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古之道术在心理治疗中的应用

(2009-12-02 06:58:41)
标签:

古之道术

心理治疗

养生疗法

健康

管仲曰:“心安是国安也,心治是国治也。” 我坚信,养生疗法普及之时,乃中华民族民富国强之日。

早在上个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西方一流学者就指出:拯救当今人类精神危机的东西在中国古文化中。

古之道术在心理治疗中的应用

古之道术在心理治疗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一,帮助患者学会用心生话;其二,帮助患者提高压力调适的能力;其三,帮助患者拓展心理生活的空间。

帮助患者学会用心生话

事实上,在精神生活中,知性的东西是没有用的,逻辑上的解释是不能中止人们妄思的。但是,人们一旦心陷困境,又总是试图想清楚,这又是为什么呢?

养生心理学认为,人体五脏六腑的功能状况直接影响人的思维、情绪与行为。有时候人陷入思维困境,想的头疼欲裂,不想再想了,可就是控制不了,似乎自己的思维是被他人控制,或感觉像是“鬼魂附身”, 弗洛伊德用潜意识来解释这一现象。那么,潜意识中被压抑的最本质的东西是什么呢?弗洛伊德最初断言,潜意识中被压抑的最本质的东西是儿童时代发生的创伤性经验,而这类经验常常涉及到他们自己年长的亲属对他们的性伤害。正因为如此,这些经验对他们个人而言,都痛苦到了不得不将它们压抑到潜意识里去。弗洛伊德的这一断言是草率的,也是很武断的。

为什么像弗落伊德这样一个在心理学发展史上可谓是罕见的天才,却得出这样草率、武断且荒谬的断言呢?也许有其他方面的原因,但我认为,最根本的原因,是因为他是一个西方人,受西方文化的局限所致。

弗洛姆借用“社会过滤器”这个概念,从语言、逻辑、经验三个层面,即从人的社会属性方面精辟地解释了弗洛伊德所论述的潜意识现象。但从临床的角度来看,即使是让患者明白这些道理,也无法改善患者尴尬的困境。

我以为,既然病人创伤的执着──潜意识,是一种近乎于本能的东西,我们也只有从人的动物属性,即从人的生理方面来解释潜意识现象,才有可能得到对临床有指导价值的东西。然而,不论是弗洛伊德,还是弗洛姆,或是其他的心理学家,在解释潜意识现象的时候都程度不一地忽视了人的生理方面的因素。不是他们完全没有察觉到生理方面因素对人类潜意识现象的作用,而是由于他们受西方文化的局限,缺乏探索和解释这种作用的有效语言和智慧。而这种语言和智慧在道家推崇的古之道术中却极为丰富,当我们运用古之道术从人的生理方面来解释潜意识现象时,一门新的学科就诞生了,这门新学科就叫养生心理学。

养生心理学认为,在影响潜意识作用的所有因素中,机体阴阳失调是最本质的因素。用西方人比较习惯的一种说法,即心理疾病的症候是患者机体脏腑阴阳失调的状态函数。也就是说,人的正常精神活动,必须保持机体阴阳的相对平衡。如果在精神活动过程中,由于某种因素造成阴阳不平衡,就会产生不正常的病理现象,即出现“邪入于阳则癫”,“癫多喜而狂多怒,脉虚者可治,实则死,大率多因痰结于心胸间”(《丹溪心法·癫狂》)。此时,任何心理治疗的方法及自我调节的方法都无法改善患者的症状,在患者自身看来,也觉得像是鬼魅缠身,难以解脱。惟有服用中药汤剂改善患者机体阴阳失调的状况,使之趋近阴阳平和,克服患者创伤性的执着,消除潜意识的负面影响,才有可能为患者提供心理治疗的平台,直至痊愈。

心理治疗的宗旨就是要帮助患者不再胡思乱想,让思维奔逸的大脑能停下来,达到静心发慧的目的。因为在精神生活中,惟有智慧才能让患者从困境中解脱出来。所以,心理治疗的过程,就是引导患者学会用心去生活。

帮助患者提高压力调适的能力

我之所以用“压力调适”,而不用更常见的“压力管理”,这不仅是语义上的差别。从本质上说,压力调适就是要发掘你的潜力与智慧,以避免压力过大对你造成的伤害,使你活得更真实、更愉快。禅家以为,我们生而具有如此的潜力,以致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艺术家——当然不是特殊领域的艺术家,诸如画家、雕刻家、诗人等等,而是生活的艺术家。生活艺术家这个行业,听起来可能新奇而相当奇怪,但是,事实上我们却不知道自己生来就具有生活艺术家的潜力。我们大部分人都失去成为这样的艺术家,其结果,是我们把生活搞得一团糟,一刻也静不下心来,疑惑重重。那么我们怎样才能看到自已生来就具有的这种潜力呢?早在两千多年以前,庄子就提出端坐而忘。也就是通过静坐,吹呴呼吸,吐故纳新,忘掉聪明,忘掉生死,忘掉万物,忘掉烦恼,最终你也能像真人、圣人一样,达至忘我,实现静心,活在智慧中。也就是通过静心养生,发掘自身的潜力,实现压力调适。

压力过大虽是当今人类所遇到的生存危机,但解决这危机的智慧却在古之道术中。1982年,美国社会预测学家约翰·奈斯比特在其新著《大趋势——改变我们生活的十个新方向》中指出,当人类社会由工业社会迈入信息社会,我们必须学会把技术的物质奇迹和人性的精神需要平衡起来。我们周围的高技术越多,就越需要人的情感。在一个飞速变化的世界里,连不安全感也维持不了很久,摆在人类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就是做到高技术与高情感平衡。什么是高情感活动呢?奈斯比特在《大趋势》一书中已有所诠释,“静坐、按摩、瑜咖、禅等,所有这些都是高情感活动”。也就是说,生活在瞬息万变的社会里,我们更需要的是培养“静心”的技艺,养成“静心”的习惯。因为快乐的生活需要的是智慧,由静心所引发的智慧。

压力调适是属于精神生活领域的事,它需要的是智慧。需要的是你去行动,在行动中孕育智慧。即使你看了很多书,了解了丰富的有关压力方面的知识,你也许无法减少压力对你的伤害,因为压力调适不是凭借知识就能解决和事情。甚至说,它不是关于言语的事,而是要你通过行动,达到“勿言”,没有言语了,也就是静心了。也就是说,压力调适需要静心发慧。也就是静心养生。

庄子曰:“知道易,勿言难。知而不言,所以之天也。知而言之,所以之人也。古之人,天而不人”(《庄子·列御寇》)。庄子是说,懂得自然规律容易,达到忘言境界难。悟道而忘言,静心发慧者,活得自然,活得真实。了解规律把它用语言说出来,那是人为的表象,并非真实。远古时候的人,能够做到忘言,活得真实,没有人为的做作。

现代人有知识,会经营,善管理,能赚钱,而且能赚大钱,但要他们勿言,忘言,做到静心就很难,而身处竞争激烈、瞬息万变的现代人,其承受的压力较之古人更多,更容易受到压力的困扰,为了预防被压力所伤,更需学会静心养生。

拥有无以伦比的科学技术文明的现代人能舍弃语言,进入精神生活的层面吗?早在两千多年以前,庄子已经回答了这个问题。已经习惯于语言思考的现代人要丢弃语言,实现静心是很难的,惟有通晓古之道术,凭借“坐忘”之法,方可达此目的。

庄子相信,人人皆可为尧舜。不论你是谁,也不论现在你的心境如何,是顺还是逆,都可以通过端坐而忘,忘掉自我,忘掉理性,忘掉荣誉,忘掉烦恼,忘掉语言,实现静心,活在真实中。

帮助患者拓展心理生活的空间

对生活在过度拥挤城市人们的观察和研究,我们发现,生活在大城市的人比小城镇的人更为粗野,缺乏体谅和教养。城市居民还倾向于比较孤僻和缄默寡言。他们不像乡村人们那样乐意向陌生人微笑或说话,通常在危难时,他们也不会参与帮助别人。在大城市里总有骇人听闻的凶杀犯罪报道,在这类案子中,路人或邻居从不卷入,甚至不会在一定距离之外或自己的公寓里向警察报案。人口的高密度似乎引起人们把自己与他人隔离开来,或许是以此作为心理上的独处和个人空间的保证。

心理疾病与人口密度也有类似的关系,在城市中心心理疾病的发生率最高,当我们转向人口密度较稀薄的郊外时,心理疾病发生率逐渐下降。

但是,有一个问题我们将如何解释:不容置疑,近年来随着城市住房条件的改善,当今青少年居住的自然空间相对他们的祖辈年轻时无疑改善了不少,但为什么他们成长的烦恼却远比他们的祖辈要多得多呢?这是因为生命的愉悦更需要宽广的心理生活空间。因为只有智慧才能保证自己活得有创意,才能洗去烦恼,恢复心灵的自由。而智慧的孕育是需要空间的。

养生心理学认为,心理疾病的病因是由于患者机体脏腑阴阳失调与不能接纳自己,以致心理生活空间萎缩所致。所以,从根本上说,心理治疗的核心工作,就是逐步地帮助患者拓展心理生活空间。心理疾病的预防,最有效的方法也在不断地拓展心理生活空间。

生命的实现与人生的幸福,需要宽广的心理生活空间,贪婪会窒息你的智慧,使你的心胸变得越来越狭隘。但克服贪婪并不意味着要你逃避竞争,逃避社会,退居深山,安贫乐道。如果世上所有的人都满足于贫穷,社会物质文明的发展就缺少动力。对于人生、社会我们无从逃避,这就要求我们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力,勇敢地、全身心地投入生活的激流,不断地扩大自己的生活空间,尤其是心理生活空间。为此,需要我们宽容、从容、尊重、生活中有准则、乐于奉献、静心和单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