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许多家长一直在教孩子,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却很少教他们什么是自己的,什么是别人的,导致他们不断地向“对的人”看齐。当人群中出现一个优秀范例的时候,其他人都会不由自主地把这个“优秀”当成“标准答案”。当所有人都以同样的标准生活的时候,环境就会变得很可怕。那些没活成标准答案的人,会补不断地遭到打击,最后的结果,要么被局化,要被放逐。
1
有一次去一所小学做公益活动,遇到了件让人哭笑不得的事情。活动设立了一个环节训练孩子们的口头表达能力,需要请几个孩子上台为大家讲述自己最近经历过的一件难忘的事情。第一个孩子站起来,讲了自己曾经掉到水塘里的故事。故事讲得很精彩,我给了他很高的评价,心里暗想:这个孩子开了个好头,后面应该还会有更多的惊喜。
没想到,我兴冲冲地点到第二个举手的孩子,却听到了一模一样的故事:他也掉到水塘里面了。紧接着,第三个孩子也一样。

活动结束,老师才对我们说,孩子们喜欢跟风,有时候表扬某一个同学的作文,下次同题作文就会出现大批量的复制品。
我们一直教孩子,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却很少教他们什么是自己的,什么是别人的,导致他们不断地向“对的人”看齐。当人群中出现一个优秀范例的时候,其他人都会不由自主地把这个“优秀”当成“标准答案”。
2
有个同事说,在她们老家,80%的人都会参加公考。当地人有种很奇怪的执念:不考公务员就是不务正业,考不上公务员,就注定是失败的一生。
同事是个非常优秀的姑娘,工作能力强,人缘好,独立且自信。但她每次回老家,都会被人歧视。在老家,像她这样出门打工的同龄人不多,无论是亲戚朋友还是同学,都无法想象,一个姑娘跋山涉水跑到两千公里以外的城市谋生是什么状况:你没有单位?那你得惨成什么样?习惯了沿海城市的包容,她不愿意再回到那个将她归为“异类”的故乡。
其实,活成标准答案,没什么可优越的,这只能证明你走了一条大部分人都走得来的路。没活成标准答案,也没什么可丢人的。不必借别人的光,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精彩。

3
多少人拼尽全力只为完成一场“正确的一生”,却从没想过这是不是自己喜欢的一生。我们有太多的标准答案:要考好大学,要找好工作,要买房子和车子,多少岁以前要结婚,多少岁以前要生子……
因为没有想过自己要怎么活,所以我们毫不犹豫地认为那些“优秀的人”走过的路就是唯一正确的路,也是我们应该走的路。不要拿别人眼里的成败标准来丈量自己的人生;不要给自己的人生设立标准答案。你的人生,永远是独一无二的、只属于你自己的人生。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