。

孤鸦一声鸣,吾亦一人行。

生死轮回中,霏霏白雪积重重。

树叶正飘零,云游步不停。

格子拉门新糊过,室中只我一人坐。

芒草胡枝子,拨开踏倒步迟迟。写于1927.8

此次云游,寒蝉孤飞无尽头。

悠然独享,且将清水味道尝。

月亮正西沉,遥望只一人。

坐地伸双腿,脚上悠然尚落晖。

人自深山外,遥遥负茧来。

且凭斗笠落蜻蜓,伴吾一路行。

行走不停步,曼珠沙华(彼岸花)开一路。

只有笔直路一条,行来更寂寥。

默默无言,且将今日草鞋穿。

树叶落翩翩,犹如酒醉飘飘然。

冬初雨凄凄,雨中走进深山去。

此身得以活下来,搔痒怡心怀。

相识无缘又一山,离吾渐渐远。

心怀无可奈何情,独自向前行。

拨草走进深山中,且闻流水声。

滑到又跌倒,山岭静悄悄。

枝叶尽干枯,却有豆成熟。

家什不肯丢,沉重背前后。

我身淋湿雨纷纷,降自中天那片云。

人到老年,萦怀故里一秋蝉。

水声作伴,下山来到小村前。

长空闲静无云翼,摘下斗笠。

坟墓并排一座座,涌向前来有海波。

陶然吃酒醉,蟋蟀曾同睡。

茅檐滴雨声,竟亦临衰境。

再乞食已无人家,且眺望山上云霞。

唯依一斗笠,亦漏潇潇雨。

霜夜沉沉,总有一处可安身。

茕然背影,缓步暮秋冷雨中。

铁钵铮铮鸣,亦闻落霰声。

故乡归路遐,春树绽新芽。

忽闻斗笠响一声,却是山茶正落英。

今日行小径,着花喜见蒲公英。

故乡冷雨中,托钵归来赤脚行。

方始迁来,曼珠沙华正盛开。

草籽宿露珠,似欲且长住。

遥对晚霞如锦绣,且来索取一颗柚。

皓月东升入碧穹,并非怀有待何情。

独将炊火燃,愈旺愈开颜。

似有谁人来我家,阴天喜绽枇杷花。

何物枝头闹?必是啄食树籽声,小鸟飞来早。

抜来又拔去,拔不尽青草执着意。

似近黎明,推窗唯见叶青青。

试问蜻蜓,欲在赤光身上停?

窸窸窣窣发轻声,虫豸爬来却不鸣。

野薇开簇簇,吾身欲作此处土。

一日山中方独步,却知蚂蚁犹行路。

只为月亮更清丽,白云迅飞去。

今日将分手,丝瓜亦垂头。

烟霞缥缈重重山,山是我家园。

春风和煦,铁钵伴我云游去。

久别归庵望,竹笋正呈祥。

无家可归宿,唯有清秋暮。

咨情行旅处,一路雨淋湿漉漉。

耙田耕马尽淋湿,却总受呵叱。

几番晴日几番雨,稻苗青满畦。

碧草萎萎,此处原为火葬地。

炎天无处藏身影,清流却送水冷冷。

阳光照耀,地藏菩萨面含笑。

似等非等自多情,杂草莹莹皓月明。

蚊帐清明笼月影,似有谁来慰孤零。

柿叶方凋残,茶花正竞妍。

欲度天空深几许,且观落叶沉水底。

月光来背后,踏影渡河流。

家贫屋顶雪莹莹,春日且闻滴水声。

拾得干柴足烧饭,晴光一片照山峦。

忽闻呼唤方回首,却是林中落叶稠。

瑞雪莹莹,室内清光一片静。

我自幽居枭自鸣,长夜梦难成。

今朝水声亦含情,似有佳音慰茕茕。

发芽生长又开花,幸福应无涯。

一人独处闭拉门,却闻虫豸叩频频。

此山望彼山,梅雨方停晴满天。

有物可食有酒醉,杂草雨霏霏。

草花开放又结实,观此随时均可死。

烈日炎炎,落叶孑然只一片。

故里水粼粼,润喉又洗身。

曼珠沙华春分摘,献与佛爷免祸灾。

曼珠沙华开簇簇,故乡处处皆坟墓。

背负重荷行,双目已失明。

羁旅青空沉水底,且看皓月为佳侣。

午睡方睁眼,望去周遭尽是山。

好旅宿,四面青山对门是酒铺。

草籽频频飞,便于此处睡。

房后有树四五株,必有秋蝉鸣不住。

好路直通上好房,确是火葬场。

春风来顾,要赴水声流到处。

只此一条路,霏霏春雪轻移步。

春樱不觉绽繁英,相逢又叙惜别情。

燕子频飞旋,云游此处又彼处,均把草鞋穿。

山深若问有何花,总有款冬慰咱家。

日影何时成月影,皆为树影。

无人来访,辣椒径自放红光。

草渐枯黄方显美,召吾坐下歇歇腿。

光风霁日迎元旦,桶中存水清又满。

遍体淋湿雨潇潇,周遭翠美深秋草。

人声走近来,树芽放异彩。

野草频摇摆,自是待人来。

此身何所求,迎风向前走。

着草开繁花,着蝶来玩耍。

绿叶幽深犹有路,通向坟墓。

绿荫吹清风,旅人喜共同。

月光莹莹,庵前庵后蟋蟀声。

君似将来临,风铃已报信。

心境空空,激浪扑来又回腾。

水声远处又近处,召我不停步。

孤蝶翩翩,飞过屋甍舞碧天。

今日跫音何其早,行人已渡桥。

无物可缠绕,野径枯蔓草。

行行又站定,水声来处有蹊径。

明月透光冬树间,就此且安眠。

独自一人仍寂寥,默然对枯草。

落叶纷纷,邻家灯火倍相亲。

褴褛一身臃肿相,唯有面孔喜洋洋。

清晨堆木一重重,雨雪交加火更浓。

破衣缝补一针针,得以生存感慨深。

烈日炎炎一片心,街上千人各一针。

 

以下十二句总题为《后方》  写于1937年

月光朗朗,不知又在炸何方?

冷雨凄凄,思中国,云碎西飘云。

未闻人语,八角金盘花寂寂。

冷雨凄凄静寂处,恭迎遗骨六百五。

将君遗骨,埋在山根温暖处。

街道上节庆方酣,君归来白骨片片。

双手抱汗珠直落,濡湿了遗骨白盒。

一片白骨,秋来化作故乡土。

一匹马亦被征用,老夫妇何以为耕。

最后一餐日本饭,簌簌直冒汗。

双眸紧钉,钉进对方双眸中。

手和脚留给中国,回日本重睹山河。

 

窗下殷勤笋变竹,朝朝暮暮。

嘉种播完逢喜雨,山色弥苍郁。

死为何物,冷漠长空云去处。

死之静穆,晴朗苍穹无叶树。

草籽粘满袖与襟,一片喜温馨。

枯芒已枯尽,白雪纷纷积益深。

供上面条一大碗,尊声母亲同进餐。

连连咳嗽,为我却无捶背手。

推开一望,一片青青春满树。

疑是孙孙庆初生,风铃报信铮铮鸣。

隔水相攀谈,男女话儿说不完。

青蛙频叫,似言此水好味道。

月光引上旅中床,且入梦乡。

劳动再劳动,唯有芒穗作收成。

收割挖掘均少见,唯有播种永没完。

清流汇合声欢腾,岸上绽山樱。

清晨拱起一堆土,钻出头来是鼹鼠。

凝眸伫送,遥天高鸟入云中。

涛声只不断,故里已遥远。

云游临此街,乡音入耳来。

无从觅宿处,故里长空频如目。

皓月频招唤,故里节庆酣。

水声亦慰云游客,渡过故乡一条河。

故乡学校,着花枸橘正妖娆。

朝露湿漉漉,指向欲行处。

杜鹃声声,明朝攀越彼山行。

摘下斗笠,淋湿全身犹惬意。

无家可归宿,唯有清秋暮。

曼珠沙华开簇簇,正是吾身安睡处。

欲忖青山深几许,且浸涸唇饮涟漪。

生我之家已失踪,萤火憧憧。

一路青青草,归来打赤脚。

树叶方落尽,嘉果泛红晕。

青山虽险耸,流水却玲珑。

不肯借宿,适有月光照去路。

水声相伴,行来一日竟无言。

月色清明舟自横,且睡其中。

浊水变清澄,全在自流中。

一泓清泉,漱洗怡然饮亦甜。

清晨过此桥,开始行乞讨。

秋草枯黄,可作从容死后床。

睡着醒来觉夜长,流水送清响。

机上水仙一朵开,一朵又迎新岁来。

孤身归去有月照,路却此一条。

躺一躺,但闻枯草散春芳。

鲜花开过,沉静毅然又凋落。

今朝似有佳音来,且把门窗尽打开。

无名花草早开放,姹紫泛晴光。

走向故乡,冬日海洋腾细浪。

打蝇又打蚊,实则打自身。

雷声方远去,草叶迸飞雨。

胸怀寂然,独自又将炊火燃。

扫拢燃叶火,青烟晨起散寥廓。

暮秋淋冷雨,柿叶更清丽。

山中秋已暮,喜迎稀客卖鱼妇。

落叶翩翩,从今水味更清甜。

朝来清澈能见底,渡过缓流一小溪。

虫豸烧身亡,气味更芳香。

淅淅沥沥,原是潇潇入冬雨。

嫩竹冲长天,无忧亦无烦。

风中高颂惠无涯,南无观世音菩萨。

晴空险峻故乡山,纵目从头瞻。

月光清炯,鸱鸺与我情相应。

春夜鸱鸺鸣,三声又两声。

暮云多灿烂,悦目又闻蝉。

 

以下诸句从网上摘得:

泪眼孩童归来,吾家灯火明候。

摆不脱链子,独自吠嚎的狗。

故乡有如一去不留痕迹的萤火虫。

如炽烈火焰般艳丽。

案头一朵徐徐绽放。

孤独之火,熊熊燃烧。

不明所以,百花绽放。

秋夜已深,静听心音。

为何吹着如此孤寂的风。

晴空无云,寂静无声。

唯有此路,春雪飘飘。

不断地想着你,不断地前行。

相隔遥远,醉于君之酒。

夏草啊!何时迷途了。

无能为力的我只有走着。

飞跃而来一只红蛙。

被杀之跳蚤的声音。

湿漉漉,此为引路之石。

松籁中,日夜撞钟。

燃烧殆尽,仅此日记之灰吗。

不断穿越,不断穿越,依旧是青山。

无止境之旅中的寒蝉。

滑倒跌倒山亦寂静。

铁钵中亦降冰雹。

已分离的负担如此沉重。

大马小马温暖其蹄。

随时可死之草,开花结果。

秋高气爽,翩然渡海至四国。

等待着你,如火般燃烧。

笔直之路多寂寥。

野薇开簇簇,吾身欲作此处土。

漫漫人生路,行行复行行。今日吾亦往,重走此间路。

野草频摇摆,自是待人来。

遍体淋湿雨潇潇,周遭翠美深秋草。

只是不知,故土是否依旧?

细细品味,只有饭的饭。

风起云涌,云涌云涌,步上白云。(此句为绝笔)

 

其传

诗人独自徘徊

原名:まつすぐな道でさみしい~种田山头火外伝~

作者:岩重孝

状态:5卷完结

【内容简介】

于日本明治时代的漂泊俳人种田山头火,幼年时母亲投井身亡,从此他浑噩窝囊地过日子。但也因为这样的经历,发自凄惨人生的山头火的俳句,赤裸裸地描绘出了人类的天性,在富于自由、温厚的背面,也同时存在着孤寂与哀伤的情感。

作者岩重孝,过去曾接触过他的《无敌柔道王》,那堪称是最优秀的柔道漫画之一。《诗人独自徘徊》是他自诩为漫画生涯转折点的作品——并非口碑或销量上的,而是能以突破的方式给自己一个交代的心灵佳作。作为一部传记漫画,并非百分百真实地还原了种田山头火的一生,原创部分却丝毫没有不敬之嫌。每一卷的书末更有作者本人对该集所收入俳句的解读,以及与其他社会名流关于山头火的对谈。这一切,都充分展现了岩重先生的诚意与实力,总之,这是一部完成度极高的,耐看的,好看的,不容错过的优秀作品。

第一卷:道路延伸着,一条笔直的路。曾有人说过,人是为了活少年时代而生于世……那么,在少年时代便已一窥地狱的这名男子又是如何?时光回溯至明治25年种田家的正少爷(山头火),小时亲眼看见母亲因父亲每晚至娼馆寻欢而投井自杀。无法抹除的记忆,却影响到他的一生。

第二卷:明治43年8月正一的长男诞生。在剧烈的时代中,正一家被平凡的幸福所包围,但是正一依然没有忘怀写作。当看完石川啄木的《一握之砂》,让他开始对目前的现况产生疑惑……却没想到正一父亲留下庞大的债务而逃跑,为了偿还债务只好努力工作。但是正一一心想到东京去而已受不了充满干劲的工作……。

第三卷:一直认为只要到东京去才华就会被发掘的正一,与妻子在熊本经营“雅乐多”存钱之后完成梦想。一日,妻子咲野突然病倒,又加上弟弟二郎来投靠。让正一差点又迷失……得知弟弟被养父扫地出门,想要逃避痛苦而迷失自我。正一好不容易与弟弟重修旧好,但是却传来弟弟缢死的噩耗……

第四卷:活着是悲伤无奈的,这份无奈不知为何令人落泪。在抱持着希望开始生活的东京,山头火偶然的遇见了才华横溢的竹久梦二。并且,急速的被这位代表大正的艺术家所吸引。这两人的内心都同样有着无法抹灭的寂寞……

第五卷:“舍弃种田山头火,我想要再次重生”,喝醉酒冲向市区电车的山头火,被和尚望月义庵所救。在和尚的寺院中,他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寂静时间。而为了重新正视过去的自己,他决意出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插图
后一篇:无题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