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育儿 |
分类: 诊疗经验 |
腺样体肥大,是导致睡眠打鼾的常见疾病
腺样体增殖是小儿常见疾病,它可引起气道阻塞而致夜间呼吸不畅、打鼾,影响睡眠质量的主要疾病。
腺样体就是咽部的淋巴组织,对人体有免疫作用,也叫咽扁桃体,位于鼻咽部顶部与咽后壁处。正常到6岁左右增长到最大,到10岁以后开始萎缩,至成年则消失。儿童期腺样体表面凹凸不平有5~6条纵形沟裂,这些沟裂易存留病毒和细菌,小儿时期易患急性鼻炎、急性扁桃体炎及感冒等,若反复发作会因炎症刺激而发生病理性增生、肥大,称为腺样体肥大,常与慢性扁桃体炎合并存在。
腺样体肥大的主要表现是:
1、异常增生肥大腺样体组织堵塞了咽喉部的上呼吸道,出现鼻堵、张口呼吸的症状,尤以夜间为甚,平卧位加重。
2、出现睡眠打鼾、睡眠不安,患儿不时翻身。严重时可出现呼吸暂停,即小儿有短时间的呼吸停顿,甚至惊醒,使睡眠质量下降。
3、因气道狭窄,使血液中氧浓度不足,大脑缺氧,孩子白天昏昏沉沉,精神欠佳,记忆力减退,学习成绩下降。
4、有的患儿因鼻堵塞还可使发音受到影响,形成闭塞性鼻音,俗语称‘囔囔’声。
5、由于鼻堵而长期的张口呼吸还可影响颌面骨的发育,形成特殊面容,表现为表情呆滞、张口呼吸、鼻子扁平、眼距增宽、上唇上翘,上齿外呲,上腭较高、面部表情呆滞,即所谓‘腺样体面容’,这时孩子的身体发育和智力发育都受到很大的影响。
6、长期鼻堵、呼吸不畅,还能影响心、肺功能,严重者可引起肺心病、心肌受损,甚至心力衰竭。
7、个别患儿还可因腺样体肥大压迫咽鼓管鼻咽部开口,导致中耳炎、听力下降。
最好的预防是尽量避免小孩反复感冒,如孩子经常阵咳、搓鼻子、揉眼睛、打喷嚏、打鼾、中耳炎,以及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时,要警惕孩子是否有腺样体肥大,要及时去医院耳鼻喉科进行治疗。
医生诊断腺样体肥大借鉴后鼻镜可见鼻咽顶有粉红色,分叶状淋巴组织块,X线、CT鼻咽侧位片,可判断增殖体大小及鼻咽部气道宽窄。
治疗
有保守和手术两种方法,而手术至今仍有较大争议,因腺样体可以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小,6岁以后腺样体不再增大,8岁就开始逐渐萎缩,所以通过积极地非手术治疗,特别是通过治疗呼吸道的慢性炎症,多数腺样体肥大的孩子最终是可以避免手术的。
手术治疗儿童腺样体肥只适于那些肿大严重影响呼吸,吞咽者,一般在6岁以后,随着医学的进步,近年采取微创技术——低温等离子射频—治疗腺样体肥大效果很好,手术操作简单精准,痛苦极小,一般不需住院,保留了正常腺样体原有的免疫防御功能,避免了以往全麻治疗,确保了手术的安全,降低了风险,值得推荐。
另外,中药治疗也有一定效果,是以消痰软坚为主,常用代表方有三子金灯汤。常用药:苏子、莱菔子、白芥子、挂金灯、桔梗、山慈姑、六曲、甘草。
食疗也是一个较好的办法,药食同源,其中以芋艿为最理想。每天约吃50到100克左右,这种食物淡、甜、咸、干蒸、炖煮、烧汤都可,共3-6个月。次之为慈姑、海带等,也是本病一定的药用食物。
注:芋艿简称“芋”,俗称“芋头”,我国南方及华北各省均有栽培,有中秋吃芋艿的习俗。就是吃地下的肉质球茎,富含淀粉,既可以当粮食,又可做蔬菜,是老幼皆宜的滋补品。祖国医学认为,芋艿性甘、辛、平,入肠、胃,具有益胃、宽肠、通便散结、补中益肝肾、添精益髓等功效。最常见的做法是把芋艿煮熟或蒸熟后蘸糖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