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论证报告(本文转自深圳学前教育网)
(2012-01-12 22:50:42)
标签:
杂谈 |
课题论证报告 龙岗区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 |
发表日期:2011/05/06 |
一、
科教师专业化等。目前,教师专业化已经成了世界各国的共识,国际组织和各国政府纷纷在理论上、政策上和法律上确立教师职业的专业性,希望能够通过教师教育改革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教师队伍的专业素质。正如斯帕克斯(Sparks)和赫希(Hirsh)( 1997 )所言,“如果要为学生在日益复杂的世界中做好生活上的准备,学校成员的专业发展以及组织的重要变革都是必要的,教师专业发展在所有教育改革策略中居于中心地位—没有它,改革策略就仅仅只是理想而不能变成现实”。[1]所以,教师专业发展的最终目的是学生成长。
教师的专业发展可以说是刻不容缓。
二、
(一)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概念
目前国内外学者们根据自己不同的学科角度对教师专业发展进行研究,研究的角度主要有哲学、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文化学、生态学、复杂系统科学和管理学等八个。在教师专业发展的概念上,不同学者对于教师专业发展的概念有着不同的理解。哈格里夫斯(Hargreaves)和富拉恩(Fullan) (1992)指出,教师发展可以从知识与技能的发展、自我理解和生态改变三个方而来理解。[2]哈格里夫斯(1995)认为,教师专业发展应包括知识、技能等技术性维度,还应考虑道德、政治和情感维度。[3]戴(Day) (1999)综合众多学者的观点提出一个颇具包容性的界定:教师专业发展包涵所有自然的学习经验和有意识组织的各种活动,这些经验和活动直接或者间接地让个体、团体或学校得益,进而提高课堂的教育质量。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过程。[4]在国内,卢乃桂和钟亚妮(2006)认为,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不断成长、不断接受新知识、提高专业能力的过程。它包含教师在生涯过程中提升其工作的所有活动。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通过不断的学习、反思和探究来拓宽其专业内涵、提高专业水平,从而达到专业成熟的境界。教师专业发展不仅包括教师个体生涯中知识、技能的获得与情感的发展,还涉及与学校、社会等更广阔情境的道德与政治因素。[5]阮成武(2005)认为,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主体(个体和群体)在必要的外部环境、教育和体制的保障和促进下,通过自身的学习和实践活动,不断实现教师主体专业结构改组、更新、提高和完善的历时过程。教师专业发展是基于教师职业作为一种专业、教师个体作为专业人员这一基本前提之下的,其发展目标、内涵、机制和实现方式都是以“专业”为价值取向和标准的。[6]
(二)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因素
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十分复杂,格伦迪和鲁宾逊(2004)提出:教师专业发展有两个推动力:一是来自系统的推动力,包括学校和社会等因素的影响;二是个体自身的推动力,受到教师生涯发展阶段和生活经验的影响。[10]舒尔曼( shulman)等(2004)提出教师发展和学习的特征包括愿景、动机、理解、实践和反思,教师学习应该致力于认知、性向、动机、表现和反思这五个范畴的发展;另一方面,诸多研究考虑教师所处的工作情境,注重构建教师学习社群和网络,以此为教师发展提供支持性的环境。[11]凯尔克特曼(2004)提出教师专业发展的时间情境由教师个人生活经历和教学生涯构成。教师在某一时段的学习有其先前的经历,也有对未来的期望。过去、当下和未来构成了教师的工作时间。[12]在国内,申继亮和姚计海(2004)认为,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教师专业发展受其职业承诺、知识结构和专业发展自主性影响。
综上所述,在目前的研究中,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可以归纳为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主观因素包括教师的教学生涯发展阶段和生活经历、教师发展和学习的特征、教师对未来的期望,教师对自身职业的承诺、观念等;客观方面包括学校的制度、教师工作情境、教师学习社群和社会、家庭环境等。对于“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因素”研究,目前的资料比较少。吴荔红(2005)认为,幼儿教师成就动机是专业成长的内部核心因素,幼儿园有效的管理是专业成长的外部核心因素。[16]陈金菊(2006)认为影响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有五个:观念和认识、幼儿园教师的社会地位、专业自主权、理论研究和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制度。[17]郭海燕(2006)认为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因素有校内因素、校外因素和教师自身因素。[18]冯江英(2006)认为,幼儿教师个人因素对专业发展有影响,其中个人因素包括:教师职业满意度和认同感、专业成长的动机、需要和自我发展意识。[19]
结合以上研究,本研究主要从幼儿教师职业观念、职业行为及职业满意度和需求三方面来调查影响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观因素,从幼儿教师培训情况、幼儿园评价制度和教研激励制度三个方面来调查影响幼儿教师职业发展的客观因素。
三、课题研究目标、内容、对象、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和创新之处
(一)研究目标
本研究试图从幼儿教师的职业观念、职业行为、职业满意度和需求、幼儿教师培训情况、幼儿园评价制度和幼儿园的教研激励制度六方面考察深圳市龙岗区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且考察幼儿教师基本情况与专业发展情况的相关关系;希望能够了解深圳市龙岗区幼儿教师的个人基本情况、幼儿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相关制度、教师培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相关措施及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现状,并寻找各因素的相关关系,为幼儿园及相关部门组织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工作提供参考。
(二)研究内容
本研究主要进行以下研究:
1. 通过文献分析,明确教师专业、幼儿教师专业等相关概念。
2. 分析比较国内外有关幼儿教师专业的理论,为本研究提出理论基础。
3. 根据已有理论确定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可操作性定义,并根据此定义编制《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现状调查问卷》。
4. 通过对问卷调查结果及访谈结果作深入的分析,在此基础上总结深圳龙岗区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5. 通过实证调查及访谈研究,提出拟解决龙岗区幼儿教师专业发展问题的对策。
(三)研究对象
幼儿教师及幼儿园相关管理人员。
(四)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 通过对幼儿教师专业的内容、发展的状况、影响的因素等进行研究,从而分析出本区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特点、存在的问题。
2. 根据对幼儿园管理人员及相关业务培训部门的访谈结果,分析本区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特有的影响因素。
3. 提出适合本区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与对策。
(五)创新之处
1. 本课题研究的创新之处在于,从幼儿教师专业发展培训者的角度来看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状况,反思幼儿教师专业发展培训的得与失,为各类教师培训中心提供可靠的依据。
2.本课题将设置子课题,力求通过引导有积极性的幼儿园做科研课题,用科研带动教研,更加有力的促进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
四、实施步骤方法与组织分工
(一)研究方法
本课题在系统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具体采用文献法、调查法、访谈法、观察法等方法,开展对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现状的研究。
1、文献分析法:通过对已有的研究成果的大量查阅整理,了解当前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现状以及取得的成果,寻找理论依据,形成该课题的理论框架。
2、问卷调查法:根据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活动形式等设计问卷,进行问卷调查,反映客观事实,分析现状并进行统计分析。
3、访谈法:在本课题组工作的龙岗区找典型幼儿园、部分园长、幼儿教师进行谈话,进一步了解情况和收集资料。
4、观察法:课题组在研究期间,将有选择性的录制一些幼儿教师的日常课例,通过观察老师的日常上课情况来分析幼儿老师们的专业发展情况。
(二)问卷设计
问卷根据理论基础从职业观念、职业行为、职业满意度和需求、幼儿教师培训情况、幼儿园评价制度和幼儿园的教研激励制度六方面的内容,自编《龙岗区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现状调查问卷》。问卷分基本情况、单选内容和多选内容并排序三个部分。
(三)访谈设计
访谈提纲涉及研究基本问题。
(四)研究步骤及进度
本研究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前期研究阶段(2009年4月—2009年6月)
一、本阶段主要任务:
1、明确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形成开题报告。
二、本阶段任务工作流程及要求:
1.提出问题并对关键概念进行界定
研究小组利用CNKI、维普等数据库,搜集国内外硕博士论文、期刊、杂志等相关文献与研究报告,写出文献综述。小组成员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整理出本研究的理论依据、研究目的,提出待解答的问题;对“教师专业”、“幼儿教师专业”等核心概念进行界定;预设研究的成果,以提高研究的目的性和资料收集的指向性。
2.生成开题报告。综合上述工作的结果,形成本研究的开题报告,邀请专家对开题报告进行可行性论证。
3. 建立本研究文献库及原始资料库。
●本阶段要收集的资料:研究组的研究文献原文及文献研究记录表;研究组的研究方案。
一、本阶段主要任务:
1.设计调查问卷并进行论证。
2.充实本研究文献库及原始资料库。
二、本阶段任务工作流程及要求:
1、初步编制问卷
研究者在确定了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现状调查问卷的理论维度的基础上,通过查阅文献、反思自己专业发展的经验、通过半结构访谈、深度访谈等形式,分析收集各幼儿园相关管理人员的意见,分析、筛选、归纳及再设计,初步编制成测查问卷。测查问卷应包括测查维度及每个维度相应的测查项目。
2、修订问卷
(1)研究组将自己编制的问卷分发给5—10个幼儿教师,以他们为被试,并征求其意见,对所分解的维度的合理性、用词的适当性、每个项目的明确性和内容的相关性、可读性、格式与编排进行评估,综合他们的意见后,对维度及项目进行初步修订。
(2)将初步修订的问卷分发给专家组成员,征求其意见,对所分解的维度的合理性、用词的适当性、每个项目的明确性和内容的相关性、可读性、格式与编排进行评估,综合他们的意见后,对维度及项目进行再次修订。
3、预试与再修订
(1)在正式施测前,随机选取我区不同类型幼儿园的幼儿教师25名做小样本,进行预试。
(2)并对小样本数据进行因素分析,形成数据分析报告,并根据数据分析报告重新调整题目,编排、确定量表的结构。
4、形成问卷
●本阶段所要收集的资料:1.研究组编制问卷的参考文献;2、研究组编制问卷方法的详细说明,包括理论依据、采用的维度等; 3. 研究组的半结构访谈提纲及记录等;4.其它能说明课题组研究过程及进展的文字记录。
第三阶段:问卷调查阶段(2009年10月——2009年12月)
一、本阶段的主要任务:
制定详细的实施方案;按步实施方案操作和实施;及时做好调查过程中的监测和反馈工作,根据相关意见作课题内容调整和补充等。
二、本阶段任务工作流程及要求:
1、选取样本量:课题组召开会议,讨论样本量,采取分层分类整园随机抽取样本的办法。抽取省一级幼儿园2所,市一级幼儿园2所,区一级幼儿园2所,没有等级即普通幼儿园2所。其中8所幼儿园中3所公办,5所民办。
2、正式施测:课题组分三组同时进行测试,问卷当天回收。
3、回收统计:各组将问卷回收并编码,输入电脑,课题组对问卷进行分析,撰写出调查问卷的结果。
●本阶段所要收集的资料:1、整理样本量选取的详细报告;2、收集并整理会议记录;3、整理收集编码后的问卷;4、整理访谈记录;5、收集课题组撰写的问卷分析报告;
第四阶段:成果形成阶段(2010年1月——2010年3月)
一、本阶段的主要任务:
撰写研究报告,汇编课题开发成果;做好进一步研究和发展工作。
二、本阶段任务工作流程及要求:
1、撰写研究报告:开会讨论后,撰写研究报告。
2、对策研究:根据问卷调查及访谈的结果分析,形成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对策研究。
3、展示成果:课题组展示在这次研究中所获得的成果,为以后的研究提供典范。
4、总结阶段:课题组成员思考整个研过程中的得与失,形成反思性总结。
●本阶段所要收集的资料:1、整理课题组的所有会议记录、阶段成果形成档案资料;2、将所有用过的问卷资料和访谈资料装订成册;3、收集并整理课题组成员的反思性总结,装订成册;
第五阶段:后续研究阶段(2010年4月——2010年12月)
一、本阶段的主要任务:
在本课题解题后,将针对本研究提出的提高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对策研究分类进行实验研究。
二、本阶段任务工作流程及要求:
1. 根据研究报告幼儿教师分为新教师、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三类,再根据每类人员的展业发展情况制定出相应的对策;
2. 将在我区展开三个子课题的研究,根据各幼儿园的研究特长和兴趣,开展子课题的实验研究;
3. 由区教师进修学校组织人员对各课题组成员进行科研方法的培训与指导,引领每个课题组做实验研究。
本阶段所要收集的资料:1. 收集每次召开的会议记录;2. 收集并整理每个课题组的具体资料;3. 收集科研方法培训的各种资料;
(五)组织分工
课题组成员及分工:
姓名 |
单位 |
职务 |
分工 |
备注 |
张静 |
区教师进修学校 |
学前研修室主任 |
项目总策划、管理、研究、协调 |
|
单欣欣 |
区教师进修学校 |
研修员 |
主要研究、具体操作 |
|
谢小玉 |
区教师进修学校 |
研修员 |
协助管理、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