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黄石地热(1):西拇指,火山口中的火山口

(2011-10-21 05:02:12)
标签:

美国黄石公园

地质奇观

超级火山

西拇指地热盆地

分类: 旅行笔记

http://s1/middle/62abfb65gafc14d941ae0&690“西拇指间歇泉盆地”(West Thumb Geyser Basin)既不是我们此行造访的第一个热盆地,也不是最精彩的。之所以第一个表达它,只因为它依着黄石湖,景色最美。

http://s14/middle/62abfb65gafc164be986d&690从空中看,它位于黄石湖的西翼,形如拇指(好一个胖拇指!),故名“西拇指”。象不象?不必深究!正如我叫“观”,没什么道理。我喜欢它,就是它了!皆大欢喜。

http://s6/middle/62abfb65gafc167144515&690 (此照片来自官方网站)350平方公里的黄石湖烟波浩渺,是北美大陆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高原湖。它变幻莫测,时而宁静,时而狂暴。清晨的静谧往往被下午的电闪雷鸣、狂风恶浪一扫而空。它蛰伏在地球上最大的活火山口上,危险而美丽。

http://s7/middle/62abfb65gafc16d73e6a6&690我们去的这天早晨,微风和煦,阳光明媚,黄石湖展现宁静优美的一面。

http://s2/middle/62abfb65gafc171fa21e1&690 “西拇指”也最小巧,最容易表达,又妙在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所有主要的地热特征它都具备了。所以不必走很多路,不必气喘吁吁,轻轻松松之中你便把4种主要地热的妙趣都领略了。上图是个大颜料锅(fountain paint pot),说直了就是个热泥锅,台湾人喜欢在里面煮鸡蛋的那种。

 http://s3/middle/62abfb65gafc176093652&690(此照片来自网页)这是比较丑的泥锅(mud pot),所以就不便说它是颜料锅了。

http://s15/middle/62abfb65gafc17b3722ee&690 温泉显然要美丽得多!这个名叫“深渊池”(Abyss pool)的温泉是黄石公园最深的一个(53英尺),站在池边怎么窥探也看不到底!最叫人吃惊的是,1987年它忽然大大的喷发了一次,人们这才认识到它是个潜伏的间歇泉!此后它又一直处于休眠状态,给人一种温情脉脉的假象。

http://s1/middle/62abfb65gafc17fbed2a0&690 在西拇指,Z考我:“说说看有哪4种地热形式”?我张口结舌。不过很快就知道了,除了上面的泥锅(mud pot)和温泉(hot spring),另2种分别是间歇泉(geysers)和火山喷气口(fumaroles)。上图正是个名符其实的间歇泉(名字:big cone geyser),喷口又规范又漂亮,几乎每天喷发,就是没让我们赶上。

 http://s15/middle/62abfb65gafc18494564e&690 这一大一小很受欢迎的是“湖岸间歇泉”(lakeshore geyser),水位低时,它们会露出水面。最受群众欢迎的是它们定时喷发,每隔3060分钟,便表演一次,每次持续10分钟,应该称之为“小忠实泉”。

http://s11/middle/62abfb65gafc18997200a&690当然,西拇指最受爱戴的当数鱼洞(fishing cone)了,鱼洞也是个间歇泉,尽管它已经沉默了好几十年了,不过你站在岸上仍可以看见它咕嘟咕嘟地在冒热水。在整个黄石地热中,它是独一无二的。早期的探险者坐在湖岸上钓鱼,鱼上了钩,不取下,而是直接放在鱼洞的沸泉里煮熟了吃。可惜现在这里,既不许钓鱼,更不许煮鱼了。

http://s13/middle/62abfb65gafc18db75e8c&690 接近沸点的泉水、有毒的硫化物和嗜硫的细菌昼夜不停地流入这湖中,鱼还活得了吗?

http://s6/middle/62abfb65gafc19172b7d5&690 走到哪学到哪!从这块牌子上我们了解到:西拇指是火山口中的火山口!它的湖岸垂直下切,湖底深而陡直,水深比黄石湖其它任何地方都要深得多。只有一次巨大的火山爆发才能解释如此巨大的凹陷,地质学家推算爆发时间是12万年前,所以至今还四处冒烟呢。。。

http://s13/middle/62abfb65gafc194afd77c&690 蓝钟泉(bluebell pool),极像小家碧玉,清秀可爱。

http://s6/middle/62abfb65gafc197704ed5&690(网上借一张照片)有两个蓝钟泉,相互紧挨着,这一个象把汤勺,它周边沉积的白色矿物质和黄色硫化物很引人注目。

http://s15/middle/62abfb65gafc19d9b34ae&690冲浪泉(surging spring)贴着湖边,沸腾的热气反衬出黄石湖的冷静,两种深浅不同的蓝,交相辉映。你相信吗?冲浪泉每分钟向黄石湖倾泻近5000升的热泉。

http://s9/middle/62abfb65gafc1a1127c38&690黑温泉(black spring)是神秘的深蓝色,洁白色的花边令人赞叹。

http://s16/middle/62abfb65gafc1a4c23e6f&690蓝漏斗温泉(blue funnel spring),它的奇异之处是光学效应,产生变位或移动错觉。

http://s9/middle/62abfb65gafc1a88bcf88&690 面湖的山坡上有好多热气腾腾的泉眼和气眼,从地下深处冒出来的热泉顺坡流向黄石湖。

http://s15/middle/62abfb65gafc1ad64212e&690 我们仨在看这个蝌蚪式的迷你小绿泉和它拖长的尾巴(run off)。

http://s5/middle/62abfb65gafc1b13bc2b4&690据说近几十年,西拇指的地热活动有所减少,盆地温度有所下降,所以大量的藻类(algae)和蓝藻细菌(cyanobacteria)得以繁殖。

http://s14/middle/62abfb65g77f9c5330d8d&690 何等惊人而美丽的繁殖!不同的温度下生长不同的细菌,不同的细菌呈现不同的颜色,共同编织出一张五彩缤纷的微生物大地毯(microbial mats)!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