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python的“短路”效应

(2009-12-08 16:38:41)
标签:

python

and

解释器

表达式

操作符

it

    什么是python的短路效应(short circuit)呢?

看下面的代码:

>>>True or False

True

python解释器解释执行代码的时候发现or左边的是True,所以解释器就不再继续判断or右边的布尔值(因为or左右两边只要有一个是True,整个or表达式就为True),而or表达式的值取决于解释器最后解释执行的值,在上边的例子中,True是最后一个被解释执行的值,所以整个表达式的值就是True,这就是python的短路效应。

    那么我们用python的短路效应能做些什么呢?

一、模拟三元操作符

在python2.5之前,python是没有三元操作符的,Guido Van Rossum认为它并不能帮助python更加简洁,但是那些习惯了c、c++和java编程的程序员却尝试着用and或者or来模拟出三元操作符,而这利用的就是python的短路效应。

例如c的三元操作符表达式 C?X:Y (X是C为True时的结果,Y是C为False时的结果),利用python的短路效应可以将其写成 (C and [X] or [Y])[0],如果C的bool值为True,因为[X]的bool值为True([]例外,但是在这种情形下并不成立),所以python解释器不会判断or右边的值,那么整个表达式的值就是解释器最后解释执行的值,亦即是[X],再利用切片操作[0]将X取出,真个表达式(C and [X] or [Y])[0]的值在C为True的时候就是X,如果C的bool值为False,那么python解释器就会判断or右边的[Y]的bool值,所以解释器最后解释执行的值就是[Y],那么此时整个表达式(C and [X] or [Y])[0]的值就为Y。

在python2.5的时候,Guido Van Rossum加上了三元操作符,集成的语法确定为: X if C else Y。当C为True的时候表达式的值为X,否则为Y。

二、函数式编程

python提供函数是编程接口,以lambda表达式及apply()、filter()、map()、reduce()4个内建函数的形式出现,这里我们谈论一下lambda表达式。

看下面一段条件语句

if <cond1>:
    func1()
elif <cond2>:
    func2()
else:
    func3()
在符合条件<cond1>时执行函数func1(),否则在符合条件<cond2>时执行函数func2(),否则执行函数func3(),利用python的短路特性,可以上例改写为:

(<cond1> and func1()) or (<cond2> and func2()) or (func3())

当<cond1>为True的时候,整个表达式的值为func1(),(通常情况下,func1()的bool值一定为True),否则判断(<cond2> and func2()) ,以此类推……

你可能觉得这样无非就是换一种方式实现同一种功能罢了,那么我们如果将其用在lambda表达式中呢?

lambda var:(<cond1> and func1()) or (<cond2> and func2()) or (func3())

哇哦,是不是感觉简洁明朗了很多,用这种方式写一些小函数是个不错的idea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python迷题
后一篇:每日python测试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