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桑寒
桑寒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053,097
  • 关注人气:78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卖傻皇帝刘禅谁比谁傻多少

(2013-05-03 07:53:23)
标签:

刘禅

刘备

诸葛亮

阿斗

乐不思蜀

 

卖傻皇帝刘禅谁比谁傻多少

    文/桑寒  图/源于网络

    刘禅刘公子,小名阿斗,这就是刘备的儿子,也是第二任蜀汉的皇帝,在位四十年间(公元223-263年),虽疲战老马,可惜这位仁兄实在没能力继续抵抗,最终投降曹魏大军。那么他还戏剧性地创造了两个词汇“扶不起的阿斗”、“乐不思蜀”,就这样他的大名,在历史上可谓是庸到头出了名的倒彩,那么真的就是众人所说的那样吗?


    如词“扶不起的阿斗”实际上真的是扶不起吗?还是刘禅另有用意,故意自称不如?三顾茅庐的时候,刘备就47岁了,而他谋略半生,却在人海之中偏偏挑中27岁的诸葛亮。事实中发现,刘备选对了人。至于刘备托孤,这是上中之上的选择。因为不用说刘禅,就连他父亲刘备两人都抵不过诸葛亮。但是为什么刘备还依然是成功之人?莫属就是好结江湖豪杰,选对了辅佐的人,说白了也就是老板选对了好管理者。那么这个管理者甚至要超过你的能力,为你效劳,这就是当老板的眼光。为什么说刘禅也不庸,这点就继承了刘备老先生的明略,用好诸葛亮。诸葛亮也清楚,儿子不如诸葛亮,怕另有其意。于是,说了这句话:“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这句话,有意更要让诸葛亮辅佐刘禅,否则岂不让自己也招惹骂名。刘备并且叮嘱刘禅:“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看来他说完这句话可以安息了,因为刘禅并没有让父亲失望,而诸葛亮更像一位父亲,对刘禅严加管教,刘禅也自知不如诸葛亮,什么都按丞相所说的办。诸葛亮也不是白给的,逐渐发现刘禅渐渐地能担当起皇帝这一职务,便顺理成章的将刘禅送到宝座之上。这点上看,诸葛亮已经证明刘禅不是庸才。并且为了不惹到诸葛亮,不赞成的事,他也假装赞成,并且还为诸葛亮鼓气,因为他深知要是君臣不和,肯定会有内变。他不希望把自己的宝座随便的拱手让人。可见刘禅也继承了他父亲的优点,凡事都自己有个掂量,孰重孰轻,能把握的十有九成。这点充分体验到了刘禅绝非庸才,并还是一个成长中的合格领导。于是乎,君臣二人就这样相辅相成,走过了那些风风雨雨。


    刘备当然能肯定他的功绩,但是唯一一点就是连自己也高估了蜀汉的能力,实在不能与曹魏相以抗衡。刘禅当然有他的责任,但也不能完全怪罪于他,毕竟三国割据,战乱不断,能在皇位上坚持四十余载,这也充分说明了,刘禅也是具有一定的军事才能的。直到诸葛亮死后,他立刻制止了劳民伤财的活动,这点他也十分无奈,毕竟劳民的事必有它的用处,可是面对战乱,不这样已经不能维持蜀国的正常开销。但诸葛亮举军北伐,实在是激怒了曹魏。便落得个战也亡,不战也亡。这让刘禅踌躇许久,最终那点鸡毛蒜皮的抵抗,没起到作用。让曹魏占了个先机,而刘禅更是不战而降。他为什么这么干,也是从他性格里决定的,他并不是一个自私的人,全盘顾大局而考虑。被曹魏围成,哪个人心里不急,为了不让自己的国民和自己一样受苦,强忍疼痛,他拒绝最后的苟延残喘。或许只有蜀国的国民,此时才能理解刘禅的良苦用心。


    降便降了,刘禅便成为了曹魏的手下败将俘虏。可以说,他以后的命运就好比,曹魏后院养的鸡一样,不但自己没有一点能力发挥,随便一个厨子就能要了他的小命。聪明人也愚蠢人,这次便可以见分晓,因为聪明人会想尽一切办法保留自己的小命。而愚蠢之人会耿直地将自己的性命当成儿戏。那刘禅就应该属于前者,因为他老人家就会演了一出让司马昭都认为是真的一出戏。那是什么?就是装傻充愣,并且装得让人咋舌。入洛之后,司马昭的两次问,救了刘禅一条小命。第一次,司马昭宴请降后的蜀国君臣之时,故意地演奏蜀国的乐曲,察言观色刘禅。众人觉得他会很悲伤,结果刘禅故意强忍悲怆,强颜欢笑。这时魏国的人认为这不就是一个二百五嘛,没有心肝地苟且偷生。这次司马昭问道:“颇思蜀否?”刘禅笑着说:“此间乐,不思蜀。”这就是让后人啼笑的“乐不思蜀”。

    

    这次司马昭没有下刀,但他还是不放心刘禅。恰好蜀国的一位旧臣郤正,告诉刘禅:“你不能这么说,岂不是让他们觉得太没心肺了,你就说先人已经葬到蜀国,没有一天不想,于是闭上眼睛。”这句话的意思无非就是让自己的老主子一命呜呼。刘禅听得很仔细,觉得这样更加不会招惹老谋深算的司马昭的怀疑,这就是兵法里的“欲擒故纵”,司马昭等着落套吧。于是这天司马昭第二次问道刘禅,刘禅便假装着说道:“呜呼,先人以葬蜀国,无一日不思。”说完便一闭眼睛,等待司马昭的反应。司马昭想想说:“不对呀,怎么变了呢,倒像郤正说的话。”刘禅这才把这个弯彻底给司马昭给拐过来,“对!就是郤正告诉我这么说的。”司马昭此时又看了看那副没心没肺的刘禅,无奈地笑了,心想他真到了昏庸得不能再昏庸的地步了。于是,才放下了戒心,保全了刘禅的小命。要是论气节,刘禅投降保民做的还是不错的,但终归玩了个心思苟且偷了生,也让他的名号显得那么昏庸。但昏庸这一点实在是给外人面前包了一块糖纸,他也保留了皇帝奸诈的一面。当年,刘备失意之时,也闻雷失箸,借机韬光养晦。他就是学了父亲这点经验,故意使诈。郤正又恰好当了回引子,才让那司马昭相信,否则,他能像三岁小孩一样被刘禅故意耍骗吗?


    最后,刘禅成功地保全了自己,虽然不太体面。但是利用自己的智慧,还挽救了那战乱带来的国民平安。你说刘禅真傻吗,他又傻到哪去了,更多为诈。这种在生命浪尖上地游刃有余,实在让人咋舌。在公元271年,刘禅,一个卖傻皇帝在洛阳安然西去,被封为安乐公。同时历史也希望他能继续卖下去,无忧地“乐”下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