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受“自然之友”的邀请,非常荣幸的参加了纪录片《梁从诫》首映式。夏日的清华大学荷香阵阵,蒙民伟音乐厅前很多清华毕业生穿着学位服留影。我带着女儿穿行在百年清华,有幸能观看这部震撼人心灵的环保主题的纪录片,非常的激动和感动。对我和孩子来说,这是心灵的洗礼,也是对人生意义的重新思考。

梁从诫 (1932-2010)。认识粱从诫要从他显赫的身世说起,一百年前他的祖父梁启超开启了中国新思想的启蒙,五十年前他的父母梁思成与林徽音为捍卫京城的古建筑而呐喊,而今的梁从诫为中国的环保事业点亮了盏灯,开启了环保的大门。“他是心有不忍为大自然请命的人,他是一根火柴,点燃了很多东西,点燃了大家的环保意识,他所做的是一种牺牲,但带来的是人们和社会的觉醒”。他的身上深深烙印着家族执着追求理想的坚强不屈的性格。梁启超、梁思成、梁从诫祖孙三代都是清华学子,都曾经对中国的历史进程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所以他的首映式选择了在清华大学播放。

纪录片《梁从诫》从他50多岁毅然投身于环保事业说起,谈到了他的家庭,他对环境的认识。最感动人心的是他在滇西北德钦县为一级保护动物滇金丝猴的呐喊,当时只有100多只了,濒临灭绝,他四处奔走呼吁,遏制了森林的砍伐,保护了珍惜物种。他,为保护青藏高原野生动物藏羚羊,联合英国首相布莱尔支持,国际行动打击偷猎行为,还可可西里地区一片宁静的港湾,最后建立了藏羚羊保护区。他,在美丽的呼伦贝尔草原的牧民急需致富,地下埋葬着许多的金矿,多少商人虎视耽耽的时刻,带领专家把脉,为草原人们谋到了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出路-旅游业。

他就是一盏灯火,为民间环保志士点燃了希望和勇气。当我们看到《中国国家地理》的那篇“权威影像见证荒野史诗藏羚羊大迁徙”,当我的目光停留在那些精美的野外拍摄图片,和摄影师一起享受着视觉盛宴,感触天蓝蓝水兰兰的可可西里生命的顽强和藏羚羊隐秘的生活时候,我的内心充满着对生命和大自然的敬畏,更充满了对梁从诫先生的由衷敬意。梁从诫先生,为珍稀动物的未来担忧,为保护藏羚羊牺牲的康巴汉子落泪,同时也积极在政协呼吁保护珍惜物种,他开启了中国环保的大门。

梁从诫先生点燃了珍惜物种保护的希望。许多野生动物的生存正面临着人类的干扰,生存举步为艰,而经济利益的驱动,使珍惜物种竞相成为商品作为掠杀的对象,某条昂贵披肩或者毛领都是用珍稀动物的鲜血换来的,某片森林的砍伐,让野生动物失去家园,人类是多么的残忍啊!而我们女士,也该有保护动物的意识,坚决不买野生的皮毛服饰,让非法分子无利可图。保护它们最好的方式就是建立自然保护区,禁止非法盗,恢复生态平衡,使它们重新繁殖起来。

他,做为热爱自然,热爱环保的人。虽出身于名门贵族家庭,却终身保持着极其朴素的生活方式,78年的生命里程,一直以最简单的方式生活着,一辆旧自行车做为交通工具,洗衣洗菜的水都接着冲厕所,家里就几件简单的家具和必须的生活用品。这个朴实的人,承载着宋朝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患意识,一直在为中国的环保事业摇旗呐喊。当我们心安理得的享受着奢华浪费的生活理念的时候,这部纪录片带给我深刻的反思,提倡简朴简单的生活方式,节约地球的有限资源,为后代提供可持续的发展,环保需要深入我们的思想意识并化为行动!

梁从诫先生让我对生命的源流重新审视。人口的急剧增长,森林的肆意砍伐,沙漠化的日趋严重,地球的臭氧层和温室效应正对人类自身造成伤害,也对动植物的生存环境造成极大的影响,每年很多物种都在灭亡,并且有可能是永远地消失。生命的形式是多样性的,没有了它们,人类该是多么的孤独,也没有了未来和希望。如果我们每个人都像梁从诫先生那样过着简朴的生活方式,做环保的坚强卫士,环境的恶化是可以遏制的,我们该给自己点信心才是!
纪录片《梁从诫》的片尾在母亲林徽音的诗歌情意浓浓朗诵中结束,“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在梁间呢喃,——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四月天!”。首映式后,他的同事兼合作伙伴梁小燕,他的夫人方晶老师更是做了深情的回望。梁从诫先生作为环保的先驱者已经逐渐远去,而中国的环保事业却任重而道远。我做为一个普通公民,需要为环境的保护身体力行做点什么了。隐去了悲伤,是为了我们的心灵与他的环保理念相融合,保护环境,要从娃娃抓起,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片终人散,带着孩子走出清华大学蒙民伟音乐厅,才发觉自己已经泪留满面。
(图片、文字:雨丝飞扬,新浪首发,未经允许不得挪作它用!)
感谢博乐清舞幽梦选稿,感谢↑心随心动′阿蕾将此文推荐到新浪草根名博首页-娱乐栏目。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