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放假以来,女儿每天傍晚都去林职院的操场活动,并且是和她的好伙伴越越一起去。越越是女儿的同班同学,年龄相差两个月,因为名字里同样有个张,有个yue,所以两个人玩的特别好。更巧的是,越越的妈妈和我竟然是老乡,又住在同一小区,自然走得近,尤其是傍晚,都相约一起出去动一动,同时也给孩子找一个伴。
唉,现在的孩子,都特别有个性,谁也不肯让谁。尤其是在玩游戏的时候……
女儿和越越常一起玩滑板车,也常一起比赛。女儿玩滑板车一直都不怎么好,可能是对这小小的东西缺乏安全感,一直不敢跑快。而越越明显比女儿大胆,敢冲,所以跑得快。而自从和越越一起去玩之后,女儿的速度明显快了起来。因为她不想落后于越越太多。原来这是件好事,只要注意安全即可。可两人又爱比赛,一比赛,女儿就不高兴了:
这两人玩一定要在一条起跑线上,一定要我们发命令,她们再一起出发。而女儿每次都落后于越越,这样两三次之后,女儿肯定不干了,大叫:“为什么每次我都比越越差,我不滑了。”有时还会哭起来,让我觉得特别苦恼。
昨天也发生了一件相类似的事,源起两人玩“锤子剪刀布”,在同一起点上,谁赢了可以往前跨两步,玩着玩着,女儿的“不服输”劲又来了。她比越越落后了一步,小脸上已经有点不高兴了,可能越越这次出得慢点,她就说:“你赖皮,你迟出,不行。”越越不知所措地看着我,我说:“嗯,那就再来一次吧。”女儿说:“不行,她赖皮,我往前跨一步。”我说:“不行,要讲游戏规则,再来一次吧。”于是,她们又锤了一次,这次女儿赢了,非常开心地往前跳了一步。
接下来两次女儿都输,结果,她又耍赖了,故意出了一把枪,说:“枪是最厉害的,只要出枪,就可以一步跳到跟你一样远的地方。”亏她也想得出来,越越不同意;这样不行,女儿又说越越迟出,这样越越就生气,说:“你赖皮,我哪有迟出,你输了还不肯认。”这下好了,女儿开始和越越吵了起来,她说她赖皮,她也说她赖皮……最后的结果是越越跑回家了,女儿哭得稀里哗啦。
而我作为旁观者,很明显看出是女儿在耍赖,她就是不喜欢输,她就喜欢每次都赢,就像跳绳一样,她会跳了,而越越还不会跳,她就跳得特别来劲,还当起了越越的老师。而她不如越越的地方,她就非常的不服气,时不时还会哭上一场。着实让我觉得很郁闷,如何让孩子既有不服输的个性,又可以以一颗平常心来对待输赢呢?着实让人无措。
一路上,我没有理女儿,让她冷静地思考一下,她也不敢说话,一幅若有所思的样子。回到家里,我拉过女儿,严肃地对她说:“玥儿,今天你和越越玩“锤子剪刀布”游戏的时候,你不遵守游戏规则,耍赖了,对不对?”女儿不好意思地点了点头。我继续说:“你这样子做,会让你失去越越这个好朋友。”我的话让女儿一愣,显然她没有想到,瞪大眼睛看着我。我继续说:“你看,你们玩得好好的,但你不遵守游戏规则,一输就耍赖,那越越呢?她就会觉得跟你玩没意思,你这人会耍赖。慢慢地她就不爱跟你玩了。”女儿眼里女蕴满了泪水,说:“妈妈,我不想失去越越这个好朋友,我错了,以后玩游戏我再也不耍赖了。”一幅很委屈的样子。
我想她应该会明白的,但也不能让孩子毫无斗志啊,好胜心还是要有的。于是,我接着说:“妈妈知道你喜欢赢,可是赢不是靠耍赖得来的,那不光荣,也不是属于你,我们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赢得胜利,那才叫本事,你说是不是?”女儿点了点头。我接着说:“你看,我们遇到这样的事情可以动动脑筋,也许就会改变了。比如说,你和越越玩“锤子剪刀布”,你要注意观察她出什么啊,然后动脑筋猜她下一次会出什么,然后你再出一个会赢她的动作啊。动脑筋想,最能解决问题了,我们来试试好不好?”于是,我故意按顺序出固定的三个动作,启发女儿去猜测,很快女儿掌握了方法,很快地开心了起来。事后,她对我说:“妈妈,我知道了,以后我输的时候,不能哭也不能耍赖,因为那样赢了也不好哦,我要动脑筋想办法,然后再赢那才叫本事,对不对?”我很欣慰地抱了抱女儿,说:“嗯,这才是正确的。只要动脑筋思考过了,即使输也很光荣的。”预防针还是要先打的。
女儿好胜心强,是我所欣赏的,但凡事都有两面性,也有其不利的一面,太好胜了,凡事都要争第一,这样发展下去就未必是件好事,因此需要引导孩子学会承受失败,培养其抗挫折的能力。我觉得“好胜”和“抗挫”就像人的两条腿,哪一条短了都不行,必须一样长、一样有力,孩子才能顺利地跑得更远。
我知道今天这样的教育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女儿因为争强好胜而哭闹的事情以后肯定还会再发生,“革命还在继续,同志仍需努力”啊,我也依然在探寻更多更好更有力的方法,希望将女儿“抗挫”的这条腿锤炼得更加坚强有力,与“好胜”这条腿并驾齐驱,使她能够走得更稳更远、飞得更高!
加载中,请稍候......