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惯性定律动者恒动地外物体静者恒静地上物体文化 |
与北斗定位卫星韩总工程师的通信(七)
周老师:基本同意您的观点。宇宙空间没有大尺度的直线存在。所有观者都在运动。牛顿惯性定律只在局域成立,不能扩大到整个地球。
很好!我们的看法终于‘趋同’了;物理学界的众说纷纭,在不小程度上是因为牛顿的惯性定律先入为主地主宰着人们的头脑,才造成对相对论接受的困难。
所以从史的角度考虑,就应该把运动分为自然运动和非自然运动,彻底撇开原来教材中的那个所谓‘惯性’,让子孙后代清楚自然运动是惯性运动,离不开‘力’的非自然运动是非惯性运动,牛顿第一定律描述的根本就不是惯性运动。传统把牛顿第一定律叫做惯性定律,即是引起观念混乱的肇始——只需要承认牛顿的学说和相对论,各有各自适用的范围;原来存在于运动学理论中的不少困惑和悖论,就都可以冰释了。
为了避免口舌之争,我把经典运动学和相对论的本质差异,说成是用直线或非直线予以描述,而不是低速和高速之不同;现在你大概可以同意我的说法了。
关于凡使用γ因式描述的运动,根本就不存在‘静止观测者’,现在也可以认同了吧——因为对于‘观测’而言,这种运动的观测者必须随着观测对象而转动,应该是没有问题的;故而我才会说,相对论所描述的‘观测者和被观测对象都在转动’。而经典运动学的观测者则可以纹丝不动地去观测运动物体(因为二者之间永远是在一条直线上)。
围绕‘惯性’可以总结如下:
牛顿的惯性定律描述的运动,观测者和运动物体在同一个参考架内,二者的关系是沿着‘观测直线’或靠近、或远离;相对论描述的运动则是‘观测线’跟速度方向有夹角,观测者和运动物体自然就被置于两个参考架内——这就不得不考虑观测者所处‘位置’的具体情况而定:比如要测从地外而来的‘光’,就必须考虑观测者随地球而转;如果要测绕地转的运动,观测者就必须被定位在地球的球心,而且‘观测’时还必须同地外的物体同步转动。
结论:牛顿的惯性运动允许依据‘观测者静止’进行描述,因为该理论建立在以‘地表’为绝对静止的基础上;相对论的两个参考架,决定着观测者根本就不会有‘静止’状态,因为地球还有两种转动。
前者描述的对象是‘地上’物体,把运动径迹设定为直线;后者描述的对象是‘地外’物体,不承认自然界有真正的直线运动——两种理论没有可比性,又注定着‘惯性运动’只能有一种;尤其不应该以先入为主的惯性定律为据,去诠释后者那种真正的惯性运动。
敬请赐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