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青木川——古镇掠影

(2011-06-25 18:05:28)
标签:

观光

纪实

掠影

旅游

p1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p2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紧邻金溪河的古镇 

 

出魏氏庄园,在午饭的农家乐主人的引导下,紧接着来到了以回龙场街为代表的青木川古镇。步过风雨桥,就进入了回龙场老街。

尽管“5.12”地震给青木川古镇带来了严重的创伤,经过近三年的修建,古镇基本得以恢复,还可以看到有的老房子还在修复之中。透过那回龙场古朴的木式的门脸窗棂和挑檐建筑,500余年的古镇整体风貌依然清晰可见。

 

风雨桥横跨金溪河上,魏氏庄园与回龙场隔河相望。风雨桥原是魏辅唐出资建造的济川桥,在19524月魏辅唐被枪决,当年夏季一场大洪水把济川桥冲毁。1957年在原址上重新建造了遮风避雨的木板廊桥,取名风雨桥。近50年后,木质风雨桥已改建为仿古水泥桥,更名为飞凤桥

p3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p4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跨过风雨桥,走进古街 

p5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p6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p7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古街扫描 

p8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p9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p10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p11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p12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我们买了一本徐 种 德参与撰稿的《羌州古镇青木川》一书,87岁高龄的徐 种 德老人看上去老人家精神矍铄,他在书的扉页为我们题词签名

p13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正待整理编发青木川文图时,我在《宁强旅游文化网》上吃惊地看到《沉痛悼念徐 种 德同志》的消息:“被称作青木川‘活历史’、小说《青木川》原型人物之一的徐 种 德同志因病于 201153114时在宁强县青木川镇逝世,享年87岁。”“徐 种 德,1925年生,先后在玉带小学、宁强初级中学、汉中联中读书,是第一期被魏 辅 唐派送到四川大学历史系学习的贫困学生之一,19497月,魏 辅 唐扩编‘宁西人民自卫总队’时,掌握英、俄两国语言且精通历史的他放弃成都优越的环境,回到陕西宁强县青木川镇任宁西自卫队少校参谋主任,1951131日随魏 辅 唐一起到宁强县城缴枪投诚,上世纪80年代以来他连任任15届宁强县政 协 委 员。几十年的风雨坎坷,八十多岁高龄的徐 种 德老先生在青木川的家中生活至今。”

 

                 与徐 种 德老人家合影亦显出珍贵,在此顺祝老人家一路走好 

                     p14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在徐家(徐 种 德)茶馆旧址(青木川街道62号),老人家目送着我们离开。

p15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老房子留有时代的印记 

p16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p17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p18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荣盛昌已丢失了昔日的昌盛 

p19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p20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p21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p22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p23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5.12”地震后修复的房屋 

p24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p25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有说道的老房子

p26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街上的人们 

p27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p28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p29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p30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风雨侵蚀 

p31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正在修复地震损坏的房子,据向导讲这过去是一的青楼 

p32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p33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街背面的土房子已很罕见

p34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俯瞰

p35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资料编辑:

木川古镇始建于明成化年间,是羌汉杂居地,明朝时始称草场坝,后建回龙寺,遂改称回龙场;清同治年间称永宁里;民国时称凤凰乡;解放后称青木川。古镇主要以回龙场街为主,东西长800多米,宽50余米,街道宽4米,总面积达4万余平方米。后街下半部遭水冲坏,自清咸丰以来陆续修建。街道建筑自下而上蜿蜒沿伸866米,金溪河绕着古镇转了个弯,古街被河拉成了弧形。形似一条卧龙,现留有古建筑房屋260间。古街近百户人家的房子大都是四合院,二进二出的两层结构,建筑风格有明清时期的旱船式,也有西方教堂式。该镇现存有明清时期瞿氏、魏氏、赵氏、屠氏祠堂,并有立碑刻字,保存度达70%。古建筑群是以魏辅唐新、老宅院、回龙场老街以洋房子、辅友社、船形屋为主体的所有清代和民国建筑及辅仁中学礼堂。距古街5公里处,有长达6公里的明清时留下的通往甘肃的商运古栈道,该道路顺河而上,顺崖凿路,路势十分险峻。这些是不可多得的历史文化遗产,已于2001年被列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古镇的金溪河发源于于青木川西沟,长约22公里,顺青木川老街流至金山寺乡,最后汇入广元市白龙湖,陕西境内称为金溪湖。

2008512,汶川地区发生了8.0级大地震。波及宁强发生5.6级地震,致使青木川镇损毁房屋1563间,2629间房屋严重受损,建于明成化年间、长800多米的回龙场古街也遭到破坏,许多老宅坍塌。 20087月份开始,宁强县对青木川古镇进行维修,古镇整体风貌得以保留。

 

广芩所著小说《青木川》是以古镇青木川为背景,以魏 辅 堂的传奇经历为主线,从青木川解 放 前夕战乱写至改革开放的今天,以这片神秘的土地跨越五十多年的时间变迁来见证历史变革中的功过。他是土匪,却兴修水利、架桥修路造福人民;他目不识丁,却盖建学校,重视教育,希望青木川的后人读书识礼;他种植大烟,却只销往外地,不允许当地人抽;他娶了六房太太,个个有故事…… 一个偏僻闭塞的小镇被这个“土匪”改造为一片富庶繁华的热土。小说在情节曲折动人的爱与恨、生与死、正义与邪恶、浮华与没落的“土匪”戏后,蕴涵着更深层的人生哲理及人性呼唤。同时,在描写历史变迁中反映现代人思想的困惑以及文物、建筑保护和开发的两难状态。

叶广芩,女,1948年出生,北京市人,满族,祖姓叶赫那拉。中学就读于北京女一中,1968年分配到陕西当护士、记者,1990年在日本千叶大学学习,回国后于1995年调入西安市文联创作室,从事专业创作,2000年始到陕西周至县挂职任县 委 副 书 记。现为国 家一级作家,中 国作家协会会员,西安市作家协会副 主 席,西安市文联副 主 席,陕西省人 大 代 表,西安市第十、十一届政 协 委 员。先后被评为西安市优秀女作家,西安市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并被陕西省委、省政府授予德艺双馨称号。

 

相关博文链接:

青木川——魏氏庄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