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子蕴
子蕴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484,695
  • 关注人气:3,86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古宅魅影---我的天津系列之三

(2018-10-02 12:49:26)
标签:

天津系列之三

租界

老房子

大树

姥姥家

分类: 我的散文

    天津的小洋楼,大都集中在租界地,因为当年画地为租界的列强有九国之多,所以这些小洋楼的建筑风格也形态不同,各具特色,当年它们各自以自己国家的特色和风采示人,争奇斗艳,尽显富丽。这些小洋楼大多座落在海河沿岸,点缀得这座北方水城更加多姿多彩,妩媚动人。如今这些具有百多年历史的欧式建筑,历经战乱和风雨侵蚀,错落的屋顶已渐露沧桑,厚重的老墙也已发黑斑驳,但却愈加显得厚重和神秘,走在天津的老街上,每一栋小洋楼都是历史巨变的见证,每一座洋房都在喁喁述说着自己的故事。每当夕阳西下,海风习习,在高大的梧桐树和馨香的开满粉红色绒花的榕树的映衬下,这一栋栋旧时的洋房更具独特的典雅和魅力。

 

   据我所知,姥姥家住过的兴安路和赤峰道,历史上都属于法租界,其中兴安路沿海河大沽路直到南市,跨法、日两个租界。因为姥姥到天津时,首先选址住在兴安路,那时候我还太小,所以我对兴安路的印象其实大都来自姥姥和五姨讲述的故事。许是她们的讲述太过生动,许是我的想象力太过丰富,总之现在回想起来,竟觉得这一切就像黑白电影,画面那么清晰,自己犹如置身其中,亲身经历一样。

 

   兴安路213号,那是怎样的一栋建筑啊!院子好大好大,厚厚的院墙上爬满了爬山虎,高大的树木看起来和这栋老宅年龄相仿,茂密的树叶像一把把大伞,把大院遮蔽起来,太阳透过树叶将光线星星点点洒进来,落在青草地上,石头铺就的甬道上布满青苔,走在院子里,让人感觉是走在时间的隧道里,走在民国的故事里,觉得那一草一木似乎都在说话。

 

   大院中仅两层的一栋小楼有好大的一个大堂,没有窗,昏暗的堂顶上挂着一个古旧的吊灯,晚上那吊灯发出的光幽幽的,很瘆人。大堂当中有一个一米高的长长的大柜台,把空旷的大堂一分为二。穿过大堂正对着的就是姥姥家高大的房子,一扇大玻璃落地窗,似乎驱走了这个院子里所有的阴暗。太阳透过落地窗把姥姥家的房间照得亮堂堂暖洋洋的,在这个空落落的深宅大院里,也只有进了姥姥家我才有安全感。大堂旁边有一个侧门,推门进去是一个昏暗的甬道,甬道的尽头是一个小小的天井和两间房子、一个厕所。房子里住着一位姓刘的单身男人,五姨说他的模样像知识分子,每天低着头进进出出的,从不和人说话。姥姥家楼上虽然也住着人家,但是房子多半空着。偌大一栋楼,虽然住着五户人家,但大人孩子加在一起也就十几个人,白天晚上连个人影都看不见,整个院子都悄无声息,且因为一栋小楼全部都是木板地,人太少,楼太空,偶尔楼上掉一点东西,全楼都会听见“咚”的一声响,很吓人。

 

   那时候哥哥姐姐常常结伴去姥姥家玩儿,只母亲去姥姥家才会带上我。记忆中他们玩儿的最多的是捉迷藏,寻宝藏,或者在大堂地上画画儿。寻宝藏玩儿的最多,因为大堂里那个一米多高的大柜子有很多落满灰尘结满蜘蛛网的抽屉 ,五姨姐姐们就将自己的心爱之物,例如小人书啦,玻璃弹球儿啦,蜡笔、书签啦藏进去,谁找到就算谁的,哥哥最机灵,每次都能发一笔小小的横财,加上姥姥特别偏疼他,所以他去姥姥家的积极性最高。

 

   姥姥家住那里时,恰逢全国上下大搞三反五反运动。五姨说,每天早上姥姥家门口都会经过各单位用平板车拉着的或受伤或死亡的人,很恐怖。所以除上学外,姥姥是不准四姨五姨随便走出大门的。但是这也没能保护住四姨五姨,因为谁也没想到,惨案竟然发生在大院之内了。

 

   那是深秋的一天早上,天刚蒙蒙亮,五姨去洗手间,睡眼惺忪的她,穿过昏暗的大堂,拐进侧门,远远看见隔壁的刘先生站在那里,虽然有些奇怪:天还没亮他站在这里干嘛?心里想着,却已经走到跟前,刚想从他身边绕过去,忽然看见地上倒着一个凳子,刘先生两脚离地,脖子上勒着绳子……这一吓非同小可,五姨连滚带爬往家里跑,一路上大呼小叫“鬼哭狼嚎”,不但惊醒了姥姥姥爷,也同时惊醒了楼里的几户人家……这之后的事情五姨就说不清了,她因为受惊吓发烧病倒了,意识不清说胡话,把姥姥姥爷急得团团转。母亲去看她,她也不认得,只指着墙上的画儿说:“颦儿,你穿得好单薄,快来到我被子里睡吧!”(五姨是《红楼梦》迷)姥姥急得哭,说这五丫头的小命恐怕难保了。最终还是我的父亲母亲把五姨接到我家,请了老中医给五姨看病,养了好长时间才康复。五姨说,后来的事情她完全没有记忆,是姥姥告诉她,不用再害怕了,刘先生单位来了好多人,已经拉走了死者,查封了他的房子……

 

   那之后,母亲禁止哥哥姐姐再去兴安路大院,那个院子里没有了孩子的生气,就更加阴森可怖。晚上秋风萧瑟,树影绰绰,邻居们相互吓唬,都说看见刘先生的人影在院子里晃来晃去的,于是乎大家纷纷逃离,姥姥姥爷家也很快搬到赤峰道的另一个大院去了。

 

   姥姥说,后来,单位特意派了一个胆子超大的工友来看院子。白天还好,每到晚上,那个工友都听到有人不间断地敲门,咚咚,咚咚……工友并不理睬,自顾自蒙头大睡,一时间倒也相安无事。有一个冬天的晚上,工友喝了酒,又听见敲门声:咚咚,咚咚……工友气不打一处来,拿把铁锹就冲了出去,一开门,只觉得一股冷气迎面袭来,远远的看见一个黑影,一蹦一蹦的跳走了……

 

   因为这个故事太过骇人,我一直想探个究竟,今年五一期间,我特意回到天津,请求五姨带我去兴安路老房子看看,不料五姨告诉我,兴安路早就拆掉没有了。她说,故人已矣,就让兴安路213号永远尘封在我们童年的记忆中吧!


古宅魅影---我的天津系列之三

古宅魅影---我的天津系列之三

古宅魅影---我的天津系列之三

古宅魅影---我的天津系列之三

        华章先生的点评高屋建瓴发人深省,高挂致谢:


 现在在博园中,忆旧的作品很多,这反映出当下一个庞大人群的一种精神状态。我把它归纳成三类,一,一般意义上的琐碎往事;二,文化层面上的回望;三,琐碎往事中隐含着浓厚的文化内涵。我想,子蕴的回忆录属于第三类。

城市的建筑就是城市的历史记忆,“每一座洋房都在喁喁述说着自己的故事”,同时,每一座楼房也都是历史变迁的见证者——虽然它们无言。即使那些老楼被拆除了,但这种见证早已成为了一代人的集体记忆。子蕴此文就是一证。

那位“模样像知识分子,每天低着头进进出出的,从不和人说话”的刘先生的自杀,夜间的敲门声,“一个黑影,一蹦一蹦的跳走了”,给人仅仅是惊吓吗?


   

感谢韦平先生百忙之中不吝赐教

读了子蕴的几篇天津系列,总的感觉是朦胧而破碎,或许这就是记忆。留在心底的星星点点,本就是完整画面中最清晰的一点,或者是整个故事中裸露在外的一瞬。况且这一切都是通过孩子的眼,留在孩子心间的印记,然而这一定是最深刻的,尽管它可能不是最本质的。

此文记下的是恐怖楼阁里一个骇人的镜头,尽管它既无前因,又无后果。但这恐怖的一瞬却永远地定格在子蕴的心间,挥之不去。即使是迟暮的晚年,仍然令她念念不忘,甚至还要故地重游,去一探究竟。但文中不经意的两个细节,即轻描淡写地点到的三反五反的时代背景和人物知识分子的身份,就足以让今天的我们去填充文中那不得而知的一切了。文章尽管空灵,但我们还是能够感到文字背后的某种隐喻。阁楼里的恐怖或许就是时代性的,而刘先生的悲剧无疑也就是一个群体的悲剧了。那经久不散的声音和影影绰绰的身影一定是不死的精神。而这一切都不是当年那个少不更事的子蕴所能够理解得了的。但不能泯灭的记忆,却又折磨着子蕴,逼迫着她终其一生的思考,这思考使她难于平静,所以才有她文后的故地探究。

文章模糊而简短,留下了太多的空间,它让子蕴一生去追寻,让我们跟着莫名地去思考。但愿童年的恐怖不再重演,但愿记忆里的悲剧远离人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