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过江听风
过江听风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104
  • 关注人气:38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官本位”思想颠覆林冲千年旧形象

(2009-07-29 21:57:18)
标签:

文化

分类: 世间杂说
    读《水浒传》是老百姓日常生活中一件十分快乐的事情。要读懂《水浒传》,笔者认为关键在于解读好两个人物,一个是宋江,一个则是林冲。因为宋、林都是由“体制内”人物转化为“体制外”人物的典型,同时宋江又是由“体制外”人物转向“体制内”人物的典型。一句话,一部《水浒传》是体制内、外的斗争,是走出围城又回归围城的故事演绎。

    今天,笔者想谈一下《水浒传》中林冲的形象。

 

    林冲是《水浒传》里写得极为精彩的一个人物,在原著中林冲又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一个长相英俊、谈吐文雅、武艺高超、讲究江湖义气、热爱家庭生活、关爱妻子、向往和平生活的人,但同时又是一个因遭受压迫出于无奈,逼上梁山,落草为寇的人。金圣叹先生在评价林冲时用了两个字,即“忍”与“狠”。笔者对此不置怀疑。近期《百家讲坛》周先慎先生在评论林冲这一人物时,也基本沿袭了金圣叹先生的说法,没有根本的突破。这并不是周先生的局限,笔者也认为不需要再作突破。

 

    那么,林冲果真就是这样一个既定的历史形象?笔者认为也不见得完全恰当。要真正复原林冲的历史形象,关键在于要找出林冲“能忍”这一行为的根源是什么。周先生认为其根源有两点:一是林冲本身具有性格的弱点,“能忍”是其性格特征或缺陷;二是林冲是一个受压迫者,面对压迫,他无力反抗只能选择忍气吞声。笔者认为有一定道理,但是还是没能从根本上找出林冲行为发生的思想根源。

 

    林冲具有一定“能忍”的性格特征或性格缺陷,但也不见得林冲万事都可以忍,是一个特别能忍的窝囊废。这也是可以得到证明的:第一,林冲能够成为80万禁军的教头,应该也是一个杰出人才,如果其太窝囊、太能忍,恐怕也坐不到“教头”这个位置上,因此认为林冲有太多的性格缺陷,是不切实际的。第二,林冲失去官职后,言行判若两人,表现出来的不是“大忍”,而是“小忍”,是出手极其的“狠”,因此可以判断林冲性格里“能忍”的成份并不多,更多的是武将的出手“狠”。笔者认为,林冲特别“能忍”的思想根源主要不在于其他方面,而在于其官本位思想在作怪。

 

    一介武夫能够成为80万禁军的教头,自然需要一个漫长的奋斗过程。走完这个过程,实现这个目标后,做任何事情都是需要深思熟虑的,而不能草率行事。面对辱妻事件,林冲知道后也是怒气十足,但“当时林冲扳将过来,扳着他的肩胛,却认得是本官高衙内”时,他却“先自手软了”。学过心理学的人都知道,一个人的心理活动往往是连贯的,而且也往往会“心有所想,手有所为”。但是,林冲原本以愤怒作为起源的心理活动却没有很好地延续下去,而是发生了360度得转变。这一点,读者是可以感受到的。为什么会这样?很显然,这里面有一个强烈的思想斗争过程。前者是作为一个男人、一个丈夫的真实的心理活动和行动表现,要泄愤,要去辱;后者则是林冲作为一个“禁军教头”,也即一个“体制内”的官员的心理活动和行动表现,要屈服,要保官。因为知道是高衙内,而不是别人,一个本来是连续的心理活动和行动表现,才发生了彻底的质的变化。是想,如果他得罪了高衙内,是否也就得罪了权贵高球?得罪了顶头上司高球,他还能再做80万禁军的教头吗?在利益的权衡之下,林冲选择了后者,草草了事,忍气吞声。再者,鲁智僧知道林冲的屈辱后说的一句话也是很好的证明材料。这句话是这样说的:“你却怕他本官太尉,洒家怕他甚”,我不怕。……“俺若撞见那撮鸟时,且教他吃洒家三百禅杖去了” 。后来的评论者往往将此归纳为因两个人物不同的性格而产生了不同的行为,这有一定的道理,但是不完全正确。根本原因在于,林冲是一个“体制内”的人物,他有许多需要慎重考虑的问题;而鲁智僧则是“体制外”的人物,他是不需要考虑一切后果的。其实,林冲应该有一句心里话没有对鲁智僧说,那就是:“你打了人,还可以继续做你的和尚;我打了他(高衙内),我以后又该怎么办”?一般人,打了人是可以选择出家做和尚或落草为寇的,但是“体制内”的林冲也可以这样吗?他不能,因为他没有办法放弃之前的一切奋斗成果和已经取得的地位,虽然中级武官地位不算太高,但毕竟得来也不容易啊!因此,笔者认为林冲之所以采取忍让的行为,是瞬间的深思熟虑,其思考的根本点不是源于其性格,而在于其官本位思想在作怪!

 

    从这一点上看,笔者认为林冲也并不是一个值得让天下女人所向往、信赖和依靠的男人,他在既得利益和爱情、婚姻一旦发生矛盾、冲突时,往往会舍去后者而选择前者!选择完之后,他还会假情假意地给爱他的女人或家人写上一纸缠绵的书信:“我之所以如此,也是被逼无奈,希望你能够谅解。我们之间的爱情(婚姻)还是到此为止吧,希望你能够找一个好的人家结婚生子。”

 

    在《水浒转》中,林冲历来是一个被作者、专家和读者一致同情的人物。笔者认为,林冲实质上既是一个官本位思想的追随者、追求者,也是一个彻彻底底的受害者,乃至最后的反对者!

 

    读懂了林冲形象,也就读懂了一半的《水浒传》,读懂了当时社会的一半世俗。作为一个男人,是学习林冲还是学习鲁智僧,就由你自己去思考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