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更多风雨,感悟人生真谛
(2012-12-27 06:51:14)
标签:
孩子问题孩子写作业家庭教育教育郑委 |
分类: 家庭改变案例类 |
面对更多风雨,感悟人生真谛
幸福家族成员
我的改变之一,也是最大的改变,就是不再担心孩子出现任何状况,即使出了问题,也很高兴他在体验生活,而我在练习放下,多好的事情呀!从前最害怕孩子出现问题,孩子生病了怎么办?孩子和别的孩子发生矛盾怎么办?孩子和别人一起就餐影响我的形象怎么办?孩子学生成绩中等怎么办?总是有那么多的担心和焦虑,生怕他犯下一点点的错误。通过习学,我的心情也从随时会发泄情绪的过程中不断的走向平静,孩子犯错了,太好了,他和我进步的空间都来了,有体验才会有经验,体验完整才有反思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秘密中提到的吸引力法则,想什么来什么,怕什么有什么,与其担心孩子,不如祝福孩子。,(郑委老师:我写过一篇博文,大家可以看看《盼着孩子出问题》http://blog.sina.com.cn/s/blog_616d792d0100r438.html,只有盼着孩子出问题的家长,孩子才会越来越少出问题,因为有这样心态的家长是有正向信念的家长,是信任孩子的家长,爱的前提是信任。)
改变之二,学会正确的盯自己。我们改变不了任何人,只能改变我们自己。凡是在意我们的人,也会随着我们的改变而改变。(郑委老师:这句话每一位家长都应该背会、理解和做到)以前学习传统文化也明白“行有不得,反求诸己”,每次遇到问题时会说都是我的错,但不知道错在哪,也不会悦纳自己的错误。时间长了之后,对自己特别没信心,有时对人对事明明有情绪,但还装的没事,看起来很谦虚,其实是越来越不接受自己。(郑委老师:心理学称作为“假的接受”,当你心里不接受而表面接受的时候,你周围的人包括你自己都会有很不好的感受,影响人际关系,黄BQ以前有很强的“假的接受”的心态,她意识到了这一点,非常好。)通过习学,我明白了以前总是有一个消极心态,遇事就想坏结果,同时不接受不悦纳自己的错误。每天找出老公和孩子的优点写下来并念给他们听,开始时一切都显的如此做作,逐渐自然之后,一切都变的如此美好。错的繁体字的意思就是昔日的那桶金,只有在犯错的过程中我们才能不断修正自己的心态和行为,反反复复的过程中才发现自己提高的如此快速,正确使用三比,只关注自己的进步,积极心态逐渐养成。
改变之三,把习学的知识与家长分享。积极的心态逐渐养成的时候,心逐渐安静下来,我把郑老师给我们讲课的内容反复学习,在节目中和听众分享,同时每周五晚上给读经班家长讲解,结合我自己教育孩子的过程现身说法,家长学习的非常认真,每次我留的作业都能按时完成。他们在讲述自己问题的时候,我能从多方面提出建议,家长都感觉到受益匪浅。自己也很惊讶以前听过那么多人的课程,为什么对郑委老师的课程就能悟出来并讲出来呢?经过思考明白了,因为郑老师讲的是道,如果我们只是求方法,会发现别人的方法统统不能用,用了也不管用,在道的基础上去理解、感悟、习学,我就会根据自己孩子的情况掌握出适合他的方法。道是相通的,法是不一样的,为了方法而求解决根本问题,那无异于舍本求末。(郑委老师:我常说“想学方法的家长都不好好家长”!那些想学方法的家长其实都在变相的伤害着自己和孩子。问问家长:“这么多年来,你成功的解决过几个孩子的问题?孩子的问题是越来越来越少呢?还是越来越多呢?”这都是找方法惹出来的祸。)在帮助别的家长时,我的思路也越来越清晰,一帮就帮到点上,别人家里的变化也让我异常兴奋,这就应了那句话“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外面没有别人,只有自己”,其实这就是通过各种关系觉察自己的身心感受,同时对该修行的地方进行深度的剖析和反思,不断体会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的喜悦感受,也切实的感受到郑老师所说的“把爱传出去,把幸福带回家”的真正涵义了。(郑委老师:我代表被你帮助的家长感谢你!)
关于我家的改变我不想多说,因为别人的习惯越来越好时,我们会提出更高的要求,做的过程就会有反复。(郑委老师:这是我辅导家庭最常见的问题也是最隐蔽的问题之一,当家庭发生改变的时候,很多人会无意识的又提高了对孩子和爱人的要求,这样就会出现反复,这一点学习过的学员请注意。黄BQ意识到了这一点,特别好!说明一直在思考,并且学的比较彻底。)所以我现在更愿意关注的是自己是否做到位了,对全家的原则是否坚持执行了,对孩子的尊重是否更多一些了,对孩子的帮助是否更多了,是否悦纳自己的错误等等。值得一提的是我的指导师薛老师总是在我最关键的时候给我最中恳的帮助,对我的问题一下点透,让我佩服的五体投地,同时我的伙伴李丽给我信心和鼓励,是我坚持下去的力量源泉。
相关阅读:
《盼着孩子出问题》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16d792d0100r438.html
《呜呼哀哉——家长不要瞎读书》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16d792d0100qnb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