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多种语境对孩子学说话是利是弊?】山西老太教出京韵小宝——谈六旬老人的语言培养方法

(2011-12-10 19:02:01)
标签:

语言培养

方言

育儿

母亲

征文

分类: 主题征文

http://s15/middle/62a560a6tb3bc3bd512de&690

 

我是山西人,老公是北京人。我怀孕7个月的时候,我亲爱的老爸老妈从山西老家来北京照顾我。所以我和我的父母讲山西土话,和老公讲普通话。宝宝出生后就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

山西话一直是中国方言中的异类.身在北方,却保留了古汉语中的入声。著名语言学家李荣提出把“晋语 ”从“北方官话”中独立出来,成为与官话、吴话、粤语等大方言并列的一大方言区。因此我们所操的山西土话既不好懂也不好学。

六旬老太太的担心和执着

身边有好几个朋友的宝宝,2岁多了还不肯开口说话。大家经过缜密分析,都归结于老人带孩子说方言。所以曾经有一段时间我们也非常担心孩子的语言发育。尤其是我的妈妈。她是个要强的老太太。她听人家说我们同学的孩子因为在老家长大,上幼儿园想尿尿,可是山西土话说尿是“niou”,而且习惯说叠音词,老师听不懂,最后小宝宝就尿裤子了。为了这样的尴尬不发生在儿子身上,我的妈妈坚持和儿子说普通话。这确实挺为难她老人家的。六十多岁了又学艺。可是妈妈就是伟大。他硬是坚持了三年多。如今妈妈的普通话标准多了。她比我的父亲表现出了更强的生活适应性和语言天赋。而且把她的毕生所积累的说学逗唱全教给我的儿子。从儿子呱呱坠地开始,妈妈的嘴就再也没停过。不是顺口溜,就是革命歌曲。一个接着一个。算一算妈妈给儿子念过的儿歌有三百多首,唱会的歌有十几首。

儿子候鸟式的语言生活

由于工作的缘故,我不能自己带孩子。由于父母思念故土的缘故,我的儿子从一出生就开始了他候鸟式的生活方式。每年春暖花开,父母就带着儿子回山西老家度夏;一入秋就回北京过冬。寒来暑往,三个春夏秋冬。练就了儿子很强的身体适应性,同时也培养了儿子的语言能力。他不仅能听得懂我们说的山西土话,而且也能说标准的普通话。甚至有的时候,他还会搞怪地说几句山西话,逗得打击捧腹大笑。比如说,我们山西话说“鞋”是“hai”,儿子就故意说“hai”,让姥姥纠正。他自己哈哈坏笑。而且儿子在老家过得很得意,京腔京韵的。村子里的人跟他讲土话,他和别人讲普通话。他还理直气壮地指着仅比他大两岁的小哥哥说:“你说的是土话,我说的是普通话。”很牛气的样子。

故事书教出好口才

从儿子出生到现在,我们给他营造了一个书香四溢的环境。从儿歌开始刺激儿子的听觉和语言兴趣,再到故事书,培养孩子在特定语境中运用语言的能力以及情商和审美。比如《阿波林的小故事》、《巴巴爸爸》、《世界上最好的爸爸》、《斯凯瑞金系列图书》、《幼儿文学科学绘本》等,大大小小、长长短短算下来近百本。有时一本书要讲几十遍,儿子还不厌其烦。说实在的,大人都要讲吐了。但是为了孩子,我们家人达成默契。当他需要的时候,我们每个人都给他讲一遍。因为我的父亲的眼睛不太好,他也不擅长绘声绘色讲故事。所以轮到我父亲的时候,他只需指着书上的图说:“这是什么呀?”儿子就能把故事讲出来。这样反反复复,孩子会讲很多故事了。甚至经常出口成章,让大人瞠目结舌。比如前天我妈妈炒了一道宫保鸡丁,儿子说:“姥姥,这个味道跟饭店的一样好。”惹得姥姥心花怒放。还有今天上完英语课,从教室里走出来,儿子冲着我说:“妈妈,今天可真开心呀!”老师和在场的妈妈们都赏心悦目。

六旬老太的语言培养心得

前天看书学了一句话——孩子是用来帮助大人成长的。自从有了宝宝,我从妈妈那里学习了许多育儿心得。总结一下,就语言能力培养来说,有以下几点:

1、心恒嘴勤。妈妈的经典语录是:“要想教出聪明伶俐小宝贝,爹妈的嘴就要勤。”从孩子一出生就要开始多给小宝贝些语言刺激。声音要舒缓,语言要亲切,表情要夸张。要让小宝贝从视觉、听觉上感受语言的魅力。从而有一个潜移默化的学习过程。而且,小孩子学习语言要反复的刺激,一首儿歌从初读到会读,需要经过十几次甚至几十次的重读。家长要有足够的耐心。

2、遵循规律。小宝贝学说话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日日夜夜循序渐进的结果。因此,培养孩子的语言能力要遵循由易到难的规律。比如刚出生的小宝贝,最好是节奏感较强的儿歌。等建立一定基础后,可以开始短小的、与小孩生活息息相关的故事,到3岁左右即可开始给小孩子读长一些的幼儿文学故事。他们会顺其自然地领会和接受故事所表达的内涵和所蕴含的道理。甚至会在生活中不经意地运用。

3、学以致用。说到培养孩子,家长首先要善于当配角,要给宝宝搭台子,擅长用反问句。比如:宝贝,今天你的心情怎么样?你觉得这衣服漂亮吗?多给孩子创造表达的机会。其次要给予及时表扬。当宝宝用了个新词语,家长要善于观察及时表扬,让宝贝体验到说话的快乐,爱上表达,爱上说话,并能准确地表达。

                                          谨以此文献给我的母亲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