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到12岁是孩子成长的关键期,是人的生命之花萌芽绽放的季节。这个美好的时间段,孩子们应该怎样度过?除了学业,你还可以对照这6件“小事”,看看自己的孩子是否有过相关的经历……
1、有一个可以被接纳的环境
从心理需求角度来说,安全感与归属感是这个6-12岁年龄段孩子的普遍需要,也是最重要的心理需求。有一个被接纳的环境,可以让他们感受到自己是受欢迎的、被接纳的、被认可的,从而增加孩子的安全感和归属感。要注意的是,这其中最需要的是家庭环境的接纳,其次才是外界集体的接纳。

2、有一个孩子可以畅所欲言的环境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加,孩子的秘密越来越多,他们很清楚父母的期待,很多话不愿意说给父母听。这就需要有让孩子畅所欲言的环境,说说他们的心里话。这样的环境可以帮助孩子完成独立思考和沟通表达能力的提升。
3、探索自己的经历
人类一生都在探寻的问题是:我是谁?我想要什么?幸福感强的人,经常是那些明白自己内心渴望并为之执着追求的人。而社会的许多陈规和身边人的期待,有时会干扰这种思考,让人忘记了心中所爱。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就会让人陷入迷茫,特别是青春期之后的孩子,如果在这样的思想状态中迷失,就会出现各种行为问题。
对于父母来说,要怎么做呢?最好的一个方式是多问“为什么”,通过不断的提问与思考,帮助孩子不断探索自己的梦想。

4、有完成阅读的习惯
到了五、六年级,特别是六年级以上的时候,孩子需要有这样一种阅读经历,独自完成对一本书的阅读。
一是可以提高他的阅读能力,同时也标志着他的大脑和体能的发展到了一定程度。还能把阅读变成长时间的一个爱好。因此,一种长周期的阅读经历,对孩子来说很有价值。
5、有制定目标、计划并实现的经历
随着孩子慢慢长大,孩子们需要有这个经历,自己制定目标或计划,并且去实现它。对孩子来说,这一举动最大的价值是,在制定目标的时候,他们的学习能力会得到提高,会去主动制定各种方法,激发自我实现的快乐。完成目标计划的过程,也可以让父母观察到孩子的状态:他是否了解自己,从而更有效地帮助他成长。

6、有失败的经历
通过某些事件,让孩子面对失败,或者说让孩子有失败的感受,这样会让孩子对自我有所反思。有很多父母比孩子更接受不了失败,有时孩子面对失败时并没有太大的反应,但父母非常在意,这样的一种逃避,是孩子成长最大的障碍。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