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旅游景点诗文(二)

标签:
云南景点诗文旅游 |
分类: 汉语言文学知识 |
云南省旅游景点诗文(二)
杨慎
一水抱城西,烟霭有无,拄杖僧归苍茫外;
群峰朝阁下,雨晴浓淡,倚栏人在画图中。
【注释】①一水:滇池,在昆明城西,紧畔西山麓。②抱:这里是环绕的意思。③烟霭(āi):云气。唐德宗《重阳日即事》诗:“令节晓澄霁,四郊烟霭空。”④柱杖僧:指老年僧人。⑤苍茫:云雾迷茫的样子。⑥群峰:指昆明四周的山峰。⑦朝:朝拜,这里是拟人化的用法,形容群峰宛如拥来的情态。⑧雨晴浓淡:这里指山中烟雾云气的变化,雨天云雾浓,晴天云雾淡。
【简析】此联描绘华亭寺周围滇池西山美景,用秀美清丽而富于色彩感的词语,写出了山寺的环境、气氛、情调,苍茫的池水,缕缕的烟霭,青翠的群峰,柱杖僧,倚栏人,有静有动形象鲜明,上下联俨如两幅工笔山水画。
洱海联
赵藩
昆明池当属斯,仿凿习楼船,汉帝雄心驰域外;
浩然阁已无在,搜遗补碑碣,唐人高咏表楹端。
【题解】浩然阁,建在洱海西岸才村洱水神祠(龙王庙)前,始建于唐代。因年久阁废。明嘉靖十七年(公元1538年)大理知府杨仲绶重建。此阁四面环水,西面架桥通陆,四周护有大理石栏杆,阁东面海中建有龙门牌坊一座,与洱海东面的天镜阁遥相呼应。浩然阁后来倒塌,清光绪年间,江西临川人李瑞清集资复建,更名“丰乐亭”,并撰一联:“民乐丰年,极哀牢而上,亿万人耕凿雍熙,秋色西来天地阔;背山面海,自元代以还,六百载沧桑兴废,浮云日变古今新。”清末民初,赵藩与地方贤达到丰乐亭游赏,即兴作此联。后来洱海水位下降,丰乐亭四周已成陆地,因年久失修,于1984年全部损毁。
【注释】①昆明池当属斯:即昆明池应该是这里,元人将滇池作昆明池,作者经考证,认为汉武帝所指应为洱海。②仿凿习楼船:指汉武帝遣使从西南通西域,为该地区的少数民族所阻,于长安仿凿昆明池,建造楼船以“习水为战”
【简析】此联要旨在于借用洱海而述史,不仅引用与洱海相关的历史遗事,而且还对其中的谬误进行考证给人以正确的知识。这类包含较深历史文化知识的联语,当属难度较大的上乘之作。
蝴蝶泉联
彭祜
蝴蝶舞翩跹,为万紫千红飞去飞来,前生疑似庄周化;
青山留胜迹,有层峦叠嶂宜晴宜雨,此地重吟道韫诗。
【题解】蝴蝶泉位于云南大理旧城北20公里苍山的云弄峰麓。泉池约50平方米,砌以大理石护栏,有郭沫若所书“蝴蝶泉”石匾。池周林木秀拔,有一古双香树,横卧泉面而过,其花似蝶,花香四溢,招引无数蝴蝶在泉边飞舞。徐霞客游记曾描述说:“泉上大树,当四月初即发,花如蛱蝶,须翅栩然,与生蝶无异。又有真蝶千万,连鬚勾足,自树巅倒悬而下,及于泉面,缤纷络绎,五色焕然。游人俱从此月群而观之,过五月乃已。”现辟为公园,建有蝴蝶博物馆。
【注释】①翩跹:飘逸飞翔的样子。②
丽江玉泉公园得月楼联
郭沫若
龙潭倒映十三峰,潜龙在天,飞龙在地;
玉水纵横半里许,墨玉为体,苍玉为神。
【题解】玉泉公园俗称"黑龙潭",又名"玉水龙潭"、"象山灵泉"。位于丽江县城北部象山脚下,水源从山麓古老的栗树丛下岩石间奔涌而出,流淌汇集成潭,水质清纯甘美,晶莹碧绿,犹如一块美玉,清代乾隆皇帝曾御笔亲题“玉泉龙神”封号。故名“玉泉”。已辟为城区公园,是丽江著名的风景区之一。得月楼是玉泉公园的中心建筑,位于潭中央,有桥相连,桥头岸边为一戏楼。得月楼系60年代重建,为三重檐,造型舒展优美,角檐如翼,翩翩欲飞。
【注释】①十三峰:玉龙雪山主峰有十三峰,在得月楼可见其倒影。
【简析】在得月楼眺望玉龙雪山,雪山在黑龙潭中的倒影美不胜收,此联援引化用《易》中的词语,给得月楼的景观增添了更加神奇迷人的情韵。
滇南游记
-----青溪三潭记
李元阳
【题解】清溪是指位于苍山主峰马龙峰和其南部圣应峰之间的“清碧溪”,是苍山的一个著名景观。那里自上而下有三潭清澈、甘冽的泉水,称为“水叠三潭”。属点苍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及国家自然保护区的重点组成部分。
【注释】①正德庚辰:明神宗朱厚照正德十五年(1520);嘉靖辛丑:明世宗朱厚熜嘉靖二十年(1541)。②郡守:大理知府。邛崃祠部:邛崃为县名,祠部为礼部司官的一般称呼。③丙辰:明世宗嘉靖三十五年(1556)。④贰守:大理府副长官。⑤错如霞绮:像用金银装饰彩霞纹的罗绮一般。⑥渐靡成渠:细细的溪水逐渐汇成水渠。⑦蹑:放轻脚步走。⑧狎易:指游人近水玩赏。⑨叵测:不可测,有危险。⑩縠纹璧影:指水面如绉纱的波纹和水底月亮像璧玉的圆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