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历史 |
庆亲王新府在北京市西城区北部,距紫禁城西华门(故宫西门)约7华里,距紫禁城神武门(故宫北门)约6华里。王府东临松树街,南向定阜街,西携德胜门内大街,北靠延年胡同,成东西长南北窄之长方形格局,面积约38000平方米。今尚存部分建筑,为公有单位使用。360电子地图标有其所在。
第一位庆亲王是乾隆帝十七子爱新觉罗·永璘。永璘与乾隆帝十五子爱新觉罗·颙琰一奶同袍。颙琰继皇帝位并诛灭和珅后,即将永璘看好的和府(现恭王府)西部赐其居住,并在晚年晋封其为庆亲王。由此见,最早的庆亲王府不在今360电子地图所标之定阜街,而在今恭亲王内,即庆亲王老府。庆亲王并非世袭罔替,至其孙奕劻一辈,已递降至辅国将军,丧居王府资格。咸丰元年(1851年)咸丰帝下旨奕劻迁定阜街原大学士琦善府居住。并将庆亲王老府赐恭亲王奕,即现恭王府。
第二位庆亲王是永璘之孙爱新觉罗·奕劻。奕劻虽爵低位下,但善联络朝廷,与慈禧弟桂祥结为亲家。咸丰年间慈禧常与桂祥书信,桂祥文字有限,即请奕劻捉刀。奕劻学问虽鄙,但墨字功力上乘,受到慈禧赏识。光绪十年(1884年)慈禧六十大寿受命管理总理衙门,晋庆郡王。定阜街奕劻将军府遂成王府——庆王新府。光绪二十年(1894年)晋亲王,世袭罔替。由此奕劻成清王朝第十二位铁帽子王,庆亲王新府遂为铁帽子王府。奕劻后清无再封世袭罔替之王,奕劻为清铁帽子王之末王。
庆亲王新府第一位主人并非奕劻,乃道光帝(1820-1850)大学士博尔济吉特·琦善。琦善曾奉旨接林则徐任两广总督,其见英军船坚炮利后,令撤炮台守军,私与英订《穿鼻草约》,割香港,赔六百万元。道光帝以琦善擅割香港为大辱,令革职锁拿,查抄家产,外放军台。收回定阜街府第,闲置,后赐奕劻居住。
第三位庆亲王乃中华民国令给。民国后奕劻与其子载振隐居天津,奕劻1918年病逝。时大总统黎元洪据“优待清室条件”令:“清宗室庆亲王奕劻因病出缺,所遗之爵,······以伊长子载振承袭罔替。”
载振遂成民国时期庆亲王。1925年载振在天津购太监小德张英租界居所,居22年,1947年病逝。由此今日之天津"五大道历史风貌建筑区"内遂有“庆王府”。
另,北京庆王新府西墙外有“梅兰芳纪念馆”,馆为规制四合院,约700余米。梅先生在此度过人生最后十年。四合院乃庆亲王新府一部。
前一篇:醇亲王北府——清王府觅迹(十六)
< 前一篇醇亲王北府——清王府觅迹(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