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学习主日如何申言

(2013-04-03 12:59:12)

开头的话:(五至七分钟)

   重在引发圣徒申言兴趣抓住申言要点

三分钟申言:

   抓住一个确定的要点,在其上深入浅出

总结的话:(十至十五分钟)

一 如何接续上一篇信息。若是一个系列的第一篇,试说明整个系列的启示与系列负担由来。

一 一段确定的经文(或纲要)。

一 重申本篇的重点与中心负担,同时帮助圣徒

看见今天圣灵藉众圣徒申言的水流。

二 破题:本篇的主题、重点。

二 根据经文(纲要)、解开的话(启示)。

二 加强、补充、改正圣徒的申言。(不是点名谁说错了,只需正确的将真理或生命经历的点讲一遍)。

三 点出关键的圣经经文。

三 因启示而有的光照

三 根据今日在主的光中看见圣徒的需要,供应他们。(不可定罪、责备)。

四 大纲的鸟瞰,(千万不可落入树林)。

四 滋养人的经历(确定的人、事、时、地、物)。

   也可借用职事书报、晨兴圣言中的例子。

四 带领众圣徒进入召会现今的负担与实行。

五 供应一段最滋养人、引起人渴慕(引起共鸣)

   的一段话(经历)。

五 严守三分钟时间限制

 

申言:这个词在原文有四个意义

一、为主说话:1.为着主的名说。 2.为着主的荣耀说。 3.为着主的见证说。 4.为着主的经纶说。

二、说出主来:1.主在话里。2.主是话中的光、话中的奶、话中的灵、话中的生命(约六63,一4,彼前二2)。3.主也在话成肉体里(约一14)。

三、把主说到人里面:说出来的主是为着能具体地讲到人里面,使人觉得扎心且有实际行动与生活的改变。你一说话人就从你身上看见神、遇见神。

四、因此申言非仅说话,乃是说神、说基督、说神的经纶、说基督的丰富与荣美、说祂的追测不尽,揭开神隐藏的奥秘(西一25)。

申言:这个内容,主要讲到三方面

第一、有话;话是具体的话;

第二、有光;光是话中的真理和灵感;

第三、有经历。经历是真理、灵感的运用。这就是申言的内容,这是非常重要的。

  申言:这个在认识和经历上的基本构成(林前十四章)

一、个人对圣经的认识

 1.按字面熟悉神的话。2.认识神话语的深意和属灵的意义。3.在神话语中得着属灵的亮光并看见属灵的异象。

二、个人的生命经历

1. 一般基督徒的经历有两种,一种是在他们生活里,在他们的物质上蒙了主的祝福,这是一种的经历。

2. 另外一种,乃是借着在信心里操练灵,借着实行新路,在那里喂养人,在那里聚小排,在那里牧养人,在那里成全人,甚至在那里建造基督的身体,这样的经历作为他们申言的内容。这种的经历是属于第二种,不是着重在第一种物质范围的经历,乃是着重在神经纶里的那些行动而有的经历。

三、不黏于个人的经历、见证、感觉、想法、意见、感情,以及对任何人事物的反应。我们申言的时候不是把我们自己申言到人的里面,使人对我们的经历,感情有

印象,我们申言的时候乃是为主说话,把主说出来,也把主说到人的里面。所以申言要切记不是把自己说到人的里面,乃是要把主,把这位神说到人的里面。

肆、申言的方式

一、 尽力在说每一件事时,或用一节或用一段经文作根据。

二、 尽力顾到聚会的流和气氛。

三、 不要与人同时说话。

四、 不要太低声而不顾惜听众的耳朵。

五、 不要太高声而伤害到听众的耳朵。

六、 不要太慢耗尽听众的耐心。

七、 不要太快使听众困惑。

八、 避免提到人名。

九、 避免老生长谈。

十、 避免长篇大论,侵占别人的份,顶替别人,包办一切。

十一、避免暴露别人。

十二、避免怒气说话。

十三、避免真理上的错误。

十四、避免所说的虽然合乎圣经,却只是道理。

十五、避免引用没有属灵份量的书籍。

十六、避免说到世俗的故事、譬喻和寓言。

十七、避免任意且错误的解释圣经。

十八、避免说一些不相关的点而无扎实的重点。

十九、避免对别人说的话,有任何辩驳、争论。

  前面这十九点都是在申言上该有的学习,无法一一的细述,我们再看其中几个点就可以了。在申言中尽量避免提到人名,若在积极面提到人名容易使人骄傲;若在消极面多提到人名容易使人绊倒和受伤,所以这是我们该要注意的。另外在申言中也尽量勿用世俗的故事、譬喻和寓言,不要有逗趣的言语在申言中表现出来,虽然申言中我们要使弟兄姊妹们能够喜乐、能够开启有所摸着,但嘻笑的言语并不合宜在申言中进行。太多嘻笑的话带来肉体的分赐。所以巴望这许多的「不要」与「避免」也能成为我们好的提醒,使我们在召会中的申言能越过越有规范,越过越能把主说出来,并说到人的里面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