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慢性肾炎中医国粹 |
分类: 东方居士中医辩证 |
【临床漫谈:慢性肾炎血尿怎么治?】
血尿是慢性肾炎的基本临床表现,发病率高,病程冗长,治病困难,因而也是肾病科的重要研究课题。经过长期原研究,学术界已经认识到瘀血是导致慢性肾炎血尿迁延难愈的重要病机,因而应该重视对慢性肾炎血尿瘀血病机和治法的研究。下面是笔者研究治疗慢性肾炎血尿的体会,仅供同道参考。
中医认为,血液运行于经脉之中,离开经脉就必然形成瘀血。血尿属于出血的范畴,出血当然属于“离经之血”,出血溢于膀胱,经小便排出者就是血尿;如果所出之血全部经膀胱排出就只有出血而无瘀血,这显然是不可能的,那么,没有排出体外的“离经之血”就是瘀血。
2
中医的理论还认为,“久病入络”、“久病必瘀”。慢性肾炎病程冗长,显然符合“久病入络为瘀血”的传统理论。
3
4
学术界已经对瘀血证进行了广泛的实验研究,确定了一些公认的指标可以作为瘀血证的微观辨证根据,如血液流变性异常、血中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增高、尿中纤维蛋白降解产物阳性等。而这些实验指标的异常在慢性肾炎中是普遍存在的。
二、从瘀论治的基本方法
瘀血是慢性肾炎血尿的重要病机,但并非全部病机。比如,血尿的原始病机可能是血热妄行,也可能是气不摄血,因此,仅用活血化瘀是不够的,还必须根据辨证与相应的治法同用,才能提高疗效。
1
2清热泻火,活血化瘀:用于实火引起的血尿。实火引起的血尿以尿路感染多见,多伴有尿痛;慢性肾炎血尿变亦有因实火而致者,多为无痛性血尿,现一并讨论。若心炎亢盛,移热于小肠,则见心烦口渴,口舌生疮,小便赤涩刺痛,治宜清心泻火,活血化瘀,方用导赤散(生地、木通、甘草梢、竹叶)加滑石、益母草、白茅根、藕节、生侧柏、马鞭草等;若是无痛性血尿,则宜清心泻火,活血化瘀,方用大黄黄连泻心汤(生大黄、黄连、黄芩)加生地榆、白茅根、藕节、生侧柏、马鞭草等;若属肝郁气滞,气郁化火而有胁痛口苦,小便涩痛带血者,则宜泻肝通淋,活血化瘀,方用龙胆泻肝汤(龙胆草、山栀、黄芩、柴胡、生地、车前草、泽泻、木通、当归、甘草)加益母草、白茅根、生侧柏、马鞭草、琥珀末等;若为无痛性血尿,则宜清肝泻火,活血化瘀,方用丹栀逍遥散(牡丹皮、山栀、当归、赤白芍、白术、柴胡、茯苓、生甘草、生姜、薄荷)去生姜、薄荷,加生地榆、白茅根、生侧柏、马鞭草等;若为膀胱湿热,则宜清热利湿,活血化瘀,方用八正散(木通、车前子、扁蓄、瞿麦、生甘草、滑石、大黄、山栀)加白茅根、生侧柏、马鞭草、琥珀末等。
3
4益气温阳,活血化瘀:用气虚阳虚所致之血尿。脾虚气虚所致之血尿,可见倦怠乏力,腹胀便溏,少气懒言,舌质淡有齿痕,脉搏虚弱无力等,治宜补中益气,化瘀止血,方用我的导师时振声教授拟订的益气化瘀止血汤,药物有党参、黄芪、桂枝、茯苓、牡丹皮、赤芍、桃仁、刘寄奴、阿胶珠;若属肾阳不足,命门火衰者,治宜温肾壮阳,活血化瘀,方用右归丸(熟地、山药、山萸肉、枸杞子、杜仲、菟丝子、当归、制附片、肉桂、鹿角胶)加阿胶珠、刘寄奴、三七粉等。
总之,慢性肾炎血尿的治疗应强调活血化瘀,而活血化瘀应与辨证论治相结合。对于阴虚、血热者可在辨证的基础上加用白茅根、生侧柏、马鞭草、琥珀末等俱有凉血活血止血作用的药物;气虚阳虚者可在辨证的基础上加用刘寄奴、三七粉等温性的活血止血药物。
中医风水命理咨询请加微信号:dfjs123567QQ244397056电话:13950920948(非诚勿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