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财富传奇:躲避暴风雨的飞行发现巨矿

(2010-04-07 16:47:53)
标签:

杂谈

躲避暴风雨的飞行发现巨矿
力拓起家全凭运气
编撰 |钟京宝

 

3月19日,中国铝业宣布将与力拓联合开发力拓持有的世界级铁矿“西芒杜项目”。
西芒杜铁矿位于西非几内亚,为世界级的大型优质露天赤铁矿,目前已探明的铁矿石储量超过22.5亿吨。与此同时,中国钢铁企业与力拓等三大铁矿石巨头的价格谈判正艰难进行,力拓商业间谍案日前一审判决:4名涉案员工被判处14年到7年不等的有期徒刑。力拓,频频触动中国制造业的神经。
  作为世界第二大铁矿石生产商,力拓旗下拥有令中国钢企羡慕不已的众多世界级铁矿山。其中位于澳大利亚西部哈默斯利山区的皮尔巴拉(Pilbara)大铁矿,是力拓起家的超级矿山,储量超过百亿吨,铁矿石品位(含铁量)高达60%以上,为全球首屈一指的高品位大矿床。不过,这片人迹罕至的矿山,竟是在一场暴风雨飞行中无意间发现的,力拓的崛起因此带有十足的传奇色彩。
  
暴风雨中的生死飞行
  
  1952年11月16日,一个十分平常的星期三。仲夏的澳大利亚西部,已经十分炎热了,雷阵雨常常成为突如其来的不速之客。
  主宰西澳(West Australia,澳大利亚的一个州)的,是一望无际的荒凉。飞行在这片蛮荒大地的上空,那几乎一成不变的红色土地与沙漠,仿佛是红地毯,巨大得只有上帝才有资格踏足。当然,还有朗·汉库克(Lang Hancock)。
  43岁的汉库克是西澳一位小小的农场主,也是一名资深的飞行员。为了家族的牧场生意,他必须经常在这片天空中飞行。
  这一天,他依然驾驶着那架单引擎的奥斯特(Auster)型小飞机,与他妻子霍布(Hope)一道,计划飞往西澳首府珀斯(Perth)。
  飞行是枯燥的。飞机中并没有收音机可以收听音乐、新闻,乃至天气预报。夫妻俩所能做的,就是在那轰鸣的马达声中,大声地唱歌和聊天。
  在哈默斯利山脉上空,浓黑的积雨云突然从四面向这架小飞机包抄过来。前方乌云高不见顶,这架小飞机无法从其上越过,同样浓密的乌云也切断了他们返航的路线。这是一次生死较量。唯一的出路,就是往下走,在云层的下方飞行。但云层越来越低,几乎与大地相接,无奈之下,汉库克飞进了巨大的峡谷内。他对这个区域十分熟悉,峡谷的深处,就是奔腾的特纳河(Turner River),这是一条天然的引航线。
  在暴雨之中,汉库克小心翼翼地驾驶着飞机,几乎贴着树顶飞行。就在这危机的时刻,一道闪电将峡谷瞬间照得如同白昼,汉库克赫然发现:在暴雨的冲刷下,两侧的峡壁居然显露着红色的光泽,这是一种特殊的红色,近乎褐色,如同铁锈一般。熟悉矿藏的汉库克马上意识到,这些都是裸露在外的铁矿,他正飞行在一条真正由铜墙铁壁筑成的峡谷内!
  这个发现令他兴奋异常。上苍似乎故意选择了一个特殊时刻,给暴风雨中的海燕送上了一份沉甸甸的大礼:汉库克所看到的,正是地球上迄今为止发现的蕴藏量最大的铁矿之一。
  
天生的找矿奇才
  
  暴风雨中发现铁矿的传奇,已经成为汉库克乃至澳洲矿业的“官方版本”,甚至得到了议会的认可。有一位好事的传记作家尼尔·菲利普森,在写作有关汉库克传记时,考证出该地区当天并没有下雨,甚至整个11月份都没有下雨,但这些细节并不能掩盖汉库克在澳洲成为铁矿“暴发户”的神奇。
  是否有暴风雨并不重要,人们可以确信的是,汉库克后来多次飞回那个区域进行勘探、提取样本。起初他是独自前往,然后是带着亲友们做帮手,最后是带着那些难以说服的政府官员们及投资者。尽管只有中学学历,但牛仔汉库克却成为现代最伟大和最幸运的勘探者。
  汉库克出生在西澳首府珀斯,其家族是当地历史最悠久的“地主”之一。他最初与全家生活在艾士博顿高地,后来其父亲买下一个农庄,他就独自寄宿在澳洲历史最为悠久的精英学校之一海乐学校。中学毕业后,汉库克帮助父亲打理农庄。
  青年汉库克对女性有非凡的魅力,身边的女伴除了白人姑娘外,据说还可能有一些土著少女。他的第一段婚姻结束得很快,美丽的金发妻子麦丽因无法承受单调的农场生活,独自回到了珀斯,两人随后友好分手。38岁那年,汉库克开始了第二段婚姻。这一任妻子霍布,不仅是暴风雨中发现铁矿的传奇的共同主角,而且还在1956年生下了汉库克迄今唯一法定的孩子吉娜(Gina),后来,吉娜一度成为澳大利亚的女首富。霍布则于1983年因乳腺癌去世,两人的婚姻持续了36年。
  尽管汉库克从26岁起就从父亲手里接过了农场的管理大权,但他似乎并没有将自己的兴趣局限在牛羊鸡鸭上。早在孩提时,汉库克就显露了对采矿和勘探的浓厚兴趣。1919年,年仅10岁的汉库克就在慧特浓峡谷发现了石棉矿,并于1934年获得了政府授给发现者的开采特权。
  1938年,他组建了一家“澳大利亚青石棉”公司,对他少年时收获的矿藏进行开采。这个矿引起了一家大公司(CSR有限公司)的浓厚兴趣,他们在1943年购买了汉库克的特许权,同时还让他继续持有新公司的49%股份。1948年,新婚不久的汉库克将剩余股权全部卖出,事后证明这是一个十分明智的决定:石棉开采带来的巨大环境污染,引发了大量的疾病,雪片般的索赔诉讼令那家开采公司举步维艰。
  汉库克发现了铁矿后,便开始了锲而不舍的前期工作。他沿着矿脉,认真考察勘探了超过112公里的范围。汉库克的飞行记录显示,为了勘探,他曾飞行7000多个小时,相当于290天时时刻刻在天上翱翔。汉库克出色地改进了空中探矿技术,并成为澳洲第一个,也是迄今最为成功的空中探矿师。而他提取的矿石标本,经过再三检验,其纯度高达百分之六七十,这意味着这里的铁矿石完全可以直接送入冶炼炉中成为钢铁!
  
八年抗争终获开发特权
  
  其实,早在1890年,汉库克发现铁壁峡谷的这个名叫皮尔巴拉的区域,就已经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地理学家伍德沃德预言,这里的丰富铁矿石足以供应整个世界的需要。显然,他的预测并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澳洲的历史学家至今没弄明白,为什么官方和企业组织了多次勘探,却没有发现这显而易见的铁矿?他们最后归罪于一个国人十分熟悉的词汇:官僚主义。
  当汉库克为自己的发现激动不已时,这道官僚主义的铜墙铁壁,也拦在了他的面前。在取得政府授予发现者的特许权之前,汉库克既不能开采,甚至也不能把他的发现告诉任何矿业人士,否则,他自己作为发现者的权益将很难得到保障。而为了取得特许权,汉库克耗费了8年心血。他在后来的回忆中,无数次地感慨,那些衙门是如此“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
  澳大利亚的政客们根本就不相信,一个来自丛林、只有中学学历的农场主,居然能在被专家判了“死刑”的贫瘠澳大利亚,发现高品位的铁矿。当时,人们普遍认为,澳洲的铁矿石最多只能继续开采30年,而到1965年,澳洲就将成为铁矿石的进口国。
  政府不仅不相信汉库克发现了优质铁矿,而且根据1938年颁布的禁令,澳大利亚联邦和西澳两级政府都严禁对新的铁矿进行开采,同时严禁铁矿石出口,以图实现政府对“即将枯竭”的铁矿资源的严密控制。
  幸运的是,汉库克不仅是一个执著的人,而且也还算是个富有的人。他不仅自掏腰包支持了所有的勘探,而且也在议会游说上做了不少投资。与官僚机构打交道的酸苦,不仅汉库克深有体会,连后来的议员们,在纪念汉库克的各种场合,都将抨击当时政府的颟顸无能作为保留节目之一。
  经过8年抗争和复杂的“勾兑”,1960年,汉库克终于获得了有生以来最大的圣诞礼物:澳洲联邦政府正式确认了他作为发现者在皮尔巴拉地区的开发特权。当年,澳大利亚铁矿石出口也正式启动,第一船货便供给了经济正在腾飞的日本。
  
一夜暴富,日进斗金
  
  对于汉库克来说,开发方圆数百公里的铁矿,其所需要的资金,绝不是一个农场主所能承受的,甚至也不是西澳的小小经济体所能承受的。
  而且,受此前多年澳大利亚“缺铁”舆论的影响,那些唯利是图的矿业公司也相信了澳大利亚在铁矿石开采方面是个无望的国度。因此,汉库克打给这些矿业公司的电话,被无数次地挂断。至少有三四十家公司的人叫这个“乡巴佬”滚蛋,认为他即使发现的是铁矿,那也一定是品位很低的垃圾矿。
  在无数次碰壁后,汉库克终于时来运转。上世纪60年代初,经过多次接触、沟通,矿业巨头力拓集团(Rio Tinto Group)CEO杜坎(Duncan)爵士在伦敦总部亲自拍板,可以一试。令力拓高层动心的,是汉库克的游说:“我只需要事成之后提取特许权费,如果那里真没矿藏,你们什么都没有损失呀。”
  依然半信半疑的力拓高管们,不久飞到珀斯,与汉库克及州长、矿业部长们见面。第一次会谈完全是礼节性的试探,但随着私人关系的增进,尤其在汉库克多次带着他们到现场勘察后,力拓最后终于下定了决心,开掘汉库克发现的皮尔巴拉矿山。
  于是,从1962年开始,力拓正式在皮尔巴拉地区开采铁矿石了。力拓选定的采矿区域,已经被汉库克以其妻子之名命名为“霍布高地”。力拓与汉库克谈妥的条件是:汉库克及他的亲友们完全退出这一区域的矿藏开采,作为回报和补偿,力拓给汉库克每年矿产销售额的2.5%作为特许权费。这笔报酬,在开采的当年,就达到了2500万澳元之巨,即使在四五十年后的今天,这也相当于500个澳洲人的年平均工资总和。
  事后来看,这无疑是个双赢的协议。汉库克不必在开发上做任何投资,可以每年坐享高额特许权费,而力拓则保证了自己对开发项目有完全的掌控权。多年后,一些同行和杜坎爵士开玩笑:“你们真笨,给汉库克支付这么高的特许权费,我们就不会这么做。” 杜坎爵士立即反唇相讥:“所以你们没有我们这样的大铁矿!”
  汉库克作为发现者而获得的特许权,成了一头会产黄金的奶牛,给他源源不断地提供着财富。更为重要的是,力拓并没有吃下他的全部地盘,他还可以与更多的跨国公司合作。事实上,他的女儿吉娜后来就是靠自己开发剩下的一些矿区,而成为在世界钢铁行业真正的“铁娘子”。
  而且,汉库克拥有发现者特许权的区域内,已经探明的铁矿储量就有近百亿吨,如同撒哈拉的石油一样,可以支撑这个世界足够长久的时间,也注定了他和他的家族将成为永不下山的财富太阳。没有人能够精确统计汉库克家族的财富,但可以肯定的是,那无疑是令人叹为观止的天文数字。
  汉库克的暴富,在澳洲人看来是天经地义的。毕竟,他为澳洲摘下“铁矿贫困户”的帽子,立下不无可替代的功绩,而且是在十分艰难的政治环境下,用自己和亲友的资金,自费进行地质和政治上的双重勘探。在澳大利亚人看来,他并非只是个走运的财富英雄,而且是一位执著的民族先驱。
  1992年3月27日,83岁的汉库克去世,结束了他传奇的一生。那个曾经杳无人烟的皮尔巴拉地区,在他身后已俨然成为世界钢铁的圣地,在钢铁脊梁的有力支撑下,西澳乃至整个澳大利亚的命运都从根本上被改变了。
尤为难得的是,汉库克并不只专注自己的利益,他总能够从全局出发提出一些很有价值的建议。早在上世纪60年代,他就建议在皮尔巴拉矿区建立统一的基础设施,供各家公司分享。他规划中的铁路,将从矿区通往泷沙德岛深水港,运送铁矿石的火车顺坡而下,多快好省。但这些建议,都因政治原因曾被中止,这给后人留下无数感慨和叹息。

(本文摘自《文史参考》第7期,请勿转载)

订阅办法:请从银行或邮局汇款至本刊。
1、从银行汇款:
开户名称:人民日报社计划财务部资金管理处;
开 户 行:中国光大银行北京建国门支行;
帐    号:083505120100330200228-23。
2、从邮局汇款至北京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文史参考》编辑部,邮编:100733。
3、从邮局直接订阅或报停零售处购买。
    国内刊号:CN11-5873/K
    国际刊号:ISSN 1674-7364
    邮发代号:2-339
    每本订价8元,全年订价192元   
填报订单表格请从人民网站填写:  http://www.people.com.cn/paper/jianjie/nk/xy3.html
或直接打电话65368083/3002向发行部索取订单。

http://blog.people.com.cn/blog/blogspace/2010/0318/wsck/201003180426120713.gif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