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智慧慢慢滋生
幸福家族147期学员 姚JL
不知不觉三周时间就这么快过去了,跟踪训练时间已过半。这三周时间我经历了全新成长体验,破茧而出的重生,对生命、对生活前所未有的感知、感动。
第三周是智慧周,这一周的作业训练依然如旧,老师在作业平台里增加了问题管理内容,当遇到问题时就按照平台里问题管理提示的步骤去反思,去想办法,去落实,去总结,通过这样一次次训练,让智慧在我们心田中慢慢滋生,学会智慧地解决问题。
1、遇到问题客观描述(描述事情经过,自己的感受)
2、遇到问题悦纳情绪了吗?(自己的情绪,他人的情绪)
3、谁的问题谁解决(分清问题的责任)
4、分析问题的原因(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
5、智慧解决(根据分析的主观和客观原因,找出解决办法写出1-2-3-4-5流程)
6、盯落实(我是这么落实1-2-3-4-5)
7、总结提高(我做对的地方,还需要提高的地方)
(点评:这就是我们的“智慧流程”。看起来很简单,但真正写起来可能不像想象中那么简单;更关键的是,你能不能坚持正确使用这个流程,处理50个甚至是100个问题!如果你能做到,那么处理教育问题的智慧一定属于你!)
在智慧周里我遇到了一个比较棘手问题。在和高老师第二次沟通时,高老师让我可以开始给孩子使用品质表了,并把品质表使用的方法,注意的要点都一一给我交待清楚。我听后满心欢喜,蠢蠢欲动。正想找机会把孩子生活习惯再好好规范一下,特别那些还没养成的好习惯,借机让他开始去做。(分析我对品质表使用的动机,从心底还是对孩子有要求的。当你心里是要求时,帮助也是要求。从后面孩子的表现验证了这一点。)
(点评:家长们一定要警惕:自己给予孩子的所谓“帮助”,是真的会对孩子自身的成长起作用,还是这种“帮助”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服务。)
当我和爱人提到品质表的事情,爱人觉得对六年级孩子有点儿小儿科,不是很赞同支持。当时我就想,这事一定得和爱人商量好,得到他的支持。于是和高老师沟通完,我没有急于去做这件事,准备找机会先和爱人好好沟通再行事。先压下缓解了自己一直习惯的急躁情绪。记得以前只要对孩子好的事情,对孩子有益的事,我总有时不我待的紧迫感,恨不得马上就去做,马上就见效。这都是只关注结果,不注重过程必然带来急躁和焦虑情绪。通过训练学习,我这种急躁焦虑的情绪得到一定的控制和舒缓,但是并还没有真正地摆脱。因为老公工作忙,连续一周回家都很晚,我没有找到合适的机会和他沟通这件事。眼看就到了周五,我急迫的心终于按不住了。完全忘了自己最初计划,不再做任何准备工作,头脑一热急不可耐地拿出品质表,把爱人、儿子召集在一起,开始讲要儿子做这个品质表。
(点评:这一番对自己的描写真是很形象,不过能觉察到这一点,就是很大的进步。之所以要特别点出来,更多的是想提醒其他家长在面对问题的时候,要学会问自己:我急吗?我心静吗?我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吗?)
儿子一开始还表现出很大兴趣,特别是对他已经养成的习惯,心有成竹,“没问题”“小儿科”,我这心里还一阵窃喜,不错。但当说到“早上起床叠被子”“晚上洗袜子”“按时独立睡觉”等,他就完全没信心做了,直接说不可能“早上叠被子,肯定迟到”“作业多了,晚上怎么按时睡觉”等等,我就说他找理由,为什么做不到呢?然后说他要抓紧时间,提高效率。儿子直接就说:“我就懒!”我这心里的火就有要蹿的苗头。我告诉自己有情绪时一定不处理事情,我沉默了会儿,尽量用平和的语气对儿子说,没关系,你不想做,咱们就放一放。儿子还是嘟着小嘴不高兴。我赶快离开现场,去书房,开始准备做我的作业。一会儿儿子进来了,说他要用电脑搜首英文歌曲,我把电脑让给了他。他搜了半天没找到自己想要的,开始发脾气。我的火终于没压住,你找完没,我要用电脑了。声音不大,但语气是明显不满。儿子气乎乎地走了。我没在理他,自己在电脑前,打开静心音乐。开始回忆今天晚上都发生了什么。
当我的心慢慢静下来时,我开始思考了。为什么孩子是这样的反应。因为我心里还是在要求孩子的,虽然嘴上说,我们一起来讨论,我是帮助你养成好习惯,但心里是要求,帮助也是要求。儿子就觉得我在约束他,在给他上套。而且联想我这两周多的表现,儿子会觉得原来妈妈在这等着我呢。唉,真是做了一件非常不智慧的事情。做错了没关系,总有办法能解决的。在还没有想好办法之前,我就放一放。这样一想,我的心情就平静了许多。
到了儿子要睡觉的时间了,我就象刚才什么事也没发生一样,去和他聊天,聊我明天要加班,我为什么加班等等,就不提品质表的事情。孩子对我的反应有些许意外,妈妈还这么温和对我,也和我聊他在学校的事。聊着聊着,孩子自己就说了,妈妈你说平等尊重,为什么家里只有我有这样一张品质表,你们怎么都没有,难道你们没有好习惯需要养成吗?孩子一句话点醒我这梦中人。对啊,儿子,你提的这个建议非常好。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养成好习惯,我们大人更应该做到的!
(点评:这个孩子说得很好,确实是这样的道理。我们接触过的不少孩子都发出过这样的怨言:最讨厌的一件事就是在家里爸爸妈妈要我好好学习、好好写作业,可是他们却在看电视,在娱乐。在一个家庭里,如果家长能和孩子一起学习,孩子没有不好好学习的道理。往深了想,这还是一个“理解”和“尊重”的问题,家长如果能常常体会和理解孩子的不容易,孩子会对家长心生感激,愿意付出更多的努力。)
孩子这一提议得到了爸爸大力肯定和支持,本周一上班的路上,我们相约我们每个人都做一张品质表,也让爷爷奶奶做品质表。全家人都要养成好习惯。这一周我在外学习培训,等到周末回去,我想我们再开会讨论品质表会比这次有更好效果,当然也许还会遇到新问题。不管遇到什么问题,我想只要运用智慧流程,都能有收获的。
这是不是在慢慢滋生的智慧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