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程步
程步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6,439,224
  • 关注人气:1,338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同情弱者,魏无忌悲惨一生是咎由自取?(连载15

(2018-11-09 09:06:06)
标签:

程步研究原创

《刘邦的诡秘人生》15

分类: 《真刘邦》

公平的说,魏安釐王的失败魏国的灭亡,以及魏无忌的悲惨一生,都是咎由自取。所谓唇亡齿寒不是借口。魏国在与齐国瓜分宋国的时候从来也不讲什么唇亡齿寒。要用韩国做屏障抵挡秦国也是自欺欺人。依魏无忌所言,韩国当时是一个女子侍奉着一个幼主,内有大乱,外有强大的秦魏之兵,旦夕而亡(今韩氏以一女子奉一弱主,内有大乱,外交强秦魏之兵,王以为不亡乎)。既然是这样,站在魏国的立场,你说是魏国吞并韩国有利,还是叫秦国吞并韩国有利?当时是魏国抢先吞并韩国,壮大实力,然后再与秦国争高下有利。如果等秦国打完长平、邯郸战役,照魏无忌的话,天下人都知道秦国人欲壑难填,不夺取整个天下不会罢休(皆识秦之欲无穷也,非尽亡天下之国而臣海内,必不休矣)。秦国人腾出手来马上就会来吞并韩国,吞并完韩国立刻就会来攻打魏国(夫韩亡之后,兵出之日,非魏无攻已)。照此说来,若是让秦国人抢先吞并了韩国,秦国岂不更强,魏国岂不更弱?魏国不就更应该抢先灭韩了吗?魏安釐王如果听不出魏无忌治国之道中的自相矛盾,那是没脑子智商低。听出来却不立刻采取行动,那是没勇气没意志缺乏执行力。

仅仅有一个好的想法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有敏锐的嗅觉以把握稍纵即逝的机会,更要有坚决推行且遇到挫折百折不挠的决心与毅力。所有这一切魏安釐王都没有,他的儿子后来继位的魏景湣王也没有。一个伟大的君王,必须具备所有这一切优秀的品质,还要有足够聪颖的智商,才能在列国纷争群雄逐鹿中脱颖而出,才能取得大成就,大胜利。

然而时下,真真的现实却残酷地摆在魏国的面前:魏无忌两次将兵合纵击秦,其间都取得了巨大的胜利,赢得了巨大的名声,但是最终的结果却都十分悲催。秦国没亡,不久又卷土重来。魏国没有因此发展壮大,反而如江河日下。魏无忌本人更是吃力不讨好,不仅没有如他所愿,登上更大的舞台,获得更大的成就,反而在赵国受尽羞辱。

魏无忌第一次窃符救赵,赵国占领上党、收复太原后,却并没有趁胜追击。不是不能也,是不为也。对于窃符救赵家破人的魏无忌,也没有予以重用,更别说赐爵封侯叫他与赵胜一文一武秉政赵国。相反,却是排挤打击,冷落羞辱。几年前上党郡守冯亭投降赵国,赵王一出手就是三座万户以上的大城邑(以万户都三封太守)。对其手下的县令也是每人封赏三座千户城邑,而且是世袭为侯爵(千户都三封县令,皆世世为侯)。可是赵王给魏无忌的谢礼,只一座名叫鄗的小城邑,还仅仅是食邑(赵王以鄗为公子汤沐邑)。这个答谢甚至还不如秦国的降将郑安平。郑安平是在被包围突围不成的情况下向赵国投降,赵王封他武阳侯,将原燕国的下都武阳城赐给他为封邑。如此厚此薄彼,排挤羞辱不言而喻。

姐夫赵胜也不使力,只做些姿态拿空话甜人。其实赵王赵胜这么做的用意并不难理解。赵胜是忌惮魏无忌的名声。同为战国四君子,长平、邯郸两次大战是赵胜谋划使计,是赵国出钱出力死人,魏无忌不过是中了赵胜的苦肉计,身不由己被驱遣而窃符救赵,哪能叫他抢了全部的风头。赵王是不愿意魏无忌在赵国得势,更怕他与身为相国公叔的姐夫赵胜搅在一起。万一赵胜与魏无忌姐夫小舅子联手,夺了自己儿子的王位,岂不是成了引狼入室?所以,赵王赵胜不谋而合排挤魏无忌,就是故意怠慢你,羞辱你,你要是觉得谢礼轻薄受不了这份屈辱,跟着拂袖而去,那是谢天谢地再好不过了。

此时的魏无忌放眼一望,在魏国没有出头之日又家破人亡回不去了,自己救亡图存的赵国忘恩负义,秦国得罪了,齐王建不思进取不参与列国纷争,去了也没有用武之地,韩国太弱无异于明珠暗投,燕国正在与赵国大战,去了便是自毁窃符救赵的名声,楚国的春申君黄歇小肚鸡肠不容人。当年三为稷下学坛祭酒的荀子投奔楚国,黄歇得信,根本没让他来楚国都城,一封委任状把他堵在了边境小城,叫大名鼎鼎的荀子做兰陵县令。荀子一介书生无权无势,没钱没地盘,只好忍了这等屈辱,我魏国的公子名扬天下的魏无忌岂能受此羞辱?放眼一望,世界之大,竟无天下奇才魏无忌施展才华的立足之地。走投无路的魏无忌流亡赵国十年,心灰意冷,只能出入赌场酒肆,一来打造亲民的形象,二来也好打发无聊的时光(公子闻赵有处士毛公藏於博徒,薛公藏於卖浆家,公子欲见两人,两人自匿不肯见公子。公子闻所在,乃间步往从此两人游,甚欢)

一晃十年,四十多岁的魏无忌最好的十年,三千六百五十天,就在这闹不清是真的“甚欢”,还是强颜欢笑中流逝了。五十岁左右时,机会终于再次降临。魏无忌二度合纵五国击秦,于河内大败蒙骜。吸取前次邯郸战役的教训,这次击败蒙骜后,魏无忌没有因为列国的懈怠而停下脚步,而是一路趁胜追击,直打到函谷关围关猛攻,他要一鼓作气,破关亡秦。

可是魏无忌万万没想到,死也想不明白,就在他奋力攻打函谷关时,他的敌人秦国一片混乱,秦庄王山崩,新即位的秦王只十三岁小儿嬴政,秉国者是个商人不懂军事,秦军主力溃不成军,眼看就要大功告成时,最铁杆儿又最是受恩于他魏无忌的盟友赵国却突然翻脸。赵将廉颇突然攻占了魏国的繁阳城,切断了魏无忌的退路(廉颇将,攻繁阳,取之)。与此同时,刚刚即位的赵悼襄王下令全国进入战争状态,随时准备跟魏国全面开战(大备魏)。魏无忌回头一看,自己去国千里孤军深入,粮草援兵被切断,前有秦国的函谷关,身后是虎视眈眈的赵国。一旦赵军渡黄河南下,与秦国东西夹击,自己必是死无葬身之地。万般无奈,只得退兵。由于繁衍被赵国占领,魏无忌不敢北渡黄河原路返回,只能向东借道韩国。原以为韩国是盟友,刚刚合纵击秦自家人,不想却在管城遭到韩将的阻击。魏无忌大怒,下令攻城。悲催的是,就这战国七雄谁都可以欺负的软柿子韩国,就一个小小管城,魏军攻打多日,却不能克城。如果此时韩王受了秦王什么好处,发兵来攻,或是赵军渡河南下,亦或是蒙骜卷土重来,诸多可能有一样成真,魏无忌便阴沟里翻船了,不惟一世英名不保,生死未知,连带着魏国也会遭殃(今吾攻管而不下,则秦兵及我,社稷必危矣。万般无奈,魏无忌访得管城守将的父亲名叫缩高,住在安陵城,他便派人下书安陵邑主,叫他唤缩高来,许以五大夫爵位,叫缩高去游说自己的儿子投降。使者奔赴安陵,不想却遭到安陵邑主和缩高的断然拒绝。

缩高回复魏无忌道:“君这般抬举缩高,是叫缩高将兵去攻管城。以父亲攻打儿子,必为天下人笑。若是儿子臣服于父亲弃城投降,则是背叛国家君王。父亲叫儿子背叛国家,想你信陵君也不会赞成,所以鄙人拜谢,不敢从命”(缩高曰:“君之幸高也,将使高攻管也。夫以父攻子守,人大笑也。是臣而下,是倍主也。父教子倍,亦非君之所喜也。敢再拜辞”)。

魏无忌见信大怒,复派使者对安陵邑主道:“安陵城虽然封赐给你,但还是魏国的国土。现在我攻管城不下,若是秦军追来,全军覆没,魏国危矣。现在我命你生擒缩高献于帐下,不然我提十万大军加兵安陵”(使者以报信陵君,信陵君大怒,遣大使之安陵曰:“安陵之地亦犹魏也。今吾攻管而不下,则秦兵及我,社稷必危矣。愿君之生束缩高而致之。若弗致也,无忌将发十万之师以造安陵之城”)。

缩高听到这个消息,知道难逃一死,与左右言道:“魏无忌为人凶悍又刚愎自用。如果他的要求遭到拒绝,安陵城必被屠戮。不能因我而拖累安陵。”于是他便告别家人去拜访魏无忌的使者,当着使者的面拔剑自刎而死(缩高闻之曰:“信陵君为人悍而自用也。此辞反,必为国祸。吾已全己无为人臣之义矣,岂可使吾君有魏患也。”乃之使者之舍,刎颈而死)。

最终魏无忌还是拿下了管城,平安地回到了都城大梁,但是不久就被魏安釐王夺去兵权,弃之不用(后果使人代公子将)

魏无忌劳而无功,家破人亡。在魏国受排挤,诸侯列国也没人欢迎邀请。孤家寡人,灰心失望,无所事事,还没处可去的魏无忌,只能从此沉湎于酒色,整日喝得烂醉,清醒的时候就玩弄女人取乐(乃谢病不朝,与宾客为长夜饮,饮醇酒,多近妇女)

几年后,魏无忌在郁闷中醉酒死去(竟病酒而卒)。蹊跷的是,他的哥哥魏安釐王也在同一年山崩了。史书没有载明先后,这其中有没有魏安釐王担心身后事做了手脚,不得而知。不过在此之前,魏国还真发生了一起试图借刀杀人谋害太子的事情,不知道这事与魏无忌,或者他的亲信门客有没有关系。史书有载,魏太子增曾经在秦国做质子,公孙喜与魏相密谋,通过攻秦激怒秦国,秦怒就有可能囚杀质子魏增(公孙喜固谓魏相曰:请以魏疾击秦,秦王怒,必囚增)。不过这个阴谋没有得逞。秦王并未像赵国那样,因为遭到魏国的攻击而囚杀质子。魏太子增在秦国安然无恙,后来魏安釐王山崩,秦国还送魏增回国即位。

魏安釐王和魏无忌的死,终结了二人关于国家发展道路的争论,也终结了魏国发展壮大的最后机会。世人同情弱者,文人墨客青睐悲剧英雄。魏无忌的门客和粉丝自然更是在悲伤与不平中,极力张扬偶像的英明伟大,却没人认真公平地分析原委。为什么魏无忌合纵亡秦总是半途而废,为什么他在魏国、赵国,及其他诸侯列国都不受待见,难道仅仅一句嫉贤妒能就能解释开脱?

魏无忌死了,他悲剧性的故事却在魏国传诵。他那秦乃“有虎狼之心”的结论,只有合纵亡秦,才能天下太平的治国之道,通过舍人门客以及崇拜同情者的口口相传,形成了巨大的舆论洪流,变成一种思维定势,久而久之,成为人们不假思索的共识,不能质疑的真理。不惟当时的诸侯列国君臣百姓如此,后世的史家文人亦大多如此。魏景湣王增继位之后,赵国人一忽悠,他便立刻把当年秦国不杀之恩抛到脑后,把赵国背后捅刀子的仇恨也抛在脑后,再次跟在赵国屁股后面合纵击秦六年,韩、魏、赵、卫、楚共击秦)。也就是六年的这次合纵亡秦失败,如同冬天将至的一股寒流,将一直弥漫在魏国上空国家复兴的梦幻彩云吹散了,这一年刘邦七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