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离开内乡县,来到相距60多公里的南阳市,天已渐渐黑了下来,华灯初上,市区灯火辉煌。第二天,即去了坐落在南阳市区民主街西部北侧的南阳府署观览。大门柱联书着:看阶前草绿芳青无非生意,听墙外鹃啼鹊噪恐有冤民。
↓南阳府署,通常称为府衙或知府衙门,是元、明、清三代南阳知府的官署,始建于1271年,共历199任知府,
迄今已有700多年历史了。现存房屋100余间,南北长
240米,东西宽150米,面积36000平方米,2001年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知府衙门现存建筑保留了元、明、清三代的建筑艺术。坐北向南,轴线对称,主从有序,中央殿堂,两侧辅助,布局多路,院落数进。中轴线两侧左文右武,左尊右卑,前堂后寝。单檐硬山式建筑。它是清代全国215个知府衙门中目前保存完整、规制完备的唯一府级官署衙门。
↓大门前筑女儿墙,两侧是八字墙,墙体内各镶石碑4通。
↓府署正门前的照壁呈凹形,高5米,宽22.5米,用青砖砌成,砖上有“南阳府城”、“南阳府”砖铭
↓在一进院回望府署大门
↓进入面阔3间、进深2间、拱券式的大门,便是仪门。仪门形制同大门,唯前坡内侧檐部采用木构卷棚。仪门为礼仪之门,凡新官到任,至仪门前下马,由迎接官员迎入仪门内。嘉庆大典,皇帝临幸,宣读圣旨或举行重大祭祀活动,也要大开仪门。
↓进入府署一进院,院落一角
↓仪门前的上马石
↓仪门之后便是大堂,它面阔5间,进深3间,是中轴线上主体建筑,也是第三进院落。檐下置斗拱,斗拱疏朗,梁架奇巧,明亮宽敞。大堂是知府开读诏书,接见官吏,举行重要仪式的地方。大堂正中设公案,大堂上悬挂着“明镜高悬”四个大字匾额。在秦代叫“秦镜高悬”,据传说秦始皇得到一面铜镜,用这面镜子去照文武百官,可透五脏六腑,知道谁奸谁忠。如此以来,那些贪官污吏最怕这面镜子。明朝后,匾额为“明镜高悬”,这对官员是警示,而对百姓则是安抚。匾额两面的柱联也表明了同样的意义:府外四时春和风甘雨,案头三尺法烈日严霜。两侧列“肃静”、“回避”及其它仪仗等。
↓大堂柱联:刑赏本无私是是非非敢信不还民志
毁誉何足计明明白白但求无愧我心

↓二进院两则的厢房(左为礼房、户房、吏房,右为兵房、刑房、工房)
↓回望仪门
↓木枷锁
↓配房
↓大堂后为寅恭门,即恭恭敬敬迎接宾客的大门
↓大堂之后的二堂又称思补堂,有深思熟虑,助其不足之意,是知府处理一般公务的地方,有庄重威严的气氛
↓三进院的配房
↓启事庭,也称稿册房,是师爷、书吏查找或整理案卷的地方
↓明代地坪遗址
未完待续 欢迎浏览!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