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细胞间信息传递

(2009-10-23 10:24:29)
标签:

教育

细胞之间的信息传递存在复杂的网络通路,这其中既有局部化学介质、神经递质和激素的化学传递方式,又有协调心肌细胞同步收缩的电传递方式,还保留着原始细胞间隙连结的直接通路。在这些传递方式中,最重要的是化学传导方式。细胞之间进行信息传递的化学物质称为信息分子或信使。根据细胞信息分子的来源方式,可分为直接信息传递和间接信息传递两大类。

一、直接信息传递

 直接信息传递 (direct  communication)是指信息分子通过相邻细胞间的连接通道从一个细胞进入另一细胞的信息传递。我们把细胞之间的这种结构称为裂隙连结(gap junction)

关于缝隙连结

    二、间接信息传递

    间接信息传递(indirect communication)是指细胞产生的信息分子分泌到细胞外,经扩散或血液运送到靶细胞(target cell),信息分子与靶细胞受体结合,并通过一定机制将信息传递到细胞内部,从而靶细胞做出相应的反应。

2节  信息分子与受体

一、 细胞间信息分子

凡是由细胞分泌的起调节靶细胞生命活动的化学物质统称为细胞间信息分子。目前已知有:蛋白质和肽类(如生长因子、细胞因子、胰岛素等),氨基酸及其衍生物,类固醇激素,脂肪衍生物,NO等。

二、 细胞内信息分子

在细胞内传递调控信号的化学物质统称为细胞内信号分子。其物质组成表现为多样化,包括无机离子、脂肪衍生物、糖类衍生物、核苷酸、信号蛋白分子等。人们习惯将cAMPCa2+cGMPDGIP3等在细胞内传递信息的小分子化合物称为第二信使(secondary messenger)。

三、 受体

受体(receptor)是细胞膜上或细胞内能特异性识别信息分子并与之结合,进而引起细胞生物学效应改变的特殊蛋白质或糖脂。共有两类:位于细胞膜上的受体称为膜受体,位于细胞内的受体称为胞内受体。膜受体又包括①与离子通道偶联的受体,②与G蛋白偶联的受体;②具有鸟苷酸环化酶活性的受体;④具有酪氨酸蛋白激酶活性的受体。

能与受体呈特异性结合的信息分子则称为配体(ligand)。细胞间信息分子是最常见的一类配体,某些药物、毒物、维生素等也具有配体的功能。

四、 受体的特点

1. 高度特异性  是指配体与受体的结合具有严格的选择性。这种特异性结合无疑与二者空间结构的互补性有关。

2. 高度亲和性  体内信息分子的浓度一般都<10-8mol/L,但却具有极强的生物学活性,这足以说明配体和受体之间的亲和力极高。

3. 结合反应的可逆性  配体与受体之间通过非共价键结合,是一种可逆的过程,当生物学效应发生后,配体与受体解离。受体恢复功能,配体被立即灭活。

4. 可饱和性   细胞上的受体数目有限,当配体浓度达到一定值后,细胞的受体全部被配体结合,配体数目的继续增加,不再表现出生物学效应的增强。

5. 特定的生物学效应   受体在细胞的分布种类和数量具有组织特异性,因此配体与特定组织细胞上的受体结合后,产生特定的生物学效应。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2009年10月23日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