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个依山傍水的小县城,曾留下我童年的美好记忆,那是一座美丽的港湾,街道地面是石块铺陈的,有人穿着木屐一样的拖鞋走在街上,发出咔咔的声音好听极了。记得我曾吵着要妈妈给我买那样的拖鞋,没得逞,妈妈说穿了会摔倒。
街的两边都是类似现在叫古民居的居民住房。我们住的部队家属大院,就是一栋大约清乾隆年间,土木结构建筑的大宅院,拥有大小厅堂十几间,花圃、天井,水井,住房100多间,房屋建筑十分讲究,高墙深院,飞檐翘角,雕梁画栋,工艺精湛。大院后面是一座山,山上有琵琶、荔枝、桂圆等果树,每当果实成熟的季节孩子们总爱往里钻。
一条清澈的河流绕城而过,大清早可看见人们在挑水,用来饮用洗漱。
夏天孩子们在水中嬉戏,傍晚妇女们在河边洗衣。
城外的大海,沙滩、海浪、渔船 ......
离开这座小城20多年了,每每想起她总有丝丝牵挂。远在千里的哥哥每次回家也总说要去小城看看。
可是当我回到那里的时候,一切仿佛不曾有过。
街道已经是水泥大道,两边的古民居已被栋栋风格统一,色调一致的钢筋水泥楼房取代,我们居住过的大宅院已找不到任何痕迹,那条清澈的河流已成灰白色的,还苟延残喘的流淌着。不时漂过垃圾。
人类对大自然的摧残好象只在一瞬间。
难怪环保主义者的大声疾呼,历史建筑学家们的痛心疾首!
现在小城让我还能看到过去痕迹的东西,该数这“土粉”了。它还保留了原始的传统手工做法,是用番薯切片反复洗过后沉淀的淀粉,经过蒸煮再切成丝等多到工序而成的,保持了原味,原色(灰白色),煮起来不糊,吃起来Q滑。
今天中午就做了这什锦海鲜炒薯粉,再配上一碗丝瓜文蛤汤,寓意着偶的‘丝丝的牵挂’。
什锦海鲜炒薯粉
材料:薯粉、虾仁、黑木耳、黄花菜、青椒、红萝卜、芹菜。
调料:油、生抽、盐、鸡精、料酒、葱姜。
做法:1、薯粉用开水烫过、虾仁泡发待用,
2、葱姜爆锅、入虾仁、黑木耳、黄花菜、青椒、红萝卜、芹菜翻炒片刻。
3、加入生抽、盐、鸡精、后放入烫过的薯粉翻炒入料酒起锅。

丝瓜文蛤汤
材料:丝瓜、文蛤。
调料:料酒、姜、盐。
做法:1、水烧开、加入姜、丝瓜、文蛤。
2、3分钟后文蛤壳开,丝瓜熟了加入少许料酒、盐起锅。
此汤不加油、味精调料。原汁、原味、清淡鲜美,很适合炎热的夏天食用。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