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承接导演阿诺采风揭密《狼图腾》故乡(一)链接:http://blog.sina.com.cn/s/blog_61c939020100eq3r.html
为了感受更加原始的蒙古风貌,蒙古国是我们本次采景的最后一站。进入蒙古国之前,我们入住满洲里。这是一个让我眩晕的城市,“东方拉斯维加斯”,有点让我不知身陷何处。
汉文化,蒙古文化,以及俄罗斯文化,三种文化的交合使这座城市想一个混血儿一样独特俏丽。在这里,我们稍作修整,准备向蒙古国出发。
8月13日进入蒙古国。
蒙古国的草原确实还保留着一丝原始的风貌。作者姜戎又一次兴奋不已,感觉回到了他当年插队的时光。成群的仙鹤,优雅骆群,雄伟的老鹰,时常出现在我们的视野。电线杆依然是木架的,几乎没有越野车践踏的轨迹,一切与现代文明相去甚远。
然而,落后也是同时的。颠簸的道路,拥挤的城市,杂乱无章的建筑。唯有成吉思汗广场彰显着无与伦比的盖世雄风。我们拍照合影,继续寻找我们原始的诉求。
乔巴山的牧区,我们真正看到了当地的牧马人。十几岁的小伙子,黝黑的皮肤,大大的眼睛,拿着长长的套马杆,站骑在骏马上,怎是一个“帅”字可以形容得了的!骏马扬蹄,我的快门不停。牧马人,骏马,草原多么和谐的一幅画卷;人,动物,自然应该是这样的相处并存。
傍晚时分,我们蒙古国之行最重要的任务开始了:追逐拍摄黄羊。
为了成功追逐,我们换了当地的司机。司机的彪悍形象让我这个“见多识广”的大男人都有一丝恐惧。
经过十几分钟的四处搜寻,我们发现了草原远处一层黄白相间浮动的颜色,那就是暮色下成群的黄羊。司机加速追了过去,然而黄羊机警地集体逃跑。眨眼间,黄羊集体消失。我们又开始了重新的寻找。终于一只黄羊落队了,彪悍的司机猛追过去。然而小黄羊极为聪明,不断地调头疯跑。司机不断地挲车调头,我们在车上的人被甩得东倒西歪,身体与车不停地碰撞,想必每个人都是满身青紫了。终于,小黄羊似乎累了,我们的车离它只有1至2米的距离,拍摄是相当成功的。看着小黄羊的跑速减缓,我立即喊“停”。我的原则:不能因为人的需要,而让动物超负荷付出。10分钟的追逐,我拍下了上百张黄羊各个角度和动作的照片。看着那个远去的小黄羊,我内心充满感激。
大家相互拥抱祝贺抓拍黄羊的成功。我特别感谢了那个“吓人”的乔巴山司机,没有他的彪悍迅猛以及对黄羊习性的了解,我们是不可能这么近距离地观看黄羊的。我有种冲动,应该让他出现在未来的电影里,因为他的形象实在代表了蒙古人某种无法言传的生猛性格。
在乔巴山牧民的草原上,我们全体人员寻找狼穴。最后还是由“老狼”作者姜戎找到了狼穴。我拍下了真正的狼穴,并听牧民们为我们解析狼穴内部的构造和成因。我们最终没有在草原上见到野狼,因为那要等到夜深人静,月明星稀之时。
姜戎模仿狼嚎,希望以此引来野狼。我也相继模仿。姜戎评价我的狼嚎比真正的狼嚎还要绵长!没有见到野狼的遗憾被集体模仿狼嚎的欢笑冲淡了。
短短的20天的行程,让我真正开始了解中国,理解在这片国土上生活的民族。开阔是他们的胸怀,温暖是他们的内心。他们渐渐丰富着过去我对中国浅薄的感知。我从内心深处喜欢他们,开始热爱他们,因为他们首先激起我内心的热情。这是怎样的一种恩赐呀,可以让我用几年的时间在这样的一种博广的文化里重新感知生活,了解人类与自然。
因着太多值得记录的记忆,停笔似乎很难。然,本节必须暂告段落。这其实只是本次采景的简要记录,其间那些感触我内心的人和情感还需另泼笔墨。还好,我有博客,那些美丽的人和美好的情感将相继呈现在这里,等待你们的阅读。
总之,蒙古的草原,像是我崭新的爱情。朦胧,诗意,略带相见恨晚的遗憾。弥补这个遗憾,我想只能通过我的电影,表达这份迟来的爱慕之情。我想大家会同我一样热爱这部电影的!我正在努力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