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永年独孤求剑
永年独孤求剑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660,334
  • 关注人气:199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原创:历史上临洺关属永年县吗?

(2014-09-08 22:11:47)
标签:

永年县

临洺关

文化

分类: 家乡名胜

原创:历史上临洺关属永年县吗?
永年县临洺关观音阁(摄于20150705)

临洺关曾经的称谓—北中

       临洺关在宋神宗熙宁六年(公元1073年,以下略去公元和年)划归永年县管辖,此前为曾为紫州州治和临洺县治。临洺县始建于隋开皇十年(590年),而临洺县源于治在今永年阳城的古易阳县。

       洺水,古称寝水、千步水、南易水。东汉班固之《汉书》地理志载:“魏郡武安有寝水是也,一名南易水。”。依“河之北曰阳,河之南曰阴”之说,南易水之北有城名易阳城,遗址在今永年县西阳城乡南阳城、北阳城、东阳城和戴庄一带,西汉时在此设县,名易阳县。古易阳县域应该包括今永年县西部,武安市东北部,沙河市西南部。

       北魏郦道元之《水经注》云:“洺水之目不知谁改,俗谓山之下,地名洺,故曰洺水。”、“洺水出易阳县西山。”,可知到北魏时南易水已更名洺水,今武安市部分区域时属易阳县。北宋编纂的《太平寰宇記》载:“(易阳县)后魏省入邯郸县。孝文于北中府城复置易阳”;清初顾祖禹之《读史方舆纪要》也载:“魏初,省易阳入邯郸。孝文复于北中府城置易阳县”。从这两部极具权威的地理专著中可以看到,北魏早期,洺水北岸的易阳县曾一度被裁并到邯郸县,到北魏孝文帝(467-499)时又于北中府城即临洺关重新设立易阳县,或许因为在洺水之南,称易阳不合适,因此在隋开皇六年(586),易阳县更名为邯郸县,又于隋开皇十年(590)改邯郸县为临洺县,一直到宋熙宁六年(1073)撤销临洺县,并入永年县。

       史载东魏孝静帝时,曾在京都邺城(今临漳)以北100多里洺水设北中郎将,其职能主要是拱卫京城的北大门,其衙门称北中郎将府,主管一地军务,级别和规模应不小于州,临洺关因此称北中府城。此外据北宋之《新唐书地理志》载:“武德元年以临洺、武安、肥乡、邯郸置紫州,四年州废,县皆隶磁州,六年以临洺、肥乡来属”,临洺关还在唐高祖李渊武德年间,当过四年的紫州治所,称紫州主要缘于临洺县南部的紫山。临洺关先后为北中府城和紫州州治,其规模和人口应该比较可观。

       永年县千百年来流传下来的谚语,如“广武总有一丢,阳城总有一修,丢了广武修阳城”、“淹了广武修阳城,广武没有淹,改到临洺关”,也都说明了临洺县源于易阳县。

       总之,临洺县源于易阳县准确无疑。从我们现在掌握的材料看,广府古城历史上并没有叫过广府城,而是称广武城和永年城。1984年永年县城关镇更名广府镇后,才开始称广府城。历史上之所以称广武城,估计与广府古城曾为广平郡治、后为武安郡治、而金后广平府在永年城另设广平县(所谓的大广平和小广平)有关;此谚语产生时间估计在北周(建国于557年)之后,因为北周方改广平郡为武安郡,郡治在广府古城。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从北魏开始,临洺关先为北中府城,唐初为州治四年,从孝文帝在临洺关重建易阳县算起,到宋熙宁六年临洺县被裁并到永年为止,临洺关作为易阳、临洺县城约500年以上,其中作临洺县城483年。

       永年县历史上有著名的“临洺十景”之称。“临洺十景”即北河春柳(洺河)、南寺清泉(召庄)、龙潭月影(龙泉)、佛阁灯光(洺关)、赵陵秋草(温窑)、唐垒寒烟(狗山)、檀台返照(洺北)、翠柏连云(明山)、信宫故址(阳城)、居士遗庵(庞庄,今废)。可以看出,临洺十景均在临洺关附近,距临洺关最远的也就十几里。有人以古人诗作为依据,把“临洺十景”说成“洺州十景”,笔者认为不够准确。永年县2016年在临洺关东南、三环附近建起了植物公园,命名为“洺州植物公园”,笔者认命名不准确,因为洺州一直在广府城,临洺关曾属洺州管辖,但从来没有叫过“洺州”。就如邯郸市曾为赵都,赵国曾管辖过临洺关,我们就把临洺关植物公园命名为“赵都植物公园”一样,显然属牵强附会!原因:

       一、临洺关历史上做过易阳县治、临洺县治和紫州州治,无任何史料记载曾做过洺州州治。洺州治所一直在广府古城,之所以称洺州与历史上洺河曾长时间流经广府古城有关;

       二、北周宣政元年(578)始置洺州,历史上洺州所辖区域时大时小,但最少时也有曲周、肥乡等数县,而不单有永年。这十处名胜古迹均在临洺关附近,称“洺州十景”显然不符合情理,称“临洺十景”更为贴切。

       三、个别永年历史名人之记载,不能当作史料看待。就连《广平府志》和,《永年县志》上还经常出现疏漏,历史名人出现些许失误十分正常。个别人著作中把“临洺十景”说成“洺州十景”不足为据!

       四、临洺关曾被称为“北中府城”或“北中”,后更名“临洺”,历史上从没有称“洺州”,把临洺关称为“洺州”是不准确的。
 (一家之言,敬请斧正)

原创:历史上临洺关属永年县吗?

  临洺关观音阁前牌坊(摄于201402)

 

原创:历史上临洺关属永年县吗?
观音阁前罗汉

原创:历史上临洺关属永年县吗?

观音阁前天王殿

原创:历史上临洺关属永年县吗?

观音阁东仿古建筑

原创:历史上临洺关属永年县吗?

临洺关永年太极广场

原创:历史上临洺关属永年县吗?

临洺关东大街牌坊

 

原创:历史上临洺关属永年县吗?

临洺关东大街牌坊(摄于20150214)

 

原创:历史上临洺关属永年县吗?

临洺关北东街牌坊(摄于20150214)

参考资料:

    《风土记》曰:南易水,本名漳水,源出三门山。案《赵地记》云:六国时,此水名易水。《埤仓》及《水经》云:洺水之目,不知谁改,俗谓山之下地名洺,水因经之,故曰洺水。按《燕赵记》云:其分有三易,漳为南易水。

  《太平寰宇記》载:臨洺縣。西北五十里,舊十二鄉,今三鄊。本漢易陽縣也,屬趙國。魏屬魏郡。晉屬唐平郡。後魏省入邯鄲縣。孝文于北中府城復置易陽,屬廣平郡,今理是也。隋開皇六年改易陽為邯鄲縣;十年移邯鄲縣理陟鄊城,在今邯鄲縣界,仍于北中府城别置臨洺縣,北濱洺水為名,屬磁州;大業二年割隶洺州。紫山,隋《圖經》云:“臨洺紫山,春夏有紫氣,蓊鬱下有石,石上菖蒲,一寸九節,巖澗有紫石英。”狗山。在縣西十里。山頂石上有狗跡,因名。唐武德五年太宗親總戎师討劉黑闥,因此立營。鳴犢冡。在縣西南十三里。《家語》曰:“孔子自衛將至晉,至河,聞趙簡子殺竇鳴犢舜華,遂不去。”
    《读史方舆纪要》载:临洺城府西四十里。本汉之易阳县,属赵国。后汉因之。和帝永平七年,易阳地裂,即此。建安九年,曹操围邺,易阳令韩范以县降。魏属魏郡。晋属广平郡。后魏仍属广平郡。东魏天平初,改属魏郡。时又于洺水置北中郎将。《齐书》:尔朱荣擒葛荣,分广平之易阳、襄国、赵郡之中丘三县,置易阳郡。宋白曰:魏初,省易阳入邯郸。孝文复于北中府城置易阳县。盖后魏末又改置易阳郡也。《隋志》:武安郡临洺县,旧曰易阳。齐废入襄国,置襄国郡。周改为易阳,别置襄国县。开皇六年,改易阳为邯郸。十年,改邯郸为临洺。唐武德初,置紫州,治临洺。四年,罢州,以县属磁州。五年,仍属洺州,即此城也。建中二年,魏博节度使田悦叛,攻围临洺。河东帅马燧等自壶关进击悦,大败之。兴元初,昭义帅李抱真军于临洺,与王武俊会于南宫东南,共救魏博,却朱滔,攻贝、魏之兵。会昌三年,刘稹以泽潞畔,成德帅王元逵遣兵守临洺,掠尧山,即此。宋熙宁六年,省为镇。元祐二年,复故。寻又废为临洺镇。范成大《北使录》:临洺城东至州三十五里,以北滨洺水而名。自此过河三十里,至沙河县。是也。今置临洺驿于此,为磁州及潞安府之通道。○建德城,在府北二十五里,有故城二,东西相直。相传窦建德屯军处。

《新唐书地理志3下》载:洺州广平郡,望。本武安郡,天宝元年更名。土贡:施、绵、、油衣。户九万一千六百六十六,口六十八万三千二百八十。县六:永年,望。平恩,上。临洺,紧。武德元年以临洺、武安、肥乡、邯郸置紫州,四年州废,县皆隶磁州,六年以临洺、肥乡来属。狗山有太宗故垒,讨刘黑闼于此。鸡泽,上。武德四年置。有普乐县,武德初置,后陷窦建德,遂废。有漳、洺南堤二,沙河南堤一,永徽五年筑。肥乡,上。州又领清漳、池水二县。会昌三年省清漳入肥乡,池水入曲周。曲周。上。武德四年置。

(一家之言,敬请斧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