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张宗子
张宗子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445,829
  • 关注人气:1,57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湘中老人

(2019-02-22 22:13:52)
分类: 读书随笔

       周作人译《枕草子》卷二第三二段,作者清少纳言去菩提寺参加法华八讲,有人带信来说:“早点回家来吧,非常的觉得寂寞。”作者就在莲花瓣上写了一首歌作为回答:“容易求得的莲花的露,放下了不想去沾益,却要回到浊世里去么?”后文说,“觉得经文十分可尊,心想就是这样长留在寺里也罢。至于家里的人像等湘中老人一样,等着我不回去,觉得焦急,就完全忘记了。”

       周氏说,莲露比喻佛法。闻无上妙法而忘返,作者用了湘中老人的典故。周氏译注:“据《列仙传》里说,老人好黃老之书,在山中耽读,值湘水涨,君山成为湖中一岛,亦并不知道,忘记了回巴陵去了。”

       这条注解,值得探究一下。《列仙传》一般是指传为刘向所作的那本,但今存之《列仙传》中,没有此条。中国历代关于神仙的书很多,书名大同小异。知堂说的《列仙传》,很可能是明人编的《列仙全传》,其中卷六就有《湘中老人》。我手头没有这本书,无法查证,据他人所引,显然是根据唐人郑还古《博异志》中的《吕乡筠》一篇改编的。

       吕乡筠是洞庭商人,这个人和一般的商人不同,他是小本生意,赚了钱,家庭用度之外,便拿来救济贫困的亲友,次及其他穷人。此外,他很会吹笛,遇到好山好水,优游其中,吹笛为乐。有一年春夜,他泊船于君山之侧,独自饮酒吹笛。忽见湖上有小船驶来,近前看清楚,是一满头白发的老头。这老头气质不凡,不像寻常打鱼人。吕乡筠恭恭敬敬地把他迎到自己船上.老头说,你的笛子吹得好,我是闻声而来啊。对饮几杯酒后,老人说,我自小吹笛,颇有心得,你看起来是个可教的人,那就跟你说说吧。吕乡筠很高兴,愿意拜为老师。老人从袖间取出三支笛子,说,大的和中等的,不能轻易吹奏,只能拿最小的一支,如笔管粗细的,吹一曲给你听。吕乡筠很想听另外两只,老人说,那是在天上或仙界才能吹的,在人间吹奏,将使日月无光,山崩地裂,就这小的,还不知能否把一曲吹完呢。说完,老人开始吹笛,刚吹了三声,湖上陡然风起,顿时波浪排空,吕乡筠和童仆吓得面无人色。吹到五声六声,君山上鸟兽齐声哀鸣,月色也变得昏暗起来。老人见状,只好停止。

       接着又饮了几杯酒,老人吟诗一首,诗曰:“湘中老人读黄老,手援紫藟坐翠草。春至不知湘水深,日暮忘却巴陵道。”然后对吕乡筠说:我走了,明年和你在此再见吧。随即跳上自己的小船,径直离去。到明年秋天,吕乡筠再来君山等候,老人却没有现身。

       郑还古的故事,明写老者为神仙,很多人读过,以为诗出其手,就是仙诗了。所谓 “湘中老人”,也就成为神仙的名号。

       其实,《博异志》中的这首诗,并非原创,而是盛唐诗人贾至的《君山》诗。贾至和同时的大诗人李白、杜甫、岑参等都有来往,他和李白同游洞庭,曾写下《初至巴陵与李十二白裴九同泛洞庭湖三首》,风格和这首《君山》颇为近似,如第二首:“枫岸纷纷落叶多,洞庭秋水晚来波。乘兴轻舟无近远,白云明月吊湘娥。”第三首:“江畔枫叶初带霜,渚边菊花亦已黄。轻舟落日兴不尽,三湘五湖意何长。”他和洞庭湖关系密切,郑还古把吕乡筠的故事放在这个背景中,正是受了贾至诗的启发。

       古代书籍难得,贾至的君山诗,到宋代被传为仙诗,而且因为苏东坡的称赞,几乎家喻户晓。赵令畤《侯鲭录》中记载,东坡与人闲谈,列举“鬼诗”佳作,“诵一篇云:‘流水涓涓芹吐芽,织乌西飞客还家。深村无人作寒食,殡宫空对棠梨花。’坡又举云:‘杨柳杨柳,袅袅随风急,西楼美人春睡浓,绣帘斜卷千条人。’”最后朗诵的就是贾至这首,并赞叹说:“此必太白、子建鬼也。”

       三诗均出于唐人小说,东坡当然不会不知是小说作者假托。此处说鬼诗,意思应该是小说中的仙鬼之诗。后人误解,就把子虚乌有的湘中老人看作不轻易显露行藏的神仙了。这种情形,不管是故意还是无意,甚为常见。愚弄人而获益,成本最低的手段莫过于造“神”。杜光庭编著《仙传拾遗》,本着多多益善的原则,把此类人物尽量收罗。韩愈做游戏文字,写了《石鼎联诗序》,虚构一个轩辕弥明和侯喜及刘师服斗诗,把侯刘二人打得落花流水。其实诗都是韩愈一个写的,三人出句,风格雷同。这个轩辕弥明,到了杜光庭笔下,顺理成章地成为神仙。但杜光庭为造神而造神,动机还是单纯的,他到底不懂得经国治世。

       湘中老人的故事大概就是这样。周注所说湘水涨、君山为岛、忘记回巴陵等情节,郑还古的原作中并没有,若非后人望文生义的演绎,就是知堂老人自我作古了。

       又,洞庭山古来即传为神仙出没之地,东晋王嘉《拾遗记》卷十记诸名山,其“洞庭山”条说:

     “洞庭山浮于水上,其下有金堂数百间,玉女居之。四时闻金石丝竹之声,彻于山顶。楚怀王之时,举群才赋诗于水湄,故云潇湘洞庭之乐,听者令人难老,虽《咸池》、《九韶》,不得比焉。每四仲之节,王常绕山以游宴,各举四仲之气以为乐章。仲春律中夹钟,乃作轻风流水之诗,宴于山南;律中蕤宾,乃作皓露秋霜之曲。后怀王好进奸雄,群贤逃越。屈原以忠见斥,隐于沅湘,披蓁茹草,混同禽兽,不交世务,采柏实以全桂膏,用养心神;被王逼逐,乃赴清泠之水。楚人思慕,谓之水仙。其神游于天河,精灵时降湘浦。楚人为之立祠,汉末犹在。其山又有灵洞,入中常如有烛于前。中有异香芬馥,泉石明朗。采药石之人入中,如行十里,迥然天清霞耀,花芳柳暗,丹楼琼宇,宫观异常。乃见众女,霓裳冰颜,艳质与世人殊别。来邀采药之人,饮以琼浆金液,延入璇室,奏以箫管丝桐。饯令还家,赠之丹醴之诀。虽怀慕恋,且思其子息,却还洞穴,还若灯烛导前,便绝饥渴,而达旧乡。已见邑里人户,各非故乡邻,唯寻得九代孙。问之,云:‘远祖入洞庭山采药不还,今经三百年也。’其人说于邻里,亦失所之。”

      紫藟为仙草,是一种藤本植物,似乎与唐人小说中的千岁藟有些关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顾炎武与人书
后一篇:连环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