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冯学成
冯学成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789,912
  • 关注人气:2,659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禅说庄子《在宥》第三讲(三)

(2011-12-13 08:59:48)
标签:

杂谈

分类: 禅说庄子

 

禅说庄子《在宥》第三讲(三)

 

云将东游,过扶摇之枝而适遭鸿蒙。鸿蒙方将拊脾雀跃而游。云将见之,倘然止,贽然立,曰:“叟何人邪?叟何为此?”鸿蒙拊脾雀跃不辍,对云将曰:“游!”云将曰:“朕愿有问也。”鸿蒙仰而视 云将曰:“吁!”云将曰:“天气不和,地气郁结,六气不调,四时不节。今我愿合六气之精以育群生,为之奈何?”鸿蒙拊脾雀跃掉头 曰:“吾弗知!吾弗知!”云将不得问。

 

当然云将是庄子笔下虚拟的一个名字,可以把他当成龙神对待,兴云布雨,雨师龙神嘛。“东游,过扶摇之枝而适遭鸿蒙”,这里我们就要考证这几个字了,“扶摇之枝”是什么?有的说是神木的枝头,以前人不知道什么叫神木?现在终于有实物可证了,三星堆文物中的那棵大铜树就是神木,神木又称扶摇。《庄子·逍遥游》里“(大鹏)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以前说旋风,龙卷风抟扶摇而上三万里,在三星堆发现的那棵神木是人登天之梯,怎样到昆仑山?怎么到西王母那里去?就是通过神木上去。我们看三星堆的神木,每个树枝上还有太阳鸟,每个树枝上还有一串串的钱,也叫摇钱树,也是扶摇之树,是人间通向天堂的这么的一个通道。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去看过三星堆的神木,那是比较高的,近四米高,很壮观。三四千年前,我们四川的先人的冶炼技术,用铜造出这么精美的东西,一棵上有那么多鸟,那么多钱,确实是了不起。在中原商周的青铜器,还有这种造型的,而且没有这么大型的自然物造形,中原的是以鼎器为主, 所以四川确实了不起。

 

云将东游”,它“过扶摇之枝”,是向高处走,因为是想登天嘛!“而适遭鸿蒙”, 扶摇之枝是上天上了,在时间、空间的隧道之中。不断地向前、向前,到了极处才能见鸿蒙。什么叫“鸿蒙”?鸿蒙就是宇宙浑沌的状态,也就是无极而太极。《红楼梦》里渺渺大士,茫茫真人唱的:“我所居兮青梗之峰,我所游兮鸿蒙太空”。“鸿蒙”是指天地浑沌,天地尚为未开辟,宇宙初始之前的状态,这个就是老祖先了,时间和空间的起点。

 

“鸿蒙”又是怎么个形像呢?“鸿蒙方将拊脾雀跃而游”,我们想一下,幼儿园小朋友跳舞时的动作,拍着自己的屁股一跳一跳的,就像鸡啄米一样的,就是这个样子。我们看到小孩子,特别是幼儿园的小孩子,他们跳起来,基本都是拍着屁股鸡啄米一样的动作,笑容灿烂地唱啊!跳啊!金庸笔下的老顽童就是这个味道。

 

云将见之,倘然止,贽然立”,云将看到鸿蒙了,看到大道初始的状态了,“倘然止”,一下就停下了,他本来正沿着扶摇之枝朝天上跑跑跑,在时空隧道里高速运动,一看到鸿蒙了,看到自己的目标了,一下就停下来。“贽然立”,非常恭敬地站在那里,“贽然”,是见长辈所行之礼,并鞠躬问:“叟何人邪?叟何为此”?你这个老头子是什么样一个人呢?到底是怎样一个人呢?因为鸿蒙嘛!看不清楚,说不清楚,云里雾里,恍兮惚兮,惚兮恍兮,到底是怎么回事?说老实话,人经常处于一种朦胧,迷糊状态,但自己没有去往深处感受。

 

这几天,我还是觉得有点累,睡觉时睡得沉,有时恍兮惚兮,似醒非醒地要上洗手间,但是回了一下神,我在哪里呢?不知道,我是在书院住吗?还是在自己家里住着的?还是在哪个地方?自己真正不知道天地四方了,自己真正不知道我是谁,不知道自己住在什么地方?唯一知道的感觉就是要小便了,起来方位在什么地方?不知道?一念不生,但有个感觉要小便了,就这么回事,要过很长时候自己才能清醒过来。以前年青的时候,只要一醒,大脑马上就进入理性状态,现在是有意识地故意延长这种感觉,不愿意迅速地清醒过来,一清醒过来觉得不好玩。因为这么多年都很清醒,就要让他进入浑沌,自己去享受这种浑沌状态。有些睡懒觉的人有时早上觉得很舒服,不想起来,你说他们是什么感觉?他自己也不知道,他就是绵床,实际上绵床是一种很舒服的事情,这就是养浑沌,最养人。只要没有急事,没有大事,没有非要干的事情,就可以多享受一下。当然娃娃就不行,要上课嘛。那些不很忙的人就可以绵床,去找一下这种感觉,那时无意中你会受到很多启发,因为我们在清醒状态时都是锁定了目标的,既然锁定了目标,你的精神,你的思维就受到了局限,就被陷在那个具体的圈子里,不管你去挖多深,挖得再深,还是跳不出那个圈子。处在这个浑沌状态时,它没有锁定任何目标,它是铺天盖地的,这时你的思维不按规律出牌,不按游戏规则出牌,它会东一下,西一下,不知道在干什么?这个就叫“无极之野,无何有之乡”啊!有时它会给你一个很好的启发,有时会给你透露一些其它的信息,这个信息出来你觉得有价值,对你有帮助,你把它捕捉到,把它升华,哪怕他就是一个具体的目标,你要把它料理一下。

 

像我们这里搞文学创作的,写小说的就可以这样找灵感,因为它可以把你带到平常在理性和情感难以进入的地带。我们平时想突破自己的思维空间,你怎么突破?都被自己的习惯所束缚,你既然处于那个习惯之中,你就不能超越于那个习惯之外,只有绵床的时候,模模糊糊地时候,那时没有习惯了,习惯全部下课,放假了,这时才能把你带到一种新的空间,这时没有内容,但说没有内容,但不时就像太空之中,一颗流星忽一下划过来了,有些东西可能很丑陋,有些东西可能很灿烂,若是你需要的,你就把他捕捉到,这是开发我们灵感的一种很好的秘密方法。以前我是秘不示人的,今天介绍给大家。真的一般人谁去感受这个,在自己的肉体上,自己的精神上去感受这种方式。

 

叟何人邪?叟何为此”?你怎么会到这里来呢?你怎么会拍着屁股,鸡啄米呢?你为老不尊啊!“鸿蒙拊脾雀跃不辍,对云将曰:“游!”” 鸿蒙这个老先生一样的拍着屁股,鸡啄米似的跳他的儿童舞,根本不理会,不停下来,对云将说:“游戏嘛,玩嘛!玩、玩,没有什么,就是玩”。

 

云将曰:“朕愿有问也”。云将说:“唉呀!我有一个问题想向你请教,请你开恩,开示一二”。“鸿蒙仰而视云将曰:“吁!”,我们看鸿蒙是很了不起的,俯仰两个字在中国是很讲究,下级对上级才是仰,,小木头对她妈妈是仰,对她爸爸特别仰,仰慕、仰望。上级对下级是俯,警察审犯人肯定坐得高,哪个犯人比警察坐得还高?金銮宝殿都是很高的,老和尚升座,法师升座讲法都是坐在高位,不可能主席台的位置比听众位置还矮了,当然现在的讲演厅都弄反了,主席台的位置都比听众的座位还矮了,这样就不太好了。所以要宾主分明。鸿蒙尽管它是始祖,万物之主,但是它还把自己放得很低的,他是仰而视云将,云将毕竟它是云嘛!龙一样的,高高在上的。 “吁”!回答了什么呢?它就没有回答什么,回答了等于没有回答,说了等于没有说。吁!就是呼气的状态嘛!有的解释为不愿意,实际上也没有不愿意,它是没有指谓的,嘘一口气表示什么呢?

 

云将曰:“天气不和,地气郁结,六气不调,四时不节。今我愿合六气之精以育群生,为之奈何”。作为治天下的人,这个“天气不和,地气郁结”,不得了,我们国家今年是天气不和,该下雨的地方不下雨,不该下雨的地方猛下,山崩地裂。我们看前一段时间,福建,江西,安徽、重庆、四川的宜宾、攀枝花等地暴雨成灾,四川是一千四百多万人受灾,安徽是一千一百多万人受灾。这也就是“天气不和”所致,“地气郁结”就容易地震,地震了怎么办?前两年印度尼西亚的地震,前几天秘鲁的地震要死好多人,天崩地裂要死多少人啊!

 

六气不调,四时不节”,六气是指阴、阳、风、雨、晦、明,该阴时不阴,该阳时不阳,该晦时不晦,该明时不明,该起风时不起风,该下雨时不下雨。今天四川地区的农作物也受影响,水稻在处暑后雨水比较多,而影响到今年的产量,所以四时不节,也是该热不热,该冷不冷,现在温室效应引起了整个地球环境的四时不节。

 

另外一方面,作为个人的修养来说,“天气不和,地气郁结,六气不调,四时不节”和人的修养也是相应的,什么叫“天气”,就是人的精神状态,“地气郁结”,是我们的情绪状态,“六气不调”七经八脉,三脉六轮,五脏六腑不调,“四时不节”,我们的生活在春夏秋冬、子午二时,我们都无节制,这样人就要生病。在《黄帝内经·素问》里,这六气又指风、寒、火、热、湿、燥。对人体的影响。

 

今我愿合六气之精以育群生,为之奈何”,我想把阴、阳、风、雨、晦、明,或风寒火热湿燥这六气调和起来,和谐起来,让它三日一风,五日一雨,早上出点太阳,晚上下点雨,风和日丽,让天下的老百姓,让山川和森林、草原和动植物都过上好日子,怎样才能做到这些呢?前面黄帝问广成子也是这样的: “我闻吾子达于至道,敢问至道之精。吾欲取天地之精,以佐五谷,以养民人。吾又欲官阴阳以遂群生,为之奈何” ?这两段问话其实都差不多,这么关键的问题,就像有人问昆仑兄,现在国家大事你有高招没有?现在老百姓日子不好过,现在阴暗面太多,你现在是当领导的,你给我们出点主意,解决一下嘛,你慈悲一下嘛。“鸿蒙拊脾雀跃掉头曰:”,但鸿蒙遇到这些问题,还是拍着屁股跳着他的舞,掉头就要逃跑,说:“吾弗知!吾弗知” !我不知道,我不知道,我不懂,你不要问我,不要问我,一口气推得干干净净,一点责任心都没有,一点爱心都没有,一点慈悲心都没有。我们经常说,某人太不慈悲了,特别是学佛的人遇到这些事情,就认为此人一点不慈悲,他不知道这个慈悲也是会害人的,有时慈悲之心就是愚痴之心啊!我经常反反复复地说这个,

 

这次我和慈心同学在江南走了一趟,我也给他指出了这点:有些人一到寺庙里就热眼盈眶呀!见了老和尚也是流眼啊!初期是可以的,但是每次到寺庙了,见老和尚都这样,那就犯愚痴了。有的人这样聪明,那样聪明,就在他精明聪明时,他也就犯愚痴了。所以这个度不好撑握,我们看到鸿蒙的这种表现,当然,在道家学说里,包括浑沌也好,鸿蒙也好,还有很多这类的术语,他都爱“吾弗知”,没有责任,没有爱心,没有是非心,但这正是最高理性的表现,是道的代言,他是代大道在说话。借佛家的话说,是老佛爷这样说的,你怎样说呢,你又怎么理解这些话呢?“云将不得问”,云将就没有得到答案。

 

又三年,东游,过有宋之野 ,而适遭鸿蒙。云将大喜,行趋而进曰:“天忘朕邪?天忘朕邪?” 再拜稽首,愿闻于鸿蒙。鸿蒙曰:“浮游不知所求,猖狂不知所往, 游者鞅掌,以观无妄。朕又何知!”云将曰:“朕也自以为猖狂,而 民随予所往;朕也不得已于民,今则民之放也!愿闻一言。”

 

云将在天顶上向鸿蒙提问,鸿蒙没有回答他,没料理他。“又三年,东游,过有宋之野 ,而适遭鸿蒙”,但是又过了三年,云将在东方游,到了“有宋之野”,到了宋国,就是今天的河南商丘一带,恰好就碰到了鸿蒙。庄子里的行文我们要看到他的妙处,“扶摇之枝”是什么?云将在“扶摇之枝”上遇到了鸿蒙,用佛教的话说就是威音王前,那时在时间没有开始,空间也不存在,万物都不生的情况下,有什么说的呢?就没有说的,三年以后,到了“有宋之野”,就是到了凡间了嘛!到了凡间,那么鸿蒙就可能有话了说了嘛!它没有住在天上,天上的话有什么说的呢!到了人间,人间就说人间的话,人间的话就有的说了。

 

云将大喜,行趋而进曰:“天忘朕邪?天忘朕邪?” 再拜稽首,愿闻于鸿蒙”,云将见到鸿蒙了非常高兴,“行趋而进曰”,简直是又是鞠躬,又是磕头啊!说:“老天爷啊!,老天爷,你没有把我搞忘吧!我们上次见过面的嘛!上次在扶摇之枝上见过嘛!你还记得我吗” ?“再拜稽首”,又拜,礼数很周到,再次向鸿蒙请教。

 

鸿蒙曰:“浮游不知所求,猖狂不知所往,游者鞅掌,以观无妄。朕又何知” !在凡间鸿蒙就有话给他说了,他说:“我这个人呢,是‘浮游不知所求’”,什么叫“浮游”?海里的浮游生物,它们哪有定居之处?海浪把它带到什么地方,它就到什么地方,无住所,无方位,东一下,西一下,完全是自己不作主的。“浮游不知所求”,自己没在目的,我们人生活在社会上都有目的,没有目的,你在社会上就无法生存,我们的目的不外乎就是富贵寿考,就是在这个之中,都想求是,都想求顺,都想求富,都想求贵,都想得名,都想得利,这就是人之所求,当然高尚一些的人,有道心的人,他无心于名利,超然于名利之外,这个也是他的所求,就看一个人求什么?

 

浮游不知所求,猖狂不知所往”,“猖狂”,就是随心所欲,今天一个念头冒出来了,到这里去玩一下,明天一个念头冒出来了,又到另一个地方去玩一下,但是自己究竟想到那里去玩呢?又没有目的。不知所往,不知道朝哪里走,这个猖狂就是无拘无束,没有拘束,想怎么走,就怎么走,不想怎么走,也怎么走,无拘无束的。我们想想自己能不能有这样的境界?

 

游者鞅掌,以观无妄。朕又何知” !“游者鞅掌”就是自己游得疲劳不堪,想不到要干什么。我也经常到外面走去,到云门寺也好,到河北柏林寺也好,到北京也好,包括这一次到南京。第一次到南京,确实是想不到自己要干什么?主人唯一的安排就是让我到紫金山天文台看了看,他知道我喜欢天文,就带我上了紫金山。南京的什么莫愁湖,中山陵,明孝陵,这些都没有兴趣去看,什么南京长江大桥,一桥、二桥、三桥也没有兴趣去看。“乌衣巷口日又斜,旧时王谢堂前燕”也没有兴趣去看,秦淮河边的那个灯红酒绿,满楼红袖招的地方也没有什么去看的,确实是想不到在看些什么?我现在这个样子也不像年青人了。

 

用康德的话说,你看到的什何东西都是你自己肚皮里的东西,你想看你肚皮之外,心之外的东西,你看不到,你就是到了美国,看到的还是自己肚皮里的东西,你到了月亮上,看到的也还是自己肚皮里的东西,所以叔本华说,世界不过是我的表相而已,都是我的一种感觉,心理现象,精神内容,你还有什么想看的呢?就没有什么想看的了。

 

所以“游者鞅掌,以观无妄”,真的是每天游来游去,有什么意思呢?就像莲池大师在回答人家的问题,有的人说:“阿弥陀佛”太苦了,观音菩萨太苦了,苦哉!阿弥陀佛!苦哉!观世音菩萨!求官的,要去拜佛,拜观音菩萨;遭祸的,也要去拜佛,拜观音菩萨;讨老婆的,也要去拜观音,拜阿弥陀佛;发财的,也要去拜,总之有了事情,红白喜事,都要去拜,而且那么多人拜!《阿弥陀经》上说,凡有所求,皆如所愿。比如说某人请他的朋友帮忙做件事情,他的朋友看了能办,没有问题。如果张三、李四、王五等等都来找他办事,你就接应不暇嘛!而且求观音菩萨的人那么多,是无量众生都在求,而且求的尽是莫名其妙的俗事,但他们是千处有求千处应啊!你说累不累,苦不苦呢?苦。所以有人说,苦哉!阿弥陀佛!苦哉!观世音菩萨!那么,鸿蒙“浮游不知所求,猖狂不知所往”这样游,他无所求而游,无所求而往,但是这样转来转去,游得也很累了,想不到自己该看什么。“朕又何知”,你提的这些问题,我简直想都想不到,我一念不生,从来不面对问题,从来不回答问题,你这些问题,我怎么知道呢?什么“天气不和,地气郁结,六气不调,四时不节”,这些我不懂,也不知道该怎么回答你。

 

云将曰:“朕也自以为猖狂,而民随予所往;朕也不得已于民,今则民之放也!愿闻一言”。云将说他自己以前上“扶摇之枝,过有宋之野”时,也是猖狂而游,他自己认为自己在猖狂而游,想把天下大事丢了,甩了。但是呢,“民随予所往”,老百姓总是跟着他屁股后面跑,老佛爷也是这样的嘛!你看学佛的人,个个都在跟着老佛爷跑,你说老佛爷累不累呀!麻不麻烦!老佛爷想到极乐净土里去安安静静的清静一下也清静不了,因为众生都求往生极乐世界,老佛爷也不得清静。

 

朕也不得已于民,今则民之放也”,他说:“我也是不得已啊!面对着这些老百姓没有办法,老佛爷面对这些老百姓也没有办法,现在老百姓总是效仿我,都是模仿秀,都是追星族,都是粉丝,都是玉米” ,你有什么办法呢?我们看学佛的人也是这样的,拿云将的话来说,“随予所往,则民之放也”!都在跟着我转,都在效仿我,都是我的粉丝,这样就麻烦。所以禅宗了不起,“宁可永世受沉沦,不向诸佛求解脱”,禅宗的祖师就有这么大的胆子,敢说这个话,“丈夫自有冲天志,不向如来行处行”。不跟着老佛爷屁股后面跑,别开蹊径,另找出路,如果按着常规的思路看,你还敢不跟老佛跑,你这不是找死,下地狱啊!庄子也是非圣无法,不跟着圣人的指示跑,这就麻烦。但是这个提法,我们把云将的提法结合着现代人来看,这就生动了,平常我们学佛也好,学法也好,跟着这个名星跑,跟着那个领导跑,不是这么回事吗?同样的,人生很可怜,众生也很可怜,云将这个龙王菩萨也想把众生甩干净,不想有那么多是非,不想有那么多因缘把自己牵绊住,所以向鸿蒙请教,“愿闻一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