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宏观 |
看完这些照片,在城里工作的朋友们有什么样的感想?农村的砖瓦房,第一次大规模修建应该是90年代中期,当时正是投资过热通胀严重的时期。第二次大规模修建应该是08年金融危机以后,过去5年来农村是有受益金融危机的,与出口型的东南沿海反差强烈,在东南沿海打工的朋友,春节回家有没有类似的感受?
我简单估算了一下,目前农村的典型住宅(中农),建筑面积大约为300平米,连装修重置成本30-50万元,这些房子有不少是长期无人居住的空房,有人住的房子除春节外绝大部分时间平均也只有一二个人,一般是老人。农村上学的小孩现在不多,幼儿园都要走一公里路,小学得二三公里,高中早已并校,中小学并校就不用说了。
我估计内地的县市,至少一半以上的GDP来源于房地产及相关产业。目前,中国已建成的城镇住宅约为250亿平方米(去年的统计数据为234亿平),地产商手中已经完成招拍挂的储备和在建土地的建筑面积应该在100亿平米以上(我曾随机抽取了10家上市地产商数据,显示其在建待建的土地约为当年销售量的10倍左右),加上保障房、集资房之类的非商品住宅,城镇已建在建待建的住宅应该在400亿平米左右。而农村已建在建的住宅可能高达300亿平米(去年的统计数据为已建238亿平),即平均每个中国人约有50平米的住宅,略低于美国,远高于欧洲和日韩等发达国家。中国的房地产、城镇化以及新农村建设,还有多大的发展空间?
由于不少人对我的平均数计算有异议,我补充如下:
城镇住宅400亿平(含在建待建),按80%的高城镇化率算,人均也有30多平,三口之家100平,达到英法国家水平,比日韩香港高不少。农村的那300亿平人均一百多平米,估计是世界第一。按目前农村的实际常住人口算,中国其实已经达到发达国家的城镇化率水平。
以前我也觉着城镇化或土地私有化对经济增长是步好棋,现在我感觉腾挪空间可能不大,因为农村的住宅加上耕地自留地及山林,户均价值至少100万,普通的城镇人也是买不起的,政府更加补偿不了。而富人不可能大规模购买做大地主,因为大家都知道这些财产不象欧美澳有安全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