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湖北省咸宁市桂花镇,有一个聚族而居4个世纪的古村落──刘家桥村,被誉为“楚天民俗第一村”。刘家桥古民居始建于明崇祯3年,是汉高祖刘邦的同父异母小弟彭城王主刘交后裔刘元牙始建。刘家桥4处居民村落建筑总面积35000平方米,共有大小房屋740间,楼道38条,天井54个,建筑风格为明清古庄园建筑雏形,其建筑规模庞大,民风淳朴,古朴秀丽。此外,刘家桥还是历史上远近闻名的书香门户,素有“墨庄世第”之称。据统计,这里在民国前有举人2名,贡生2名,庠生2人,秀才23人,在刘家桥的堂屋上方,随处可见古代各种授匾。近年来,随着保护和开发的有机结合,刘家桥被授予“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湖北旅游名村”等称号。
走前看了上面一段话,对刘家桥村充满了期待。当然知道有旅游名村的称号后,会变成什么样子,但惦记着那座单孔石拱廊桥,惦记着老房子,所以这里依然是我们咸宁之游的重点。
那天离开白沙桥没有几分钟就到了刘家桥村。看着廊桥边建起了很多小饭馆,到处都挂着红灯笼,心里虽有些难过,但因为有思想准备,情绪不是很低落。围着廊桥左拍右拍后,终于向打听到的老房子方向走去。
先是走进了一户人家,一位老人家正在洗碗。从侧门出去,一条小巷出现在眼前。房子特别有感觉,是那种经历了岁月的洗礼又保存完好的感觉,心中窃喜,想着这里还留有一块净土,没有挂上红灯笼。
一条小巷过去,顶头是一家,左右手各一家。只有左手边的院落大门敞开着,那两家大门紧闭。敞开门的大院是个大宅子,门上有牌匾。里面也够大够气派,但少有人气,远不如溪水边老房子热闹。我们在里面拍半天,没有碰到一个人。
出来后,前方左右都没有路可走,只好原路返回。再打听老房子,人家往马路对面指,说是那边还有。穿过了马路,有一大户人家在台阶上,大门上也有牌匾。走进一看还真大,只是不是那种大宅院的感觉,而是相互贯通的小廊连接。好在这里比较有人气,有木匠在干活。
从马路那边过来后,我们又溜达到溪边老屋。有的老屋正在改造,很多家都忙着做饭。司机师傅说这里的饭要比温泉区便宜好多,还好吃,他建议我们在这里吃饭。难怪这里饭馆的生意这么好。
吃完饭,司机师傅带我们穿过城,向城的另一个方向走去,带我们去了汀泗桥镇。
2、刘家桥

3、单孔石拱廊桥

4、溪边人家

5、房子的石窗很独特

6、坐在潺潺流水边吃饭非常惬意

7、没想到溪水上还有竹筏

8、几年前,廊桥边的这座小楼还没有,那场景一定比现在美

9、桥头台阶很宽很旧

10、桥里还有一段台阶

11、桥内场景

12、桥上有一段栏杆向外斜着,下面是长木凳,走累了,人可以坐下来,歇歇靠靠

13、站在桥上望向另一个方向的老房子

14、桥头餐馆的灯笼俗,但很上镜

15、桥边的这棵大树把周边遮挡了,这样大概能看出以前桥的样子

16、从桥头饭馆窗口望向廊桥

17、走进一户人家,有人正在洗碗

18、从上面那户人家的侧门出去,看见了这栋老房子

19、院子大门上的牌匾

20、从院子里望向大门

21、院子里也有牌匾

22、对面人家的门上有毛主席诗词,可惜大门紧闭不能进去

23、小巷顶头那户人家的大门也紧闭着

24、走出小巷,回头望望

25、这一片老房子就这么多

26、马路对面的老房子

27、进去了是这样的

28、走过外面的房子,里面的房子两边各有一个拱形门

29、走过来,再回头看看外面房子的窗户

30、这里的房子有些旧,但生活气息浓

31、正在磨刀的老人

32、一边是青砖房

33、一边房子上有黄泥

34、从房子间的台阶可以看出房子的历史

35、远远地看见房子间有人干活

36、木匠呼

37、这边的房子修得很好

38、又回到了溪边老房子,基本家家都是饭馆

39、在溪边找一张桌子坐下来,听着水车吱吱响

40、看着鸭子在水中嬉戏,吃着美味的农家菜,这一刻真是享受呀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