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比数列在日常经济生活中的应用
(2010-10-31 16:21:35)
【课题】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在购物方式上的一个应用.此前学生已掌握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及其前n项和公式,并学习了教材中P36、P48有关储蓄的计算(单利计息和复利问题),也就是说学生在知识和应用能力方面都有了一定基础。
【课
【课
【教学目标】1. 体会“分期付款”日常生活中实际问题;
3. 通过本节的教习 ,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及科学探索精神;使学生体验探索的过程,并形成严谨的治学态度。
【德育目标】引导学生在遇到问题时主动尝试解决问题,并且多层次、多角度地考虑问题,使形成严谨的治学态度;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及科学索精神;体验探索的过程;
【教学重点】抓住分期付款的本质分析问题;
【教学难点】建立数学模型,理解分期付款的合理性;
【教学准备】制作相关材料,课前摸底了解情况;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幽默故事:一位中 国老太太与一位美国老太太在黄泉路上相遇。美国老太太说,她住了一辈子的宽敞房子,也辛苦了一辈子,昨天刚还清了银行的住房贷款;而中国老太太却叹息地说,她三代同堂一辈子,昨天刚把买房的钱攒足.
指出:我国现代都市人的消费观念正在变迁——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对我们已不再陌生,许多年轻人过起了名副其实的“负翁”生活;贷款购物,分期付款已深入我们生活.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中,分期付款被很多商家看作是抢占市场份额的有效手段,为迎合消费者的心理,商家各尽所能;但是面对商家和银行提供的各种分期付款服务,究竟选择什么样的方式好呢?
(投影仪出示)有关分期付款的知识:
⒈分期付款是一种新的付款方式,就是可以不一次性将款付清,就使用商品(或贷款),还款时可以分期将款逐步还清;
⒉分期付款中,一般规定每次付款额相同;每期付款的时间间隔相同;
⒊分期付款中,每月利息按复利计算;(即上月(年)的利息要计入下月(年)的本金)
⒋分期付款中,贷款(或商品价值)与每期付款额在贷款付清之前,会随时间推移而不断增值,即分期付款的总额高于一次性付款的总额;
⒌分期所付的款连同到最后一次付款时所生的利息之和,等于商品售价及从购物到最后一次付款时的利息之和;即每期付款产生的本利和的累加与商品的付款总额相等.(此为解题之关键)
⒍分期付款的数学方法是等比数列求和.
⑴参阅教材P36,P48有关单利和复利的说明;
⑵你是怎么理解”分期付款”的?
⑶你怎么样理解“增值”这个概念?
⑷应让学生充分理解“每期付款额也会产生利息,即每期付款也会增值.”
二、讲授新课:
例:某学生家长从2005年到2008年每年的6月1日都到银行存款1000元作为教育储蓄,假定年利率为1%,且每年到期的存款本息均自动转为新一年的定期,假定到2009年6月1日,学生家长到银行不再存款,而是将所有的本息全部取回,则取回的金额是多少元?
分析:本题可通过逐年来计算本息和
06年6月1日未存款前的本息和为1000(1+1%),存款后本金为1000(1+1%)+1000
07年6月1日未存款前的本息和为﹝1000(1+1%)+1000﹞(1+1%)=1000(1+1%)2+1000(1+1%),存款后本金为1000(1+1%)2+1000(1+1%)+1000
08年6月1日未存款前的本息和为﹝1000(1+1%)2+1000(1+1%)+1000
﹞(1+1%)=1000(1+1%)3+1000(1+1%)2+1000(1+1%),存款后本金为1000(1+1%)3+1000(1+1%)2+1000(1+1%)+1000
09年6月1日未存款前的本息和为﹝1000(1+1%)3+1000(1+1%)2+1000(1+1%)+1000﹞(1+1%)=1000(1+1%)4+1000(1+1%)3+1000(1+1%)2+1000(1+1%)≈4101.01元
【思考1】
若2009年6月1日学生家长为了使学生受到更好的教育需要用到4101元,那么他从05年开始存款,每年应存多少?
【思考2】“教育储蓄”与“分期付款”有什么异同点?
【类比探究】1台电脑售价为1万元.如果采取分期付款,在1年内将款全部还清的前提下,商家还提供下表所示的几种付款方案(月利率为1%).假定你的父母为给你创建更好的学习条件,打算买台电脑,除一次性付款外商家还提供三种分期付款方式。你能帮他们参谋选择一下吗?
方案类别 |
分几次付清 |
付款方法 |
每期所付款额 |
付款总额 |
与一次性付款差额 |
1 |
3次 |
购买后4个月第1次付款,再过4个月第2次付款,再过4个月第3次付款。 |
|
|
|
2 |
6次 |
购买后2个月第1次付款,再过2个月第2次付款,……购买后12个月第6次付款。 |
|
|
|
3 |
12次 |
购买后1个月第1次付款,过1个月第2次付款,……购买后12个月第12次付款。 |
|
|
|
注 |
规定月利率为1%,每月利息按复利计算。 |
分析:
思路1:本题可通过逐月计算欠款来处理,根据题意,到期还清即第12个月的欠款数为0元. 设每次应付x元,则:
1个月后欠款:a1=10000(1+1%)-x
2个月后欠款:a2= a1(1+1%)-x=10000(1+1%)2- x(1+1%)-x
3个月后欠款:a3= a2(1+1%)-x=10000(1+1%)3- x(1+1%)2- x(1+1%)-x
……
12个月后欠款:a12= a11(1+1%)-x=10000(1+1%)12- x(1+1%)11- x(1+1%)10…-x
∵a12=0
∴10000(1+1%)12- x(1+1%)11- x(1+1%)10…-x =0
思路2: 每期付款产生的本利的累加之和=商品到期后付款的总额,即
x(1+1%)11+ x(1+1%)10…+x= 10000(1+1%)12
三、随堂练习:
由学生完成上表中“方案1”和“方案2”,熟练探究方法;
方案1:x=3607.62元,付款总额3x=10822.86元;
方案2:x=1785.86元,付款总额6x=10715.16元;
方案3:x=888.49元,付款总额12x=10661.88元.
可见:方案3使得付款总额较少,同时教师指出:结论具有不确定性——选择什么方案还要参照家庭的经济状况。
请同学们总结:
分期付款购买售价为a元的商品,分n次经过m个月还清贷款,每月还款x元,月利率为p,则求x的数学模型:
四、课堂小结:
师生共同回顾思维过程,教师提醒.
①
②
五、布置作业:
【课后思考】请同学计算出分期付款的付款总额,它与10000元的差额是多少?为什么会有一个差额,你怎样理解这种现象的合理性。
六、板书设计
一、分期付款的有关知识(关键点) |
三、类比探究 |
五、课堂小结 |
二、应用示例 |
四、总结规律 |
六、布置作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