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教育学博士桐桐妈
教育学博士桐桐妈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644,616
  • 关注人气:46,13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如何帮助宝宝戒恋物瘾?

(2011-09-01 07:59:41)
标签:

恋物癖

安全感

早期教育

亲子

桐桐妈

育儿

分类: 早期教育

如何帮助宝宝戒恋物瘾

 

:本文系《亲子》杂志思思编辑邀请写成的“亲子1+1”专栏稿,已经发表于2011年第9期,案例系杂志提供,此为原文,谢谢思思的编辑劳动!

 

案例提供/开心果妈妈

 

去宝宝奶奶家接她时发现一颗鹅卵石跑到了妞的手中,一摸还热乎乎的,好奇得问妞:“乌龟盆内的鹅卵石怎么跑到你手上了?为什么这么热啊?”奶奶说:“昨晚她是拿着它睡觉的,都捂了一宿了。”我一听这答案可是当头一棒,拿着它睡觉,妞儿可从没这个喜好。难道妞儿开始产生了恋物瘾癖?不多疑了,赶紧要求妞儿把鹅卵石还给小乌龟。让我庆幸的是,跟我们俩一起住的那两晚上都没提出要握着鹅卵石睡。

但好景不长,没过几天,妞在入睡前要我刚给她买的一把塑料小剪刀,想到上次已经发生过握着鹅卵石的情景,我可要注意了,不能让妞染上“恋物瘾癖”病毒。所以,很果断,不同意,要玩等明天起来再玩。可妞不干,想尽一切办法让我同意,最后她拿出了她自以为挺有效的法宝——“哭”。哭声回荡,眼泪飞流,最终哭得我心烦意乱。想想拿着一把塑料剪刀睡觉也不会伤到妞,于是,心一软,气一泄,就向她“投降”。

看着拿着小剪刀熟睡的妞,我却无法入睡,担忧、纠结妞儿还是患了个性恋物瘾癖。我开始猜想起妞儿的第三件个性恋物会是什么?唉,首次在育儿路上遇到了瓶颈。

 

桐妈解析:

尽管可以想象妞妞妈满心焦虑的样子,还是不得不说,在案例中描述的这些事情上,妞妞妈似乎有点多虑了,并不是所有拿着某件物品睡觉的现象,都可以称为“恋物成瘾”。恋物成瘾的现象是存在的,但要比这严重的多,一般指的是那种孩子对某个特定物品过分依恋,不仅在家里经常拿来玩弄或陪伴自己,连出门都要带上,一旦找不到这个特定的物品,情绪和精神状态就会受到影响的现象。案例中妞妞的表现,显然没有严重到这个程度,或许她只是觉得那个鹅卵石或剪刀特别好玩,爱不释手才采取了带他们睡觉的行为,而这在孩子中间,是经常出现的情况。就像我的女儿桐桐,偶尔喜欢某个东西,也喜欢带他们睡觉,但过两天玩腻了,又弃之不理了。所以,当孩子突然喜欢某个东西时,妈妈首先不要反应过激,不妨先观察一阵,看看孩子的这种喜欢某个东西的行为是否天天持续或日益严重,再下结论,否则,不分青红皂白地对孩子突然特别喜欢某个物品做出强烈反应,只会让孩子更加逆反或者因为感染到妈妈的焦虑愈加依赖那个物品,对事情的解决不利。

 

事实上,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即使出现对某个物品过分依恋,甚至需要时刻带在身边,不舍得放手的现象。也并不是多么罕见的行为,就像成人一旦喜欢上某个首饰,也喜欢天天带在身边一样,孩子对某个物品的喜欢,也是这个道理。这是孩子的情感发育过程中的正常反应。只要不影响孩子的正常生活,家长就不要过分紧张。

 

当然,如果孩子的“恋物”行为已经影响了孩子的正常交往和生活,家长就要重视了。这个时候,板子也不能直接打在孩子身上,因为孩子出现恋物行为,其背后通常会有教养方面的原因,所以,案例中的妞妞妈如果观察到孩子对某个物品的依恋果真成瘾了,就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反思一下自己的教养行为:

 

一方面,是否孩子与父母尚未建立牢固的依恋关系?韩国儿童心理学家申宜真女士认为,当孩子与父母没有形成良好的依恋关系时,孩子就会对一件物品产生病态的依恋。案例中提到“去奶奶家接孩子”,是否可以推测,孩子平时是由奶奶带着睡觉的?如果是这样的话,就可以考虑这个可能。

另一方面,是否孩子的安全感没有得到充分发展?一个没有安全感的孩子,很容易发生恋物行为。从案例中的妈妈的反应来看,妈妈似乎是那种遇事比较容易焦虑的类型,这种类型的妈妈,跟孩子互动的过程中,很容易把这种焦虑感传递给孩子,影响孩子的安全感。

 

由此可见,即使孩子真的产生的恋物行为,家长需要关注的,也不是如何地把孩子和所依恋的物品分开,而是如何给孩子更多的关爱,密切与孩子的亲子关系,做一个内心强大的妈妈,给孩子足够的安全感。如此,孩子在得到了充分的情感满足和内在力量之后,“恋物”行为自然也失去根基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折纸花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