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梁哲工作室自评报告

(2011-05-28 17:29:15)
标签:

杂谈

梁哲(历史教学)工作室自评报告

 

    湛江师范学院附属中学     梁哲

 

 2009年底,广东省教育厅启动“中小学名教师工作室”工程,我成为首批中小学教师工作室主持人之一。 20101020——1110,来自广州、阳江、茂名、湛江四地的11位学员到我主持的(历史教学)工作室开展为期20天的跟岗培训学习。我在湛江市教育局、市教师进修学校和学校领导、教研组老师的支持和帮助下,按照省培训项目组的要求,顺利完成所有工作任务;同时,我发挥工作室的功能和辐射作用,在湛江地区开展教师培训和指导校本教研工作,产生一定的影响。根据省继教中心的评价指标体系,我自评:86分——合格

   一、准备充分,开局良好

确保学员都能来跟岗。这11位学员都是长期在高三年级奋战的学校里的“宝贝”,是学校高考备考的大将,学校不希望他们出来“浪费”时间;有的是来自发达的珠江三角洲发达地区,有的来自欠发达地区和农村山区。他们脱岗出来学习,据说困难不少,从其个人来说,有时间、费用、孩子小要照顾等问题,从学校工作来说,有学员说其学校领导以经费困难为理由不想他出来学习,也有学员反映他学校的领导就以调不了课为理由不愿意批准他出来学习,还有一个学员连电脑都还没有使用过的,等等。经过我多方面、多渠道的做说服工作,学员都如愿参加了学习培训。

让学员都能有备而来。早在他们来报到之前20多天,我和学校有关部门就忙碌着工作室的办公设备、图书的购置、环境的布置(有工作室的室徽)、工作室工作制度和工作计划的制定等事项,并且在学员们来到之前几天还做出《跟岗学习手册》包括跟岗学习前的要求、注意事项和“20天学习活动安排”等,并挂上博客“梁哲欢迎您”里,让学员到岗前就清楚“学什么”和“怎么学”,以明确学习任务、学习目标和发展规划,让学员有清晰的发展和成长愿景。

为学员提供较好条件。学员报到那天,我们工作室的老师已经为他们联系好租房——中英国际酒店,一个离我校200米、价钱不贵又很方便他们上下班的地方;饭就让他们到湛江师范学院的饭堂吃,符合安全、方便、卫生的要求;他们第一时间拿到《跟岗学习手册》。湛江市教育局领导在当晚设宴招待了全体学员并向学员们提出了要求和希望,学员们充满信心,充满期待;不久,就给工作室拨款1万元。

精心安排学员学习过程1021日,我把他们分成3个学习小组,给他们确定了跟岗学习的任务,并且要求他们到学习结束时必须交来的个人和小组的两种书面作业:

(一)个人完成的

1、听评课记录至少6个;

2、撰写教学反思至少6篇;

3、上课的教案和课件各2个;

4、开发教学案例至少1个;

5、读书笔记至少2篇;

6、撰写跟岗学习日志至少10篇;

7、课题研究方案和开题报告各1个;

8、个人跟岗学习总结1

(二)小组合作完成的

9、编辑《工作室简报》3期(每个小组负责1期,每周结束时挂上“梁哲博客”);

10、学员“同课异构”课例评析;

1)梁斌:《太平天国运动》

2)林显材:《辛亥革命》

3)郑雯:《新民主主义革命(1)》

   二、积极作为,跟岗有效

专业理论与课堂实践相结合。作为导师,我紧紧围绕高中历史新课程改革和历史教师专业化成长两个领域,按照“实践为主”的原则(之前学员们已经在华南师大接受过理论培训了),先后给他们端出了《如何做出自己的个人专业发展规划》、《如何开展历史教学研究,建设“有效课堂”》、《如何做观课、评课笔记》、《怎样才能成为一方名师?》、《如何做学校教育考察》、《有效教学下的历史教研组活动方式创新》等六道“精神大餐”(学员的言语),给他们上示范课《辛亥革命》和做“教学反思”示范,同时全程听了学员们的20多节课,并即时从教学理念、教学技术、教学风格、教学特色等方面进行点评,全方位的对学员进行培训和培养,使他们在思想上有“骨干教师”的新概念,在行动上有“骨干教师”的新冲动。另外,为了让学员拓宽视野,我聘请湛江师范学院的教授和湛江市教育局教研室的历史教研员给他们作相关报告,安排他们到湛江市内2所中学观摩历史教学、教研工作,到附近考察乡土历史、古迹遗存,去云南省昆明市一中历史名师工作室进行观摩与交流。昆明市一中名师工作室的出师学员给我们学员具体介绍了他们学习的内容、成长的过程和心得体会,我们学员深受鼓舞和鞭策。

更新观念与改造教学行为同步。作为学员,他们带着自己在教学中的各种问题来参加跟岗学习,力求有所启发、有所收获。他们严格要求自己,认真遵守《梁哲工作室工作制度》,制定个人专业发展规划和跟岗学习计划,每天写跟岗学习日志,记录所见所闻,开展相关小课题研究,写教学反思和读书笔记,与导师探讨问题,与学员相互交流、取长补短等等,同时围绕“同课异构”认真备课、磨课、观课,课后进行评课、研讨与交流等等。他们学习勤奋刻苦,我经常在我的博客里看到不少学员是深夜一点还在浏览的记录。在为期20天的跟岗学习里,学员们认真完成工作室布置的各项学习任务,开阔了视野,他们在教育教学理论水平,教学业务水平和教育教学研究能力等方面已经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和提升。学员们一致认为:跟岗学习是一种可行的培训模式,名师工作室确实起到“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科研意识和教育实践能力较强的的教师队伍的重要基地、教师交流的平台,促进教师在实践中成长”的作用;工作室是一个“有梦想的绿洲”、“开始感觉到20天很长,后来则感到20天太短暂”(学员言语)。依我看,在更新教学理念、改进教学行为与方式、开展小课题研究、精读名家名作等方面,我已经给学员之间搭建起了平等交流与专业成长的平台。

     三、耕耘不止,收获不断

有播种就会有收获。学员进工作室学习短短20天,跟岗学习已经结束。但是,作为主持人,我的工作何止20天呢!学员们走后,我还要做考核,做总结,整理他们的学习成果材料,生怕没能够梳理好他们的学习成果和他们的种种进步表现。为了能够全面反映学员们在跟岗期间的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促进学员之间的分享、交流,为了改进和完善工作室的今后培训、培养工作,我对学员们交来的材料,包括:跟岗学习个人总结、同课异构(教案)、观课评课、教学反思、教学案例开发、读书笔记、课题研究、跟岗学习日志等方面约16万多的文字进行梳理,编辑成集,名为《跟岗学习成果选编》,期望学员们以此为港湾,在高中历史课程改革和个人专业成长两方面继续扬帆远航。《跟岗学习成果选编》印发给我的所有学员和所在学校校长、工作室成员、市教育局有关领导、市和省教师继续教育指导中心领导、华南师大教育培训研究院领导各一本,以扩大宣传我工作室和学员的影响力。另外,学员们已经开通了个人博客,地址:

彭碧清http://blog.sina.com.cn/pbq1997黄妙茜http://blog.sina.com.cn/u/1785303511

郑雯http://blog.sina.com.cn/mm2huasheng刘敏http://blog.sina.com.cn/liumin1970

李晓群http://blog.sina.com.cn/lixiaoqun2010巫文潜http://blog.sina.com.cn/wxy4537

茹建中http://blog.sina.com.cn/yujizh梁斌http://blog.sina.com.cn/liangbin2011

林显材http://blog.sina.com.cn/626352870lxc王荣甫http://blog.sina.com.cn/u/1777513421

邹承状http://blog.sina.com.cn/u/1770760695,学员博客里面的内容丰富而精彩、反映他们点点滴滴进步的内容,着实令我充满欢心,其学员彭碧清老师的博客内容特别精彩。

20111月,学员刘敏老师的录象课《王安石变法》参加广东省高中青年教师新课程比赛获第一名;学员邹承状、茹建中评上中学历史高级教师;479日,华南师大举行了2010年省骨干教师的结业论文答辩和评估,我参加了全程的答辩和评估工作。我的11个学员全部结业,其中3个被评为优秀学员,3个学员的论文评为优秀;还有,我和学员茹建中、林显材、巫文潜、王荣甫等5人各写了自己的教学风格文章,参加了“我的教学风格”案例征集活动。

 工作室的辐射引领能力强。我在校内发挥名师的作用,带头参加“党员教学示范岗活动”、“名、特、优教师课堂教学展示活动”、创建示范教研组活动等,开我校的校本历史教研工作新风,我校有六个教研组接受了市教研室组织的专家评审,是全市各个学校最多的学校。同时,我带着自己的教学理念、教改实践经验、对新课程的理解、教学教研管理工作经验,先后应邀到湛江师院、湛江教育学院和开发区、遂溪、廉江、阳江市等地给大学师生和中小学校长、教导主任、教师、教研人员作《走进新课程,做实施新课程的促进派》、《新课程背景下学校教学教学研工作的新思路》、《课堂教学改革和高效课堂建设的实践与探索》和《中小学教师校本研修的实践与思考》等培训课程和专题报告,深受有听课人员的欢迎。2008年,我受湛江市教育局之聘,组建了由湛江市内很有教研经验的特级教师、名教师,骨干教师组成的“湛江市中小学校本研修工作专家小组”,带领专家组成员深入雷州、遂溪、东海、廉江、赤坎等10多所中小学指导开展校本教研、教师培训,组织开展同课异构、听课评课等教研活动,开设湛江市中小学校本研修网和个人博客,方便各校教师广泛交流,有力地推动了湛江市中小学的校本研修工作。我撰写的经验文章《中小学教师校本研修联盟的区域探索》发表后,又应邀在广东教育学会教育管理专业委员会2011年年会上作交流,介绍我市的这一经验,受到与会教授、专家和中小学校长的关注和好评。

                                                    ( 2011527日 )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