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11/middle/62a1a24cta658f511e06a&690
参加博友的活动,有幸得到一本书《别以为你懂孩子的心》,书名当时就深深的吸引了我,虽然我参与读书的条件不是太突出,但是在博友睿达爸爸和喆妈的关心下,我如愿以偿的得到了这次机会。
收到书的时候,我正在准备着一场几天后就要进行的考试,都说临阵磨枪,不快也光,那几天,除了学习就是学习,没有其它的选择,我报名参加考试就必须硬着头皮要上,因此我的读后感可能成了最后一名提交的,先表示一下我深深的歉意!
周日下午考试结束,没有来得及休息,周一中午,我就坐上了去江西的火车出发去井冈山参加红色教育,我简单收拾了几件衣物,当然最重要的是要带上这本书,我一共是用了近三天三夜的空闲时间,在火车卧铺上、在高速公路上、在宾馆休息的时间,我仔仔细细的看完了全书,经历了一场心灵的震撼,让我这几天过得充实而开心。
《别以为你懂孩子的心》这本书是一个园长妈妈17年幼教前沿工作经历引入240个家庭亲子教育案例,一共讲述了八章内容,教育每个为人父母者都要做有智慧的、懂得教育的、真正关心爱护孩子的父母。我一边看书一边也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中,对照着书中所述的案例,我一直在思索自己育儿过程中的优与劣和得与失,继而有了一些许的遗憾:如果我早些看到这本书,是不是我的孩子会在有些方面发展得更好?不过还好,六岁以前对孩子的教育都不算晚,在自己没做好的方面及时纠正,我们也可以给孩子最好最关键的亲子教育,让孩子开心自在的成长。
最有同感的一篇::“不放手”是源于我们内心的恐惧。
作者写的内容几乎就是我的真实写照,我也是一个内心深处充满恐惧的妈妈,我怀孕初期也是经历了先兆流产,当时因为不知道自己已经怀孕,跟着单位出去旅游爬山,我是少数几位登上山顶者之一,回来后精神十足,又跟着老公跑去打羽毛球,结果因为劳累引发了先兆流产,也是在家休息保胎,这场惊吓让我开始了焦虑,后来在怀孕中晚期,又经历了父亲的重病,巨大的压力下让我的孕期再也保持不了平和的心情,过度的焦虑紧张担忧等等从生了鹤鹤后愈来愈明显。我担心孩子发育迟缓我担心孩子生病我担心孩子被同龄孩子欺负,这样的结果是孩子每次生病,我也要跟着生次病,我每天都处在紧张状态,带着鹤鹤在外面玩耍,很多同龄孩子的家长都是远远的看着没危险就该干什么就干什么,我却是一直要跟着走、跑,一边还不停的提醒着“慢点”“别慌”等等。有时候,我也觉得自己是过于紧张了,经常提醒自己要放松一些平和一些,但是真正做起来的时候,又是该怎么样就怎么样。作者在书里描述的一些情景和我的几乎一模一样,但是她抓住了解决问题的关键,先找着问题的根源,从调整心态入手,去慢慢改变自己,她善于总结,在每一次感觉自己开始焦虑的时候,用记日记的方式缓解自己的情绪,另外主动去了解一些关于儿童疾病和护理方面的知识,作者在育儿方面花费了大量的心血和精力,而且不急不躁,出现问题及时总结,所以在育儿路上做得很成功。
最庆幸的一篇:断奶是孩子人生的第一个转折点。
作者讲了强行断奶给孩子带来的伤痛,同时也讲述了自己断奶的经历,我感到非常庆幸,因为虽然我没有懂得太多的理论,但是在给孩子断奶方面我做了一次成功的妈妈。我给鹤鹤断奶的过程基本上和作者描述的相似,第一步,让孩子接受奶粉;第二步,逐渐减少哺乳次数;第三步,给足孩子情感上的需求和心理上的抚慰;第四步,断奶成功。我仅仅是用了不到一周就成功的给孩子断了奶。这个过程中,做母亲的一定要坚持,断奶一定要彻底。从孩子出生开始,我就做好了打算,再苦再累,孩子也要尽量跟着我,月子里我腿疼也坚持给孩子喂奶抱孩子带孩子睡觉,虽然我不是全职妈妈,但是上班之外的时间我几乎是一直跟孩子在一起,所以孩子情感上的需求和心理上的抚慰我觉得还是足够的,即使是断奶,我也是和孩子一起经历,断奶的那段时间,第一天半夜里鹤鹤醒了有点哭闹,老公先起来抱着她哄,后来哄不住,我决定自己抱着她睡,孩子经历这种断奶过程实际上是内心缺乏安全感的一种表现,我抱着她后,她虽然还想吃奶,但是仅仅抱着就让她心理好受了许多,我硬起心肠不让她吃,给她唱歌抱着晃悠着,她也得到了心理的满足慢慢就睡着了,第二天再往后,她晚上哭了我就抱她一会安慰安慰,很顺利的断奶成功了。
最受教育的一篇:孩子吃饭咋就这么难?
鹤鹤吃饭一直不是很好,虽然基本上不挑食,但是吃饭习惯不是很好,现在三岁多了,食欲很一般,饭量也不大,跟作者在书中描述的一个例子很相似,鹤鹤吃饭一般是前半碗自己吃,吃一半就不感兴趣了,溜下餐椅,跑去玩,我们也是一样的反应:如果喂,这碗饭吃得时间有点长,但是能吃完,如果不喂,怎么都喊不回来。这种情况可能也是鹤鹤一岁多学吃饭的时候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我和老公上班,鹤鹤的奶奶喂她吃饭,她吃着玩着,奶奶就找着机会一会儿塞一口,后来吃着吃着跑了,奶奶就追着喂着,有几次竟然端着小碗要跑到院子里才肯吃,我和老公是坚决不同意这种喂法,可是我们不在身边的时候,鹤鹤的奶奶只管这种喂法,因为这个吃饭习惯问题,我在鹤鹤一岁多时就坚持中午也接她回自己家吃饭,可是这个习惯一直没有养成太好,等到上幼儿园以后慢慢好了点,但是有时候觉得她吃得太少,我们又会忍不住要去喂着多吃几口,以至于孩子一直食欲不是特别好。书里讲的一些做法,其实我们好象也做过,但是贵在坚持,我们每次见到孩子饿了就觉得孩子受了委屈,就忘了自己说过的话,去给孩子加餐或买零食,久而久之,孩子就对大人的话无所谓了,更别提好习惯的养成了。其实从现在做起仍然会有效果,仅孩子培养习惯这个方面,我觉得首先父母以身作则很重要,随时给孩子一个榜样,让父母在孩子的眼里是一个讲原则讲信用的人,孩子自然而然也会讲原则讲信用;其次,父母一定要控制住自己,对孩子都要一致要求,千万不能各说各的,该坚持的时候必须要坚持,刚开始孩子可能会哭闹会发脾气,但是父母只要经受住考验,孩子良好的习惯也就自然形成了。
掩卷而思:一本好书让人受益终生,我也看过一些育儿方面的书籍,却都没有这本书让我产生这种深刻的共鸣。如同作者书中所说:心态对行为的影响真是太大了,难怪很多妈妈都说道理她们都懂,就是执行起来难!作者在幼儿园工作的时候,因为那时没有做过妈妈,无法了解为人父母的感受,面对家长们的困惑,更多的是从教育者的角度来思考,难怪无法引起家长们的共鸣,颇有些“站着说话不腰疼的”的味道。作者从养育自己孩子的实践入手,讲了很多我们生活中经常遇到的一些现象,我觉得看起来很亲切,很平实,有一些是我平时注意到的,有一些是不经意间的,看到了作者的分析,我才想得到,其实有时候我们无意间的一些话或是一些行为可能已经伤害了孩子的心,再纵观孩子有时候一些我们大人不能理解的行为,我似乎有了一些了解了。
有了孩子以后,我们升级成了父母,我们在小心翼翼的呵护着我们的宝贝快快成长,我们以为我们有爱就会有一切,我们以为我们有爱就会让孩子生活的很幸福,我们完全是从自己的角度去关爱孩子,却从来没有去了解过孩子的心在想着什么,我也曾经以为蹲下来跟孩子一样的高度就可以看到孩子眼中的世界,以为经常给孩子说我爱你就可以弥补对孩子乱发脾气的过错,以为经常呵斥孩子就可以让孩子养成好的生活习惯,以为经常带着孩子出去玩就可以教她认识生活......我也发现我错了,所有的一切只不过是自以为是,孩子在想象力自由发挥的时间却被我任意涂写,孩子在天真无邪的年纪却被迫懂得察言观色,孩子在极具创造力的年龄却没有自由宽松的环境,等等等等,哪个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孩子生活幸福?可是因为我们不懂孩子的心,只是想当然的把孩子培养成自己的理想版本,因此孩子的天性在我们给予的压力下一点点被塑造被改变。
要想当一个懂教育又会教育的家长,懂孩子是开始;要想让孩子自由健康快乐的成长,懂孩子是开始;我们可能原来没有去读孩子的心,但是从今天开始仍然不晚,为了孩子,我们都要试着去了解孩子的心,如同本书作者所言:请给孩子一个自由宽松的现在,许孩子一个幸福圆满的未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