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国家美术馆非镇馆之宝:佛哥的《看书的小姑娘》

标签:
美国国家美术馆佛拉哥纳尔看书的少女看书的小姑娘旅游 |
分类: 博物馆美术馆欣赏 |
美国国家美术馆非镇馆之宝:佛哥的《看书的小姑娘》
宋国明
“看书的小姑娘”是我随便翻译的,原画Jeune fille lisant(英译A young girl reading)是十八世纪法国画家佛拉哥纳尔Jean-Honoré Fragonard的精彩作品。上次我不是跟您一起欣赏了达芬奇的那幅《贞内芙拉》吗?这幅《小姑娘看书》也值得我邀请您来共赏。
小姑娘虽远不如《贞内芙拉》画中主角贞小姐有名,但是在美国国家美术馆的馆藏珍品里也算得上是一号人物。不信,您翻翻他们介绍馆藏重点的那本畅销书,封面是贞小姐,里头扉页就是小姑娘。(顺便提醒您:那本书彩色精印,价格公道,非买不可。)
佛拉哥纳尔名字太长,咱昵称之为佛哥吧,反正他不会跳出来反对。佛哥的这幅画成于1776年,画中的小姑娘姓什名谁无人知晓,但这并不重要,美术馆导游自己说了,与其把这幅作品当成某人画像,不如把它看成是一种精神的拟人化,什么精神他没说,我觉得可以跟“独享读书之乐”这种抽象的概念联系上,靠谱吗?呵呵,不去空泛地讨论那见仁见智的意境问题,说说具体的:这幅画儿我们一眼望去,最明显的是画家大胆奔放的笔法和鲜艳夺目的色彩,与展厅里同时期的诸多大师的传世杰作相比,小姑娘专注阅读的侧脸和她那身不寻常的柠檬黄连衣裙显得如此与众不同。即请比较其他法国画家的传统作品:
佛哥老师布歇Boucher1751年的作品《维纳斯哄爱神丘比特》
安格尔的新古典杰作《莫瓦特歇夫人》成画于1851年,比小姑娘晚75年
跟时期稍晚的女画家维杰勒布含(Vigée-Lebrun)的《仕女图》和小他近五十岁的大师安格尔(Ingres)的《莫瓦特歇夫人立像》比较一下,您就知道小姑娘为什么这么出名了。跟安格尔毫无瑕疵的新古典画风相比,佛哥的这幅画够潮够劲爆吧?据佛哥的朋友说,作画当时,佛哥胸有成竹,意在笔先,不到半个时辰就完成了这幅名作。画里用淡紫淡蓝和鹅黄色调,色彩靓丽可人,那是当时洛可可风格的表现,倒还没什么,但那刷刷刷刷的一道道笔划,不求精致细腻,但求流畅写意,真是领先时代远矣。比方说,小姑娘背后靠着的鹅毛垫,那些用淡彩快速扫过的笔触,在崇尚工笔精描细绘的当时,这么画恐怕得被绝大多数的画家和鉴赏家视为未完成的草稿吧?然佛哥独具匠心,手段亦高,要表现的就是这份潇洒,一挥而就,意思既到,不再改啦。您再仔细看小姑娘搭在椅子扶手的宽裙摆,佛哥运笔时曲折如意的那份自信,那个技巧,不能不让人佩服。当然,许多鉴赏家也注意到了,对于画中不同部分,画家是用不同的笔法来表现的:小姑娘的黄衫,油彩浓,笔画厚重,鹅毛垫子相对轻软,最妙的是小姑娘的百褶翻领,那是佛哥福至心灵倒转画笔拿笔杆末端刮出来的3D效果,您在美术馆看原画,千万别漏看了这个精彩细节。
刚才说佛哥领先时代,到底领先多远呢?他的侄孙女贝尔特莫丽梭(Berthe Morisot)是印象派的著名女画家,其画风受佛哥影响不在话下,我在以前介绍芝加哥美术馆时登过她的画,重登一下,省了您找。您再看看国家美术馆馆藏雷诺瓦、莫内的画,当可看出佛哥早在一百年前就已经为后世的印象派提供了灵感。
佛哥侄孙女莫丽梭《化妆间的女子》作于1875/80,笔法看着眼熟吗?
馆藏莫内名画《打阳伞的女人》作于1875,正好是小姑娘完成的一百年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