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教育学博士桐桐妈
教育学博士桐桐妈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644,616
  • 关注人气:46,13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有时候,更好的教育方式是闭嘴!

(2021-01-18 07:50:37)
标签:

教育

育儿

分类: 小学教育

有时候,更好的教育方式是闭嘴

 

最近桐桐讲了两件事,听了很感慨:

 

一个是她在一个英语直播间遇到的。有个小姑娘,被妈妈逼着来英语直播间讲英文,她妈妈在旁边一边骂她不敢开口,英文不如同龄孩子好,一边在她好不容易磕磕巴巴开口时纠正她。

 

另一个孩子,上外教课跟老师对话时时妈妈就躲在摄像头后面“垂帘听政”,不停地在椅子后面指画和纠正孩子。

 

结果,一段时间后,第一个孩子被妈妈逼上麦后依旧不敢怎么开口,第二个孩子口语越来越糟。

 

忍不住在微博和朋友圈分享了这两个案例后,原以为个种道理不言自明,没想到依然有朋友困惑地问该怎么办。另有一些朋友,则忍不住分享了耳闻目睹的其他类似案例。方知类似的的例子,并不是多罕见的事情。忍不住在这里啰嗦一下。

 

我想,案例中的两个妈妈,都是一心想让孩子更好才那样做的,初心可谓不够良苦,但最终却出现了事与愿违的情况,想必他们也很着急。为什么好心办了坏事呢?问题到底出在什么地方呢?

 

实际上,道理很简单。这两个家长,都太急于求成了,不知道对于案例中的孩子们来说,要提高孩子的语言水平是慢功夫,得先调动孩子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愿意开口,再滋养学好的信心,让他们敢于开口,然后才能在孩子不抵触的情况下去帮他提高具体的水平。

 

如果孩子的兴趣还没巩固好,信心还无从谈起,家长上来就是评判和指画,那么除了增强孩子对当前英语学习的负性情绪体验,扼杀他的兴趣和信心之外,并没有更好的作用。家长期待的结果,自然也很难实现。

 

教育孩子,一定要明确当前的重点,如果孩子当前最需要的是培养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就暂时不要对她的发音太苛求,只要孩子愿意开口,敢于开口,就要看到孩子的进步,及时反馈自己的赞赏和鼓励,哪怕孩子的发音再糟糕,都不能太介怀。

 

当然不是说发音不重要,而是当前这个阶段,还不是最重要,得一步一步来,等孩子兴趣巩固了,信心建立了,再去跟他提发音的问题。即使到了那个阶段,也不适合用案例中的当众比较、评判、逼迫、指画等方法,这类教育方式,后面我会提到,除了让孩子的大脑降格运行外,并没有别的好处。

 

如果家长实在着急孩子的发音,也得换种方式教育孩子。孩子发音不对了,讲的不好了,不当场发作,而是等孩子下课或下麦后,跟孩子反馈她讲的最好的那一句,或者发音最准的那个词,让孩子在增强自信的同时,知道自己该往哪个方向努力,孩子得到这样的反馈之后,情绪体验会比较好,也更容易接受家长关于不好方面的提示,并作出改进。

 

如果家长做不到这一点,或许闭嘴才是更好的选择。

 

上面这些,是对问题的浅层次分析,再往深处看,说的难听点,在两个妈妈的观念里,孩子根本不是一个独立的“人”,不过是可以随他们摆弄的器物而已。因为缺乏对生命的敬畏,“育儿”在他们那里,不过是“制器”,以为教养孩子就像生产什么产品一样,施加什么压力,就会塑造出什么形状来。

 

殊不知,孩子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个体,不是等待塑造的器物。对于一个外部刺激来说,他们会有自己的感受,并根据这种感受做出回应。如果感觉舒服,他们会很配合地听取教导,如果有恐惧、焦虑、紧张、反感之类的负性情绪出来,则可能或者在压力之下大脑“短路”,无法做出适切的反应,或者因为逆反而出现“战斗/逃跑”反应,索性不给你干了,或者消极对抗,就死给你看,气死你。

 

教育,说到底,是受一个人的儿童观支配的。你觉得孩子是值得敬畏的生命,就会有尊重的方式,你觉得孩子是没有思想感情的器物,就容易流于简单粗暴。可惜,后者不是真正的教育。

 

如果你没有学会尊重孩子,又缺乏教育常识,那么,责任心越强,对孩子的伤害越大,与其勤于“教导”,不如学会闭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