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随笔杂谈 |
分类: 艺术赏析 |
宋代著名女词人李清照,出身官宦世家书香门第,做为婉约派的杰出代表人物,横跨北宋和南宋。18岁嫁给同样书香世家的赵明诚,门当户对,共同的爱好,《金石录》是他们夫妇智慧的结晶,对考古有很大的贡献。49岁在颠沛迷离、孤独无依中改嫁张汝舟,几个月后离婚,在悲凉和伤感中度过最后的晚年时光。美好的童年,幸福的婚姻,凄凉的晚年,李清照传奇而曲折坎坷的一生,为她的词涂抹上了斑驳迷离的色彩。
李清照的《词论》追溯了词的源流和演变,并评论了当时有名的词人。李清照认为柳永的是“词语尘下”;晏几道是“缺乏铺陈”;秦观是“专主情致而少故实”;黄庭坚是“故实太多,良玉多瑕,价自减半”;苏轼是“句读不茸之诗”。而这些人在我们眼里都是千年古文化的精英和精髓啊,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多好啊!可是李清照都看不上,说明一代才女的观点也很有局限性和偏颇性。
历史的画卷徐徐展开,少女时代的李清照充满了甜蜜的幸福,温暖而美好的童年记忆,氤氲着欢快轻柔的色调,描绘着质朴动人的田园般诗意。“湖上风来浩渺,秋已暮,红稀香少。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
幸福的婚姻,欢乐的时光在回眸的瞬间定格和沉淀,光影在此刻是静止的,“红藕香残玉覃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相思与离愁就这样极其出色的被勾勒,书写着主人内心连绵的思绪和内在的激情,将角色渲染出浓重的朦胧和感伤的色彩。“人何处?连天芳草,望断归来路。”“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草际鸣蛩,惊落梧桐,正人间天上愁浓。云阶月地,关锁千重。纵浮槎来,浮槎去,不相逢。星桥鹊驾,经年才见,想离情别恨难穷。牵牛织女,莫是离中?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柔和抒情而略带伤感的主题,忧郁的色调和情绪的失落将相思之情迷离之音弹尽,旷远中透露着深情的牵挂,无可奈何的离愁和抹不掉的相思。宁静的夜晚中只有她在轻轻地幽叹,来自生命历程的最柔软的怀念,那些幸福欢快的光影里的趣味对答,是如此的令人流连和回味无穷。
我一直认为《声声慢》这首词是李清照的灵魂之作。三句连用七对叠字手法,浓郁的悲伤和幽暗的色彩运用贯穿整个词,词的各部分又跌宕起伏,组织成一个统一体。主题贯穿着悲哀的哭泣和绝望的呻吟,充满了辛酸和凄楚,突出了凄惨的情绪及其苦闷、伤感和悲凉肃穆,恰如其分地表现了流浪彷徨时心中的呐喊,耳鼓充满了回肠痛苦欲断的哭泣。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李清照的词富有变化和弹性,全落在曲折动荡的一生中,爱情、幸福、伤悲的种种体验,醇美的思念,无奈的轻声叹息,悲伤中难以言喻的孤独、幽怨和怀乡的情调,艰难原始单调和凄凉的生活,抒写着一个由于爱人永不回还而万念俱灰的痛楚心情。幸福就象慢镜头轻轻掠过,优美明澈,充满了温暖和喜悦。然后是明媚春光一去不返,天地苍茫,世界沉寂啥也听不见看不到了。这些词里巧妙地引用了自然界的花草树木,作为情感的主题音乐陪衬,深刻地揭示了人物内心深处的无助和无奈的呐喊,以及悲剧性的命运。暮年的哀伤一丝丝在风中飘荡,漫天的雨丝飘落,蓦然回首,我所了解的凄美的李清照悒郁地离去,消失在历史浓浓的迷雾之中……
熟读李清照的词,感受着她坎坷人生路所体验到的幸福、痛苦、哀愁。她善于捕捉自然界的瞬息变化,用敏锐的触角,睿智的思维,搭建了属于她的那个时代的传奇神话。李清照的词,思想内涵深厚,用语精巧,温婉浑厚,揣摩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准确而精炼,情景交融相映成趣,神思缥缈摇曳生姿,读罢,含蕴不尽……
鸣谢:《中博之家》博客圈将此文推荐到新浪草根名博首页“草根大讲坛”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