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伯通冬眠中
伯通冬眠中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706
  • 关注人气:1,959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白酒塑化剂风波实被媒体误导

(2012-11-20 21:44:16)
标签:

杂谈

近日,“塑化剂风波”重创中国白酒业。媒体们别出心裁地拟出了“塑醉”、“酒里有‘鬼’”等标题,各路微博名人的调侃斥责更是不在话下。于是,朝夕之间,白酒股市值便蒸发掉了328亿,损失不可谓不惨痛。

风波起源,在于某媒体一篇《致命危机,酒鬼酒塑化剂超标260%》的报道。根据该报道,某检测公司对酒鬼酒样品检测后显示,“酒鬼酒中共检测出3种塑化剂成分,分别为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DEHP)、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DIBP)和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其含量分别为0.49㎎/㎏、0.41㎎/㎏和1.08㎎/㎏”。在国家卫生部规定中,这三种塑化剂的最大允许残留量分别为1.5㎎/㎏、9.0㎎/㎏和0.3㎎/㎏。显然,在DBP一项上,酒鬼酒超标2.6倍,但在DEHP、DIBP两项上,酒鬼酒是达标的。

接下来的报道令人心悸,“塑化剂……使男性生殖器变短小,严重可能致癌”、“毒性比三聚氰胺毒20倍”,并得出结论“酒鬼酒已经威胁到人体安全”。这样的推断实际上是很草率的。要知道,“使男性生殖器短小”指的是塑化剂中最常见的DEHP对男婴的影响,且DEHP在致癌性方面尚无确凿的医学证据,而“毒性比三聚氰胺毒20倍”亦是台湾大学食品研究所教授孙璐西针对DEHP的表态。显然,面对检测结果显示DEHP含量合格的酒鬼酒样品,这样的表述与推断恰如一句“狼来了”。

实际上,美国消费品安全委员会曾就DBP安全性进行过综合分析,得出结论是“口服摄入的安全上限值为每天每公斤体重为0.2毫克”,即对于一个体重60公斤的人,每天摄入DBP不多于12毫克就不会导致危害。按本次受检的酒鬼酒DBP含量1.08㎎/㎏计算,只有每天喝11公斤才会达到安全上限,这显然对人体不具有现实而急迫的威胁。

我对本次事件的两大感受——1.脱离具体含量谈“毒性”是判断媒体人素养的又一道坎 2.某些媒体老这么砸自家牌子真不怕招报应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