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北京稻香村池向东
北京稻香村池向东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604,368
  • 关注人气:2,398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说味论道

(2012-12-17 08:30:30)
标签:

爱斯基摩人

身体

食文化

财经

分类: 2012感悟

写下这个题目,就是想从味儿说起,探寻其中的道理。

 

先查了一下辞典:味是食物本身的特性和人的心理状态、生理状态、知识经验等多方面因素综合所形成的一种认知。这个定义告诉我们,味既是客观存在,又是主观感受,总之,味只有和人的感官相联系,才有实际意义。

 

中国人饮食最讲究的是一个味字,所以才说舌尖上的中国。中国人用舌头吃,只要口味好就喜欢吃,吃了还想吃。日本人用眼睛吃,注重食物的色彩形象,就是说要好看,而且对仪式非常讲求。西方人用脑子吃,他们重理性,讲科学,把需要多少热量,多少营养放在首位,味好不好都要吃,不能太考虑舌头,因为身体需要。

 

据说,人的舌头能分辨出的只有五种味,这就是酸、苦、甘、辛、咸,所以称五味。味既然是人的感觉和体验,就具有了文化属性。中国传统食文化对味的解说,集中在一个点上就是要“和”。即五味调和,不可偏嗜,不可乱吃。

 

首先,味与天和。《周礼》记载:“凡和,春多酸,夏多苦,秋多辛,冬多咸,调以滑甘。”这是说要到什么时候吃什么东西,不可乱了季候和性味。

 

其次,味与地系。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南甜北咸,东辣西酸。味的地缘性与一地的气候条件有关,也是千百年来饮食习惯传承所致。

 

其三,味与人宜。汉代医圣张仲景说:“所食之味,有与病相宜,有与身为害。若得宜则益体,害则成疾。”人的病大多是吃出来的。山东人日食盐17.8克,高血压发病率15.3%。广西人日食盐7.5克,高血压发病率8.2%。北极的爱斯基摩人日食盐4克,高血压发病率4%。日本北海道人喜吃咸鱼,日食盐26克,高血压发病率38%。《黄帝内经》中也说:“五味入口,藏于肠胃,味有所藏,以养五气,气和而生,津液相成,神乃自主。”所以,味不能吃错,兹事体大。有研究表明,味还与人的性格相关,喜食甜者,热情开朗;喜食酸者,性格孤僻;喜食辣者,善于思考;喜食咸者,稳重苦干。

 

中国人偏好味,味是食之魂。但又食无定味,适者为珍。好吃不如好(hào)吃,一亿个中国人就是一亿个美食家,饮食审美,实在不好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有说豆汁是满汉全席上的最后的一道,一些老北京人非常喜欢那个味,但对其他人可能打死也不能接受。肉粽在江南一带人见人爱,都说好吃,但到了北方,不少人说粽子里怎么能放酱油,这种粽子太难吃。做厨师,你手艺再高,也难称每个人的嘴。

 

在食品加工过程中实现味觉追求的主旨,是“有味使之出,无味使之入”,最终实现一种复合的滋味,使食品呈现各种美味。这在具体工艺上则千变万化,精致考究。而一个人的口味,就是他的生活环境,生活经历,就是一种记忆,一种文化。今年84岁的歌唱家李光羲曾说:“我因为演出到处跑,什么法式大餐、俄式大餐、西班牙烤肉我都吃过,最后得出结论:比中国的饭差远了。中国饮食文化源远流长,饮食有节、滋补有方。该咸则咸,该淡则淡。麻得有味,辣得有理。按照先人的吃法,没有精气神才怪呢!”

 

老子说:“五味令人口爽”,“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他老人家是在讲味的道理,也在讲人的道理。太注重浓烈的味道,你的舌头会麻木,真正的好味应该是食材本身天然的味。所以,大味必淡,大道低徊。真理是简单的,美善是朴实的。我们不仅要享受食物的美味,让身体更健康,也要追求人生的况味,活得更有味道。

 

2012年12月17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